该怎样去形容云南的美呢?是看不尽的千山万水,令人眼花缭乱的奇花异草,还是云南特有的人文风情、民族文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有着秀丽的山河,纯朴的民风和独一份的滇式美食,它的美或许是难以概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有这样一群文人,用一种不寻常的方式去描绘它的美——陶瓷,在陶瓷的世界里,云南是怎样的存在呢?今天就让小象带大家去看看「陶土之上的云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位于云纺文创园的云纺博物馆开启了一个新展览,名为「云纺画陶四人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展览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多人联展,共有四位艺术家的作品出现在展厅之内;第二大特点则是它的展品,大多是绘有云南美景的陶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的陶瓷艺术由来已久,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有陶的出现,随后的几千年发展中更是产出了名震全国的建水紫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画事业一直是云南美术的一大分支,陶瓷画家们将对于云南山水之美的理解绘在泥土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艺术形式并不大众,因此难以为外人知道,本次展览向大家展示了几位陶瓷大师及绘画大师的作品以及他们对于云南山水的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也涵是著名的陶瓷工艺美术大师,近些年来一直在研究与陶瓷艺术相关的工作,本次展出作品中的许多物件都出自这位大师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乳白色的小茶壶之上,关二爷赫然坐于马上,双目之中的正气凛然格外生动,让人难以想象这仅仅是一个拳头大小的茶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陶器上还绘有字画,并不算端正的汉字绘在圆滚滚的茶壶上,有种说不出的喜感与轻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江先生是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与其他几位艺术家不同的是,他一直致力于用笔触书写云南的美,他的真诚与真实往往为画面带来很强的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江

他的大多数画皆以云南为主题,其中最多、最出名的便是各种少数民族,他笔下的少数民族是平凡、普通的,并非奇人异事,却自有其与生俱来的魅力,令人难以模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罗江而言,他喜欢观察人,观察之下的结果是创作出更加真实、更加生活化的少数民族形象,这种创作功力为他奠定了在书画界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美术评论家郎绍君所评价「罗江笔下的彝民形象平淡、朴厚但并不“苦涩”——尤其是那些彝族妇女,她们不论牧羊、背柴还是缝衣、提水,都专心,坦然,不紧张没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两位艺术家分别是马行云先生与谷凤羽先生,二位先生一直致力于推广云南艺术事业的发展,对云南美术有着重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行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谷凤羽

马行云先生虽然来自东北,但遇见云南以后却被这里的一草一木所深深吸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最开始的喝茶品茗,到爱上云南茶文化,最终爱上了自己设计、烧制紫陶的感觉,他虽然不是云南人,但却对云南有着超乎寻常的深厚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展览中一组幽蓝的陶瓷十分摄人心魄,由此可见马先生的陶瓷功底之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谷凤羽先生则是传统的云南花鸟画后起之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便开始发表作品,长期的艺术创作也让他拥有了更加高深的艺术造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厅中间有一组葫芦型陶瓷,一列八个排得整整齐齐,仔细一看,葫芦上刻画的是著名的官渡八景,对于老昆明来说那是如数家珍的景象,但在年轻人眼中却大多是缥缈的传说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景色也许永远都无法再次映入新一代的眼中,但这些传统艺术一定会将它们记录下来并传承下去,让人们知道那些曾存在过的故事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