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嫉妒心能够有多恐怖?会让原本拥有光明前途的人,会因为一点小小的矛盾或者摩擦,宁愿葬送自己的人生,也要展开属于自己的“报复”,甚至他们能够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人受折磨而无动于衷,林浩森就是这样的一位复旦高材生。

1986年,林浩森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家中包括他一共有5个兄弟姐妹。林家生活条件并不优渥,父亲是普通的工人,母亲则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村妇女,抚养5个孩子自然是万分吃力。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林父林母虽然日子过得很艰辛,但对孩子确实没得话说,哪怕再没钱也尽力给孩子们带去最好的生活,只要孩子们愿意读书,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们去读书。

有如此无私奉献的父母,孩子们自然也知道发愤图强,林森浩就在高考时以780多分的好成绩顺利考入中山大学,在大学毕业后又被保送到了复旦大学,成为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部的一名研究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单从成绩来看,林浩森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学霸,哪怕在国内顶尖的高校复旦大学中,他依旧能力出众,光是研究生阶段就发表了8篇核心期刊,还在学霸云集的复旦大学担任了学生会副主席。

如果林浩森的路没有走偏,可以想象到他未来的人生有多光明,不说一步登天,但绝对能够改变自己的家庭情况;可偏偏在2013年4月1日,他犯下了一件无法弥补的错事,对自己的同学进行投毒,并导致同学死亡。事情还得从林浩森入读复旦大学说起。

黄洋跟林浩森同为2010年级的医学专业研究生,二人入住同一寝室。虽然黄洋的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但比起林浩森来说还是优越不少,所以林浩森就成了全寝室当中最为贫穷的那位,也是寝室中人的日常取笑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这种取笑并非带有赤裸裸的恶意,但他们对于林浩森的欺凌是实打实的,尤其是林浩森由于没有钱,从来未曾跟室友“分享”过什么食物,这让其他人对林浩森带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尤其是黄洋,动辄嘲讽林浩森为“屌丝”。

林浩森从小到大因为贫穷受到了太多白眼,因此对于这种事格外敏感;尤其是他在学业上取得再多成就,可回到寝室后还是会因为钱财被嘲讽,这让他越发无法接受这种落差,对黄洋的怨恨也日益严重。

这种怨恨终于在2013年4月1日爆发了。4月1日,正值西方愚人节,这天一大清早,就在其他室友还在熟睡的时候,林浩森将偷偷从实验室中弄来的二甲基亚硝胺下到了寝室的饮水机里。

二甲基亚硝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尤其是直接吸入轻则肝、肾受损,重则造成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浩森针对的只是黄洋一人,因为他知道黄洋一般起比较早,而且有早起喝一杯水的习惯;但他只是因为害怕单独下到黄洋的杯子里,黄色的二甲基亚硝胺被黄洋发现,所以甚至无所谓连累其他室友,不在意其他室友是否也会因此中毒。

在喝下水以后,黄洋发现好像这水有点怪怪的,但由于桶装水有的时候就是会出现这种问题,因此他并没有太过在意,只是觉得可能这桶水不太卫生了,就直接全部将其倒掉,毕竟作为普通的学生,谁也想不到自己的室友竟然会在饮用水里给自己下毒。

但是没多久黄洋就觉得体内传来阵阵疼痛,后来甚至疼的在地上打滚。林浩森就这么在旁边冷冷看着,甚至还假装好心陪黄洋一起去医院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开始黄洋只是在附近的小诊所就医,医生并没诊断出具体结果,要求黄洋去大医院仔细检查;而在这一期间,林浩森全程陪同着,却始终一言不发,哪怕只是对黄洋有怨气,在下了毒之后也应该说出来,至少让黄洋得到及时的救治,但林浩森并不愿意。

一个好好的学生突然就中了毒,这样的情况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在4月11日,复旦大学选择向警方报案,警方经过调查后立刻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为林浩森。

但此时已经太晚了,由于之前一直没有确定病因,直到十来天后才查出黄洋是二甲基亚硝胺中毒,这个时候黄洋已经过了最佳抢救期,在4月16日因抢救无效去世,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案发后没多久,林浩森就被上海警方控制住,并且以故意杀人罪向检察机关提出逮捕申请。故意杀人罪是指对他人生命权进行侵犯的一种罪行,只要从主观臆断上实施了行为,不论杀人事实是否成立,都属于故意杀人罪的范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林浩森对黄洋的投毒行为,是有计划地刻意谋杀,且之后并没有及时悔悟,而是眼睁睁看着黄洋去世,行为恶劣,因此在2014年,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宣布,林浩森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生。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一审判决之后,复旦大学竟然有177位学子共同联合签署了一份《关于不要判林森浩同学“死刑”请求信》寄给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2015年1月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林浩森一案进行二审宣判:由于犯罪事实既定,因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洋因为心中的那点肆意取笑同学的恶意,就这样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样实在太不值得;而林浩森仅因为跟同学之间的一点摩擦,就对朝夕相处的室友痛下毒手,这显然更让人难以接受。

的确,林浩森在学业上的成就令人敬佩,但他的犯罪事实却是板上钉钉,如果人人都可以因为学业或者事业成就来豁免罪恶行径,那么这个社会哪里还有法律可言?法律是人类道德的最后一道底线,希望人人都可以恪守法律底线,不要像林浩森这样,害人害己,毁了自己与他人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