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墨山水,一黑一白,一阴一阳,黑中有白,白中有黑。艺术家初中海的焦墨山水在儒雅和简静中透出高古的格调,展现出高超的书法用笔和深厚的画学修养。

2021年9月27日20:00海南卫视《第1收藏》就请大家跟随主持人丛薇一起走近艺术家初中海

艺术家初中海简介

初中海、一道、予虹,弘堂,黄宾虹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一道书画院院长、中国文联新文艺书画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雅安佛教协会顾问、西安碑林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初中海山水书法工作室导师。

美术理论研究出版:

安徽美术出版社《一道论画》,光明日报出版社《一道论焦墨》《一道论焦墨要旨论略》《一道焦墨画语》,安徽美术出版社《大道.大雅.黄宾虹-宾虹之黑与新安之辣》,中国书店《一道论道初中海教学论稿》,光明日报出版社《国之焦墨》,中国书店《海上虹影-黄宾虹上海三十年艺术活动之雪泥鸿爪》。

山水作品:

《太行秋韵》《雾锁太行》两幅作品入选中国美协第二十次全国新人新作展,《万壑有声》获中国美协2007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最高奖,《池上无风有落晖》获中国美协2008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最高奖,2009年创作的巨幅山水画《华夏风骨图》为人民大会堂收藏,同年获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盛世丹青展三等奖。

书法作品:

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四界全国新人新作展及中国首届大字书法艺术展。《书法导报》2007年10月24日第43期第七版—双壁互映.相得益彰 -晚明黄道周与倪元璐的书法比较及其它。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初中海草书千字文》。绘画、书法、理论文章先后在《美术》《美术观察》《中国画观察》《国画家》《收藏》《中国收藏》《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书法导报》《书法报》《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改革报》《中国信息报》《中国铁道报》《北京广播电视报》《北京广电北广人物专刊》《潍坊日报》《黄山日报》《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等几十家专业媒体和主流杂志作专题发表,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报、北广人物专刊、山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收藏天下频道、发现之旅频道、老故事频道、国学频道、水墨丹青频道等众多栏目多次予以专题采访报道。2017年4月受邀星光大道评委。2017年5月受聘中央电视台国学频道顾问。

展览及其他:

2005年在秦皇岛举办个人书法展。2009年应人民大会堂邀请为其创作丈六山水作品。同时,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举办学术研讨会。2011年1月在北京789红石广场举办个人山水作品展。2013年元月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初中海个人焦墨山水作品展,同时,在全国政协礼堂金色大厅举行焦墨山水作品学术研讨会。2013在山东潍坊会展中心举办个人山水书法作品展览。2013年在山东济南舜耕会展中心举办个人山水作品展览。201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数码大厅举办初中海山水书法工作室师生作品展览。2015年在北京艺仓空间美术馆举办个人焦墨山水展览。2015年在北京丹凤朝阳美术馆个人书法展览。2015年在北京收藏天下美术馆个人焦墨山水展览。2015年11月在北京太庙由范迪安先生策划: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总工会联合主办的“水墨本色”当代中国画二十人邀请展。2016年在798感叹号美术馆个人焦墨山水作品展览。2017年注册成立北京一道中海书画院并任院长。2019年5月应邀在北京市委党校为书法爱好者讲学。2019年5月应邀北京广播电视报以中国著名艺术家用封面、封二、三、底四个版报道一道焦墨山水。

2019.6月北京广播电视报北广人物专刊封面人物专题介绍一道焦墨山水等。2021年5月应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邀请为全国书法爱好者公益书法培训曲靖站讲学。2021年6月出版《当代百家论一道》

滑动查看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家 初中海

主持人 丛薇

焦墨艺术发轫于宋元发展到明清之际,由新安画派而达到一种全新的高度。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巨匠黄宾虹先生晚年的焦墨笔法的绘画,更是将焦墨山水艺术发展到一种奇崛、老辣、干裂、润泽、厚重的大美境界。艺术家初中海先生焦墨山水的创作,一方面继承黄宾虹先生晚年焦墨画以及明末新安画派的特点。另一方面总结归纳提炼出自成体系的笔法和墨法。特别是近10年以来,他不断从书法中吸取营养,滋养自己的画学思想和艺术创作。

——丛薇

第1收藏访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主持人丛薇 (右)艺术家初中海

Q

丛薇:

这是您的展厅吗?

初中海:

是的,这个展厅一共有三个小厅,一进来这个展厅的作品是早期的,中间的厅是我作品的演变过程在这里展现。

Q

丛薇:

这是您过去的作品。

初中海:

这张画是我展示在这里最早的一张了,大概是2008到2009年所创作的,这个时期我都以水墨为主。

Q

丛薇:

我知道您研究黄宾虹的作品,您能不能给我们说说黄宾虹画的焦墨特点是什么?

