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父母面对孩子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但情绪的根源往往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方法,我们才会在焦虑、恐惧、无助控制下随时点燃情绪的导火索。

在育儿的路上,情绪控制和正确的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只要找到恰当的方法,走在正确的路上,父母做到心中有数,自然也不那么容易被情绪点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个有着20年幼教经验的双硕士幼儿老师,郑婉瑜女士20年从未对孩子真正发过火。无论是特别爱说话的,特别爱生闷气的,爱打人的,爱偷拿别人东西的,脾气特别大的,特别爱哭的……她都能用自己的方式,顺利化解这些孩子的情绪问题,帮助他们跨过一个个成长难关。

她把自己20年来面对孩子捣蛋、闹脾气等行为的方法总结分享在《用孩子的逻辑化解孩子的情绪》这本书里,用大量的与孩子实战对话的案例,给出了面对孩子捣蛋时的具体对策和话术。

看过许多育儿的理论和方法,这本书却在轻松的故事中给出了不吼不叫让孩子乖乖听话的方法,非常接地气。读来让人豁然开朗:啊,原来跟孩子说话跟大人一样,也是需要沟通技巧的,也要像对大人说话那样:礼貌、客气、尊重,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都是要先观察对方的状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最好的教育都在大人的行动里

一、 最好的教育都在大人的行动里

你希望孩子学会一些规则和能力,首先思考我们自己给他做了怎样的示范?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我们情绪不好的时候,是怎样处理自己情绪的?是闷在心理但臭在脸上?还是和人吵架原地爆发?还是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进行了有效地疏导?

我们想要孩子有礼貌,我们自己跟他讲话的时候,是礼貌和尊重的吗?

我们说话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可能直接被孩子复制

所有教育孩子首先要做身为父母的修行。

跟孩子讲话的时候,尽量蹲下来,眼睛平视、语气和平,重点突出,不唠叨,不啰嗦,不情绪化。

我们火气上来的时候,先深呼吸离开一会儿?

还有,小孩都喜欢漂亮的大人。如果能打扮好看一点在他们面前,据说孩子大都会不好意思发脾气的。

你看,所以关于我们自己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所以,教孩子前,一定要做一个优雅自爱的成年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理解,才能合作

二、 理解,才能合作

沟通的本质,就是合作、共赢,达成对双方有利的结果。

大人之间是这样,大人和孩子也是。沟通的第一步是共情。

如果我们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和需求,你怎么谈都是无效。当孩子捣蛋、不讲理、哭闹、耍脾气的时候,一定是先理解他的处境,打开他的心扉,他才愿意听,并且愿意跟你说他的真实想法,这也有助于我们真实地了解他的需求和困难。他情绪越大,越需要大人的同理。

孩子所有捣蛋和坏情绪的背后都是和他独特的发展需求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真的需要先理解,才不那么容易着急生气,因为他的情绪代表他正遇到了困难,正是需要帮助的时刻。

比如你叫了孩子好几声,他不理你。有可能并不是故意不理你,而是他真的没听到,或者不知道你在跟他说话,也或者想试探你的底线。

学龄前的孩子主要靠感官刺激来感受世界,喜欢会动且色彩缤纷的物品。对突如其来的声音非常敏感但专注度低。所以你会发现当孩子在调皮的时候,你需要喊他很多次,甚至开始发火,他才能听到你说的话。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明确让他知道你在跟他说话、你说的话很重要,而且你是认真的,但不带着情绪说。

方法:蹲下来(礼貌和尊重),让他看着你的眼睛(注意力聚焦),在重点词汇上放大音量,并带上手势(注意力聚焦)。注意,此时重要之外的字眼不要说太多(尊重、注意力聚焦)。信息太多,一方面容易混淆重点,其次孩子也接收不过来,还容易顶嘴。关键是,这样也避免大人陷入唠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事先预告可以从根源上减少孩子突然爆发的情绪问题

三、 事先预告可以从根源上减少孩子突然爆发的情绪问题

孩子会突然爆发某种情绪,通常是因为“想要的东西没有得到”或者是“被剥夺了拥有喜欢事物的权利”,而事先把规则说在前面,就能让他在心理上有个预期。

这能从根本上减少孩子一半的情绪问题。

四、 像跟大人谈话一样告诉孩子原因

四、 像跟大人谈话一样告诉孩子原因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要求孩子这样做那样做,从不给他们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孩子对为什么是很着迷的,我们应该相信他们的理解力,当你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之后,他反而会很愿意接受这件事。

因为对他来说,他又懂得了一个新知识,是有成就感的。

还有时候,他也许还真的不完全听得懂,但是看在你把他当成大人一样耐心跟他讲那么具体的份上,他们也会像个爱面子的大人那样,假装听懂然后乖乖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 一定要惩罚的话,让孩子感到安全

五、 一定要惩罚的话,让孩子感到安全

如果一定要惩罚犯错的孩子,不管是体罚(尽量不提倡)还是关小黑屋,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让孩子感觉是安全的。否则会留下更多严重的心理问题。

怎样算是给他安全感地进行惩罚?

1、跟他谈话的时候,语气平和,不带情绪和攻击性的言语。

2、孩子怕黑的话,大人一定要陪在他身边,或者划定在大人视线范围内的某个小区域作为禁足之地,让他看到大人,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

3、别当众和突然惩罚孩子。选择恰当的时机,提前告知谈话的内容,会怎么惩罚。让孩子心理有预期,否则会形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被伤害的恐惧应激心理。

4、事后告诉他打他只是因为他的某个行为,自己仍然爱他。

5、孩子该做事情和时间和你照顾他的时间不变。

6、睡前抱抱他。

惩罚的目的是让他对错误行为进行反思并承担后果,但并不能以破坏他最原始的安全感为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 大人情绪稳定地教会孩子方法,比控制住孩子的情绪更重要

六、 大人情绪稳定地教会孩子方法,比控制住孩子的情绪更重要

孩子会突然崩溃大哭,或者闷闷不乐,是因为他们无法掌控眼前的状况,也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这种情绪。

这个时候,父母的情绪越稳定越能帮助孩子摆脱不安。所以大人千万不能因为孩子情绪失控就自乱阵脚跟着情绪失控,这只会让孩子更加无助,更加不知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

我们应该在冷静的状态下去引导孩子如何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比如可以告诉孩子,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是可以怎么处理,而不需要生气的,下次有什么想法可以怎样表达出来,而不是现在这样哭闹生闷气,别人才知道如何去帮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 大人学会灵活变通,换种方式轻松达到目的

七、 大人学会灵活变通,换种方式轻松达到目的

孩子和大人一样,越强迫他做的事情他越反抗。因为孩子也有自尊心自主性需求。很多时候,比起大人让他干啥他就干啥的被动行为模式,他们更希望是自己主动去完成某事,更能带给他们成就感。

所以当大人跟孩子硬碰硬不奏效的时候,不妨学会变通,换一种形式,既能保护孩子的这种自主性需求和自尊心,又能达到训练孩子良好行为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有的育儿都是一条不断学习的刻意训练之路。书中介绍的方法有很多,也很落地,基本都是可以直接试试的话术,如果正好遇到孩子闹脾气的困惑,说不定某个方法就能帮你化解育儿的尴尬呢。

易怒,可以理解,但对于孩子来说,既是无效的教育,也是不可重蹈的覆辙。 愿我们都能在正确的道路上,手持正确有效的沟通方法,与孩子达成一次又一次共识,在美好的亲子关系中引领他们了解自己、挑战自己,茁壮成长。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是一份能够治愈一生的童年礼物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岚,关注我,陪你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