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讯。无知就可以犯错,不懂戏曲为何乱改黄梅戏,经典变成口水歌,继网红小潘潘道歉后,改编风波尚未过去,小潘潘又开始改编《西游记》《好汉歌》《沧海一声笑》等经典歌曲,刚柔结合的新唱法,抿嘴摇头的动作表情,把矫揉造作发挥到极致,完全抹杀原唱歌曲,豪迈洒脱的情感色彩。小潘潘“乍”听之欢的背后,难掩口水歌的本质,拿传统文化蹭流量,当真不应该批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餐文化的互联网时代,传统应不应该成为流量的工具。继上次小潘潘魔改黄梅戏《女驸马》遭到网友的抵制后,那种媚态唱法既让小潘潘大火一把,也让她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而所谓人“红”是非多,网友又扒出她改编其他经典歌曲的视频,小潘潘还是一如既往,同样的媚态唱法,同样的矫揉造作,令人感到不适,网友不满表示,小潘潘是想红想疯了,竟这样的糟蹋传统艺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看小潘潘改编的这首《通天大道宽又阔》就知道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潘潘犹如改编黄梅戏一般,同样的娃娃音唱腔,刚与柔结合,乍听给人眼前一亮,然而看似新潮玩法的背后,小潘潘似乎逃不掉毁经典的事实,对比原版歌曲之后,小潘潘那娇柔的唱法,再次抹杀了原版歌曲的气阔,并且还与原版歌曲中,所要贴合的情感相背离。

本来这首《通天大道宽又阔》,想要表达孙悟空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与辛苦,然而小潘潘的刚柔唱腔,似乎完全打破原创歌曲的意境,除此之外小潘潘还改编了经典歌曲《好汉歌》《沧海一声笑》将小潘潘改编的歌曲与原创歌曲,放在一起再对比,前后差别显而易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或许也就是小潘潘改编《黄梅戏》被网友吐槽的原因,其实在之前黄梅戏《女驸马》就曾被一位大爷直接改掉歌词,但是却深受大家喜欢。都是二次加工,为什么网友就是不能接受小潘潘的“乱改”,正如评论区所言,大多数人表示之所以说小潘潘毁经典,是因为她那令人不适的唱腔,看似刚与柔的结合,依然掩盖不了刻意处理的娇柔做作,并且再加上演唱时的妩媚姿态,抿嘴摇头的动作,看似真情演绎的背后,实则是迷离般擦边球的一些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潘潘的唱腔,不仅与原作品要传递的励志寓意毫无关系,让观众视觉领悟到的,不是原版《女驸马》的忠贞,而是一种所谓的“作”,这或许就是小潘潘,改编黄梅戏《女驸马》不能被大众接受的原因,对经典改编并没有错,小潘潘错的是,她改变了原作该有的价值观,而仔细小潘潘的这种“作”,或许只不过是,为了流量迎合观众喜好的,一种手段方法,把这种娇柔的姿态与传统的国粹放在一起,却是很不妥当,在这一点上,小潘潘或许应该被批评。

但是支持小潘潘的网友表示,他们认为小潘潘,让更多人知道了黄梅戏,并且她改编挺好听的,但是小潘潘让更多人,认识到是真正的黄梅戏,还是她演绎的矫揉造作的黄梅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播黄梅戏的时候,有没有毁掉真正的国粹,正如评论区有网友表示,现在的小孩子,还有谁看戏曲。这是或许是时代的悲哀,但不是小潘潘被原谅的理由。传统文化需要不断的被大众发掘,它之所以可以千古流传,正是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值得后代不断发掘与学习,也正是传统文化所凝集的厚重感,它才会屹立不倒的,被大众所喜爱,正如老歌有老歌的魅力,戏曲有戏曲的底蕴。

当然经典也不是,不能接受创新与改编,但不是像小潘潘这般,为了流量博人眼球,抹去经典的文化价值,去改变经典,让文化成为流量的“工具”,而在赢得流量之后,潘潘对改编黄梅戏做出了回应,称因为第一次接触戏曲,因此才没有注意到故事的背景,造成了情感导向的偏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也在反向说明,在改编黄梅戏《女驸马》时,小潘潘单纯的就是为了流量,只不过是意外的,令大众注意到了黄梅戏。而小潘潘看似宣传了黄梅戏的背后,却降低了大众传统文化的认知,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毁经典的方式,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改变,拿无知当作借口,拿国粹经典当流量密码,论是经典的黄梅戏《女驸马》,还是豪迈激昂的《好汉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一个个励志正能量的,戏曲故事与经典歌曲,唱出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味道,小潘潘真的不该批评么?在互联网快餐文化时代,我们或许应该更坚定自己的审美态度,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跟随别人的脚步,对艺术本身没有判断,而在对传统文化以及经典歌曲,进行改编二创之时,也要了解认识它们背后文化底蕴,而不是一味的,拿传统文化、经典作流量工具。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对此你们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