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王国的国王,西方历史上四大军事统帅之首(汉尼拔、恺撒、拿破仑)。他在位期间,向东征战10年,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马其顿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56年出生,前334年开始东征,前324年东征结束,前323年去世,亚历山大帝国也随之分裂。

公元前356——前323年,此时中国正是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代。这一时期,秦国正值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变法),实力大增。假设亚历山大进入中国,遇到的是秦国秦惠文王嬴驷,还有正值锋锐的大秦虎狼之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方阵

方阵,是一种早期步兵作战时的战术,具有严格阵法的方阵能轻易地打败数量上占优势但较混乱的敌人。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以希腊人著名的方阵战术为基础,训练了一种战斗力很强的马其顿方阵。其后,又经亚历山大改良达到顶峰,成为马其顿最强的部队,也是当时世界上一支最为精良的部队。在亚历山大东征时代,马其顿方阵横扫无数敌人,威名传遍了古代地中海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其顿方阵的编制极为先进,由常备兵、轻装步兵、骑兵、辅助兵组成。

马其顿方阵由64名常备兵组成一个排,128人组成一个连,256人组成一个营,1024人组成一个团,4096人组成一个初级方阵。在满编的情况下方阵还有2048名轻装盾兵,1024名辅助兵和一个1024人的骑兵团。一个初级方阵有8192人,四个初级方阵组成一个联合方阵,共有32768人。

常备兵的数量最多,携带6米长的马其顿长矛,直径2英尺的圆盾。在布阵的时候,士兵拿盾牌挡住身体,第一排的士兵半蹲,将长矛对准前方,第二排士兵将矛搭在第一排士兵的肩上,第一排倒下,第二排迅速填充上去。前进时,方阵如同一支移动的矛墙,并且马其顿方阵不是极其缓慢的,而是机动灵活的,长矛兵可以以完整的横队勇猛地冲向敌人,撕裂敌人的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轻装步兵是方阵的主要防具,使用短一些的矛,直径大一些的盾,身着轻甲,机动性更好,主要负责保护侧翼和后方。

骑兵是由年轻贵族组成的重骑兵,手持一根马其顿长矛进行冲锋,还配有适合砍杀的刀。马其顿方阵必须和骑兵紧密配合,骑兵和一定数量的轻装步兵负责掩护两翼。骑兵只冲锋一回合,刺中敌人后,弃矛换刀作战。

辅助兵包括弓箭手、剑手、投石手、投枪手,在战斗中以箭、石、投枪攻击敌人,减少方阵冲锋的压力,当敌人被方阵冲散压倒后,上前杀伤散乱的敌人。

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个出色的军事统帅,完善了马其顿方阵,创造了众多战术,使得马其顿方阵盛极一时。马其顿王国正是凭着机动强大的马其顿方阵,统一希腊,横扫小亚细亚、中东及伊朗高原,占领埃及,吞并波斯帝国,征服中亚,大军一直开到印度河流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秦锐士

大秦锐士

“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敌秦之锐士。” 商鞅变法后,秦国军事实力大增,大秦锐士勇不可挡。

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实行军功制,制定二十等爵制度奖励军功。商鞅规定,在战斗中斩获敌人甲士首级一颗就赐爵位一级,赏田地一顷,宅地九亩,还一律赐庶子一名可以担任官吏。同时,又有着严格的处罚,五人编为一伍,一人逃跑,就加刑于另四个人。这一制度的实施让秦军冲锋陷阵,视死如归,一时间许多平民成为军功新贵。秦军越战越强,成为一支令人生畏的虎狼之师,最终横扫六国,北击匈奴,南攻蛮族,一统华夏。

在《战国策》中苏秦说“秦国战车万乘,奋击百万”,张仪说“秦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秦国有百万大军,军队又以步兵、车兵、骑兵、水兵四个兵种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步兵是战国时代的重要部队,齐国的技击之士、魏武卒、大秦锐士是天下最强悍的步兵队伍。步兵也是秦国军队的主体,机动灵活,可以适应各种地形的战斗。商鞅变法后,秦国大量征兵,大量庶民涌入军队。秦军的步兵又分为重装步兵和轻装步兵,重甲步兵身穿坚实精密的金属盔甲,手持戈、矛、戟、剑等兵器;轻装步兵不穿甲衣,手持弓、弩等远射武器,配合重甲步兵。在出土的俑坑中秦军没有盔、盾,但根据古文献的记载,秦军早就有盔、盾装备。

