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舌之勇】

所谓“高杠杆”,其实就是负债累累,其实就是债台高筑。

孙勇

“杠杆”本是一个物理学名词,不知何时起,它被应用到金融领域。在金融领域,通俗地讲,“杠杆”就是债务;借钱就是“加杠杆”;还钱就是“去杠杆”;负债率高就是“高杠杆”;负债率低就是“低杠杆”。

这些年,“高杠杆”这个词使用频率高,堪称热词。一方面,说明人们理财意识强烈,关注“高杠杆”乃至使用“高杠杆”的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不少知名企业因为“高杠杆”陷于经营危机,不少富豪因为“高杠杆”而信用破产,成为被执行人乃至跑路失联,相关新闻频频上热搜,作为这些新闻关键词的“高杠杆”自然也跟着热气腾腾。

由物理名词变成金融名词,这种跨界迁移,运用了类比思维。物理杠杆和金融杠杆的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有放大效应,都能以小博大。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这句名言,就生动地阐释了杠杆在力量上的放大效应。类比到金融领域,杠杆在财富上的放大效应也很可观。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借钱,两者相加钱变多,再用这笔变多的钱去挣更多的钱——这就是金融领域的“杠杆原理”。

金融杠杆,已经深深地嵌入了人们的生活。按揭买房,就是典型的金融加杠杆行为。以前,杠杆这个词不流行,大家管借钱叫“借钱”,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管借钱叫“加杠杆”了,听起来很爽,也很时尚。负债多的企业如果自称“高负债”,听起来就很苦逼;如果自称“高杠杆”,那听起来就很高大上了,仿佛做了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这几天,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杠杆这个词从物理领域迁移到金融领域,未必是个好事。用“杠杆”代替“债务”,说起来、听起来固然很爽、很时尚,但有文过饰非之嫌。因为,久而久之,这种美好的听觉感受会产生麻痹作用,陶然之间,让某些人忘记了杠杆就是债务,而债务终究是要还的,不仅要还本,而且要还利息。还不如直接叫“债务”来得实在,时刻提醒自己是债务人,别忘了还钱。

继续深究,用杠杆类比债务其实也不严谨。在物理领域,杠杆是力和工具的搭配使用,很讲究技巧。技巧玩到极致,就能像阿基米德说的那样,用一根杠杆撬动整个地球。这种技巧观如果完全迁移、同化到金融杠杆上来,会诱导人过度迷恋财务技巧,追求金融杠杆的极致化运作,最后往往容易出大问题。很多华丽的金融大厦,成于高杠杆,也塌于高杠杆。

在物理领域,可以追求杠杆技巧的极致运用;在金融领域,杠杆的使用恐怕要有所克制,无论是杠杆率还是技巧。

上文,小结了一下金融领域的“杠杆原理”,这个小结其实只说了上一半,还有下一半,那就是: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借钱,两者相加钱变多,用这笔钱去经营或投资,如果亏了,会亏得很惨。牢记下一半,可能比记住上一半更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迷恋金融高杠杆的人而言。

所谓“高杠杆”,其实就是负债累累,其实就是债台高筑。我主张,在词语的运用上,用后者替换掉前者。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