初中海:

中国画强调的是笔墨,一切的绘画形式都以笔墨为主。笔墨是我们中国画的根本,是中国画的灵魂及核心。那么什么是笔墨?按照黄宾虹老先生所讲,“笔建勋于墨,墨筑基于笔 ”,这是在告诉我们笔是来自于书法,而最早的书法它是象形的,是用线条来构成的。象形字从篆、金、石再到隶,一直到汉代以后草书的出现它都存在,而汉字的出现从审美上发生了变化。草书是以审美为主,以观赏性为主,它的艺术含量更高。再谈到绘画,我们提出的绘画是从最早的岩画开始,一直再到后来的壁画,这些都是由线条来组成的,所有的绘画形式都离不开线条。通过这些线条组成了各种物象,这就是我们的中国画,而最初期的中国画是书画同源的,这个同源指的就是线。

Q

丛薇:

初老师,您具体给我们讲讲,您以书入画的画法是什么?

初中海:

首先,我们要这样去理解。中国画的工具都是一样的,也是同源的,用书法的线条入画也好,入书也好,都是在强调线条的质量。线条的质量越高,绘画的水平和质量就会越高。评价中国画多以“简要厚,繁要透”为主。这都是在指笔上的功夫,简,就是一根线,这幅画它画的很简单,但却很厚重,可以体现出一位艺术家笔上的功夫,形成“屋漏痕”的审美痕迹。另外还有“折钗股”,钗原是指古代女性头上的金银饰物,质坚而韧,后被借以形容书画中转折的笔画,而转折的用笔一定要平稳,要讲究力度,虽弯曲盘绕而其笔致依然圆润饱满,这就是中国书画的线条中的学问和要求。如果这个你做到了,那么画肯定能画好。

我2017年以前的作品不是后来的样子,而是慢慢的过渡到现在,原来的作品相对来讲比较纯粹一些了,就纯焦墨的,任何其它的渲染都没有了,感觉形状很好,但是在用笔上还存在了很多问题,还不够纯。我越后面的作品基本上都以书法线条为主,没有加其他渲染或者是擦的痕迹,就只有书写,无非是笔用的干了以后往上写,写的过程当中要把画面中那些山的结构表达出来。

Q

丛薇:

我看到您这一时期的作品,就觉得您的用笔更纯粹了,更有力度了!

初中海:

完全正确!看来丛老师也很懂画。用笔的纯粹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纯粹,在我的绘画当中要体现,这是我的最终目标,但是现在是不是达到这种程度,在我自己看来问题还很多,首先是笔上的问题。还有自己的文化含量还继续得丰富和修炼,黄宾虹老先生是80岁的时候他的作品才成熟,那么我现在60多岁,还没到时间。

Q

丛薇:

您还有好几十年的时间,会有更多的精品在后面!

初中海:

所以我还要继续努力,要读书,要学习,要练习书法,要到大自然当中去陶冶自己,最后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Q

丛薇:

看您现在的作品,能感觉到您把书法的用笔完全体现在您的画作上了。

初中海:

绘画和写字是完全一样的道理,书法它是汉字,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草书,是一个符号,汉字是载体,不只是简简单单写字。正所谓以一心映万物,不以万物役一心。说的是我们不能成为万物的奴隶,而是要它服务于我们。书法讲求动与静,黑与白,相生相发。而绘画是我有了这一笔,就得有下一笔,这样才能构成画面,由于它的位置和它的构成,这种形式出现了以后,就会有气韵出现。如果你要并排着,它形成不了气韵,这就是相生相发,书法也是这样,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确实很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家 初中海

我的用墨,特別之處就是擅用焦墨。所谓焦墨,就是用幹筆蘸濃墨,不用水,而只是通过書法性用筆,一笔一笔地寫出濃、黑、清、幹、竭這些豐富的墨色的變化。具体来讲,濃就是溼,黑就是焦,清就是渴,幹就是澀,竭就是潤。濃溼——黑焦——清渴--乾澀——竭潤,这就形成了一種“乾裂秋風,潤含春澤”的特殊的筆墨境界,因此畫面就呈現出特殊的具有現代審美意義的構成,黑與白、虛與實、面與線、濃與淡、幹與潤等種種鮮明的對比,具有一种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但是,相对于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而言,笔墨精神和笔墨境界更重要,黄宾虹先生曾经说过,浑厚华滋民族性,这就是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精神和笔墨境界。所以我也一再的强调,中国山水画必须是中国精神的大写意。焦墨山水,一黑一白,一阴一阳,有无相生,虚实相济,而就在这些虚无之处,正是“象外之象”“味外之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也。所以,我的焦墨山水就是自己澄怀观道之后的心象世界的呈现,一种独特笔墨的表达,即以空明、澄澈、淡宕、素朴之境,呈现出“我”这个生命个体对天地自然大美、艺术本真的一种笔墨"描述",这其中包含着“我”对宇宙大道的感知和体认。正所谓以一心映万物,不以万物役一心。那么,只有画家的一颗心能“大”,学养大,胸襟大,精神大,他的笔墨境界才能“大”——格局大,境界大,气象大。从而一画之中,笔精墨妙,大道充盈,氤氲着中国魂,弥漫着中国文化的意蕴,这就是我此生不渝的艺术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初中海

初中海先生的画,通过一种独特的笔墨,表达出了他自己所赋予山水的那种独特的感受。画面之中所蕴含着的简远、清谧、幽淡、天真的意境,呈现出一种既古典又现代,既传承又创新,既出世又入世,既虚无缥渺又仿佛触手可及的浑然一体的艺术感受。

——丛薇

初中海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