骑兵也是秦国的重要兵种,秦人善于养马御马,加上长期与戎族的战争,秦国极为重视养马业和发展骑兵,所以秦国有着强大的骑兵。骑兵身穿短甲,在战斗时或单独列队,或配合车、步兵,或袭击敌人两翼、前后。

车兵就是驾驶战车的部队,是春秋时期的主力兵种。战国时代灵活的步兵已取代车兵,车兵主要辅助步兵、骑兵进行冲锋,或者利用战车布成阵垒进行防御。

水军,秦朝称为楼船士,数量仅次于步兵,以大型战船楼船为主要战船,在征讨楚国和百越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水军也是综合性兵种,配备强弓劲弩,各种长短兵器,不仅可以水战,在陆地上也可以攻城守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时期,秦国还有一件强大的武器——秦弩,秦弩的张力更大,配备三棱箭镞,后部还有发射瞄准装置。秦弩的杀伤力更强,射程更远,射击更精准,是当时最先进的远射武器,是构成秦军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秦国的步兵、骑兵、车兵都配有弓弩,还有专门的弩兵列队。秦军的弩兵也分为是轻装弩手和重装弩机手,轻装弩手身上没有甲衣,侧重于机动,周围有手持长柄兵器的步兵护卫;重装弩手身挂复合甲手持强弩,组成了独立的方阵,身带百支箭,持续射击。在作战时,秦军的阵容是" 强弩在前,锬戈在后 "。弩手配备着最精良的强弩,一排排不断分批的拉弦、上箭、射击组成漫天箭雨,摧毁敌人的阵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秦有悍不畏死的士卒,还需要有优秀的将领。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4年——前324年进行东征,这一时期,秦国正值秦惠文王嬴驷(公元前338年—公元前311年在位)执政。秦国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优秀将领公孙衍、樗里疾、司马错、甘茂、魏章等。

公孙衍,纵横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是优秀的将领,以善战闻名于诸国。公孙衍是魏国人,到秦国参军后,在攻魏韩之中立下大功,又在雕阴之战中大败魏国,被封为大良造。大良造是军功爵制十六级,由此可知公孙衍的能力。《韩非子》中也有记载,“犀首(公孙衍),天下之善将也”。

樗里疾,秦国宗室将领,秦惠文王异母弟弟。樗里疾初为右更,攻取魏国曲沃,夺取赵国蔺邑,夺取楚国汉中,被封为严君。

司马错,秦国名将,率军灭亡蜀国,又平蜀地之乱。其后,司马错多次攻取魏韩之地,曾与白起率军伐魏,夺取魏国六十一城;率军伐楚,夺取楚国黔中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其顿方阵和大秦锐士

马其顿方阵和大秦锐士

亚历山大大帝是欧洲的一名超级帝王,几乎是整个世界战争史上的神话。亚历山大东征,征服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巴比伦、埃及,在刚征服波斯军队疲倦的状态下仍占领印度。

以历史说话,亚历山大大帝是个极其强大的军事统帅。亚历山大创造出来的许多战术,各兵种有机结合,根据不同战场使用不同的战书。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也是灵活改变的,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把方阵排成斜阵,以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斜面向外。马其顿方阵能够横扫诸国,绝对是有着强大的威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历山大东征主要兵力有3万步兵、5000骑兵、160艘舰船。一路上亚历山大还吸纳了各种其他精锐军事力量,以战争为生的希腊雇佣军,以射击和快速支援作战而著称的标枪手、弓箭兵,来自各地的专业骑兵,色雷斯部落的山地战士,还有擅于制造弩炮和投石器的职业随军炮兵力量。这些或是职业军人,或是有着顶级水平技能的战士,加上大量的日常训练和战斗经历,成为一支威力巨大的战争机器。而融合了各种精锐的马其顿方阵也是更加强大,一次次击败强大的对手。

马其顿方阵一路经历无数战役,以高加米拉战役为例。这是马其顿帝国与波斯帝国之间的一次战役,战前波斯王大流士三世对马其顿军队的优缺点研究得相当透彻,战役部署也是扬长避短,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地形。波斯军最保守估计步兵20万,骑兵4万5千,战车200辆,还有远距离作战的复合弓手、帕提亚弓骑、印度弓箭手,冲锋的卷镰战车,甚至还有15头来自印度的大象。而马其顿兵力只有近5万人,依然摆成方阵,灵活分配各种兵力,背水一战,最终曾经不可一世的波斯人惨败在马其顿军队专业、凌厉的攻势下。亚历山大大帝能够赢得这场战争,不仅靠的是指挥和战术,还有他孤注一掷、不赢就死的霸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有着强大的勇气和指挥能力,擅于随机应变,从来不会选择退却。在他刚即位,色雷斯人反叛,色雷斯人以骁勇善战闻名,著名的斯巴达克斯就是色雷斯人。色雷斯人还提前占据制高点,集中了许多的车辆在阵前,要用翻滚的车辆击溃马其顿方阵。亚历山大不仅勇敢且富有智慧,方阵不拘泥于阵型,平地上队形左右分开,狭谷中盾牌互相连接让滚车从上面滚过,最终一举击溃色雷斯人。正确选择战略方向,合理运用马其顿方阵战术,善于组织步兵与骑兵、陆军与海军协同作战,军事手段和政治手段并用等,亚历山大大帝配合马其顿才是所向无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阵是古代军队作战时采用的一种队形,罗马军团方阵、西班牙方阵、瑞士超长枪方阵等方阵都曾称雄一时,马其顿方阵无疑是名气最大的。马其顿方阵有着很强的杀伤力,也有着致命弱点,他要有一个统一的战场,并且长矛兵攻向前方,侧翼薄弱,突破侧翼阵中的长矛兵只能任人砍杀。马其顿方阵对付密集箭阵的能力也较弱,主要依靠轻装步兵盾牌守护,驱散轻步兵,长矛兵就只能任人射杀。

马其顿方阵有着独特的灵活性,能变换成各种各样的队型以适应各种地形和敌人阵型,但是密集方阵中长矛兵转换仍是麻烦的。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中,在地势起伏不平的战场上,马其顿方阵难以保持队型,被罗马人从侧翼攻入方阵,密集的马其顿人连长矛都挥舞不开,手持短剑和大盾的罗马人在阵中一番大杀。

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方阵仍旧是最强的步兵战斗队形,但是亚历山大创造出来的众多战术却没能得到继续发展,反而停滞不前更加落后。步兵装备变得更加沉重,原来灵活的机动能力退化,方阵侧翼薄弱,而本该掩护方阵侧翼的骑兵部队却反而被削弱了。在亚历山大时代,他并不是死用方阵,他的骑兵从某种意义上说才是真正的主力,骑兵被削弱,无疑使的方阵威力大减。马其顿最后的一战是与罗马军团的交战,在山谷中马其顿方阵被灵活得多的罗马军团全歼,盛极一时的马其顿方阵完全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设亚历山大大帝进攻中国,时间将会是在公元前325——323年之间。

这时,中国正值战国时代。魏国悍极一时的魏武卒已在前343年马陵之战中元气大伤,无往不利的赵边骑也没有发展起来。秦国经商鞅变法,军事实力大增,有了一批大秦锐士,四处攻城略地。马其顿将会最先遇到秦国,因为秦国位于最西边,这将会是横扫西方诸国的马其顿方阵和大秦锐士之间的战争。

公元前325年,嬴驷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君王。在这之前大良造公孙衍几次破魏军,攻略了魏国大片土地,但是这一时期,秦国还没有灭蜀国取义渠,秦国也并不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此时齐国、楚国正值强大。不过,经商鞅率秦军收复河西之地,公孙衍率军雕阴大破魏军,占据魏国黄河以西全部地盘等一系列战役,秦军正值锋锐,一往无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战国时期,魏武卒标配有十二石强弩,负矢五十支。马陵之战,齐军万弩齐发射杀魏军,可见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军队都大量装备了强弩。在秦俑坑发现的弩弓遗迹有数百处,青铜弩机出土后仍然活动自如,说明当时秦弩制作工艺水平已经极其高超。马其顿方阵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正是因为投射武器的进步,远距离的箭射和投枪会瓦解密集方阵士兵的攻击力。秦弩三棱锥体的镞头稳定性且穿透力极强,并且秦俑坑有发现一种兵器史上发现型号最大的铜镞,说明秦军还拥有一种张力更大,杀伤力更强的弩,这些都对密集阵杀伤力极大。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中国的方阵最早可以追到黄帝时代,春秋时期,晋国魏舒在大原之战把兵车改造为步兵,改车战为步战,组成步战阵形,打败戎狄。魏舒方阵的出现,使得车战的历史结束,步战成为主导方式。《孙武兵法》、《孙膑兵法》、《六韬》等兵书都有提到布阵的重要性,排列成阵式的士兵杀伤力会成倍地增加。在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长矛有7米长,这么长的的武器绝对不是可以挥舞的,说明秦军拥有一种步兵方阵,像马其顿方阵一样,手持7米长矛,靠矛长的优势刺伤敌兵。还有2.8m的戟和3.5m的铍,长矛、铍和戟长短不同,应该既有专业分工,又可以互相保护。再配合弩、步、车、骑规则分布,秦军的杀伤力可以想象。此时,秦军又有公孙衍、樗里疾、司马错等名将指挥,实力绝对强大。

把世界当做自己的故乡。亚历山大帝的征服欲望是没有止尽的,他的军队虽然一路胜利折损也是很严重的,加上长达十年的征战士兵早已疲倦。

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秦国有吞霸天下的野心,大军都在中原前线。如果秦军一心对抗马其顿,未来争霸肯定大受影响,当然秦国有纵横家张仪、公孙衍、甘茂、司马错,说不准也可以说服其他诸国一起对抗马其顿。如果秦国动用几十万大军,又是自己的地盘,大秦锐士士气正盛,对抗长途跋涉的马其顿方阵,马其顿军队恐怕难以一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设巅峰时期的马其顿方阵对上巅峰的大秦锐士,究竟是马其顿方阵铩羽,还是大秦锐士折翼,就不好说了。

在这其中,有个关键的就是秦弩的数量和射程,有人认为秦弩是强者无敌,有人认为有效射程只有60米。在战场上快0.1秒,也可能是决定生死的,秦弩的真正射程绝对是有着重大影响的。射程的长短决定着可以发射几次,射程短的话,马其顿方阵两个轮射就可以冲过来,如果射程长的话,对密集阵的杀伤力是很大的。

马其顿方阵能够横扫诸国,不是像说的发几轮箭,攻侧翼就可以轻易解决的。亚历山大带领的马其顿方阵是百战精兵,一路上各国的步兵、骑兵、战车、弓箭手、投枪兵等都交手过。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也是灵活善变的,密集方阵侧翼后方薄弱众所周知,波斯王对它的特点研究的很透彻,但是最后呢,波斯帝国数次惨败,大流士三世也被杀,强大的波斯帝国被终结。至于弓箭,波斯军也有很多弓箭手,漫天箭雨,但是长矛可以荡开远程抛射的一部分弩箭,盾牌也可以抵挡,并且马其顿也有弓箭手、投枪兵。弩箭虽然威力大,但只靠弩箭是结束不了战斗的,只有远距离攻击的弩骑兵、重装骑兵、步兵、弩兵相互配合才有可能破去方阵。以战绩说话,马其顿方阵能够数次击败强大的敌手,靠的是实力,不是侥幸,如果能轻易破去,早被破了。小看对手是兵家大忌,如果统帅轻看这么强大的对手,会有无数士卒为他的错误送命。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秦国尚武,秦人剽悍勇猛,悍不畏死,老秦人组成的大秦锐士可谓天下第一的劲旅,横扫了天下。

如果两者真的相遇,必是一场惨烈的争斗,能获胜的一方也会付出重大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