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耀高塔,大桥通伶仃。近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工程——深中通道中山大桥东主塔也圆满封顶。至此,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中山大桥“双桥四主塔”全部封顶,全面转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与深中通道同步加快推进建设的,还有伶仃洋岸的中山翠亨新区。

7月19日,中山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部分行政区划变更的公告》,其中包括撤销南朗镇、设立南朗街道。调整后的南朗街道,由翠亨新区统筹发展。

——这是有关行政区划变革的一篇大文章。翠亨新区统筹全市面积第一大镇南朗之后,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也拥有了广阔腹地,承接大湾区产业发展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

今年上半年,中山公开出让的几个大型项目地块,皆位于翠亨新区,包括了文旅生态城、码头片区“未来之门”、湖畔科创产业园项目地块等,一条涵盖“上市公司+企业总部+科创产业+高端服务”的产城空间即将崛起,一条东西走向的城市智创中轴线愈发清晰。

——这是有关产城空间的一篇大文章。其建设规模之大、投资总额之多、建设标准之高,近年来在中山是少见的;高端文旅延展,科创平台集聚,一扇走向湾区时代的“未来之门”开启。

近日,翠亨新区翠航道南段道路工程施工项目完成定标结果公示:这是中山市首个采用“评定分离”完成招标的项目,就落在翠亨新区。

——这是有关制度改革的一片的大文章。翠亨新区推出全市首宗政府采购制度领域的改革,背后是对一流创新创业高地的追求,彰显的是打造高效、法治、公平营商环境的决心。

在今年8月召开的中山加快翠亨新区(南朗街道)高标准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强调,要把统筹后的翠亨新区建设发展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号工程”,倾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璀璨金钻;中山市市长肖展欣也提出,要以非常之举推动翠亨新区高质量发展。

——这是中山转型升级时期的一张“王牌”。中山市委十四届十三次全会提出新的城市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湾区“性价比”最高的宜商城市。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自“双区驱动”之后,面对与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协同发展的又一道考题,翠亨新区再次担起新的使命:打造成为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新引擎。

翠亨新区统筹全市面积第一大镇南朗之后,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也拥有了广阔腹地。图为翠亨新区马鞍岛。叶志文 摄

升级“城市大脑”▶▷

联手华为创建智慧城市示范区

在立面大屏上,多项数据悉数浮出屏表;输入口令后,数据快速计算得出最佳结果——这种常在电影出现的场景,如今在翠亨新区也成为现实。

近日,翠亨新区公布了智慧城市二期建设成果:通过升级“城市大脑”,新区实现了城市运行数字化,问题发现智能化,管委会决策科学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实现了与中山市15个局办政务数据的共享交换,这对实现中山市内各镇区的数据融合、业务融合有着重要意义。

翠亨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上的新形态、新路径、新举措,给更多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城市提供了可参考经验。这也是国家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成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的基层实践。

劈波斩浪、扬帆奋进,要打造湾区璀璨金钻,翠亨新区提出了“六个一流”建设目标,包括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的城市基础设施、一流的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一流的产业和龙头项目、一流的公共服务配套、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等。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包含上述“六个一流”的各方各面,也是高水平规划、高规格建设、高质量推进的一个城市管理范本。

早在5年前,翠亨新区就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期项目。

2014年,翠亨新区智慧城市一期项目建成了数据中心机房,作为智慧城市运营系统的容载备份机房和应急预备机房使用。这也是新区未来智慧城市运营系统的云盘和保险系统,假设智慧城市系统陷入故障,这个机房可以立即从备份模式切换到日常运转模式,保障新区智慧城市运营时刻在线。

在二期项目开始之前,为探索更科学高质量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翠亨新区组团前往国内多个城市交流经验,北京、雄安、深圳、南京、苏州等地取经;到2019年,翠亨新区智慧城市二期建设项目在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立项,在同年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并于2020年正式启动项目建设。

为了让办事办公更为高效,在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分析各级机关单位的数据后,翠亨新区部署开发了工程车辆管理系统、智慧工地、综合巡查管理系统等15个日常工作的办公应用系统,并在新区多个部门启用。

2020年1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在翠亨新区调研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时表示:“‘智慧翠亨’运营模式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在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城市信息模型领域有较好的示范效应。”该模式获得专业认可,这坚定了新区建好智慧城市的决心,也坚定了打造大湾区新型智慧化枢纽城市的信心。

构建“一环多线”▶▷

城市建设对标“湾区最好、世界一流”

“先地下、后地上”,是都市现代化规划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雄安新区,各个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就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广东,2017年,广州住建部发布了《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征询对广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沿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建设通告意见的通知》的文件,一个投资超60亿的“巨无霸”走进大众视野。

在中山,同样在2017年,翠亨新区香山大道(原翠城道)北段地下综合管廊挖出了第一斗土,拉开了新区管廊建设的序幕,也拉开了中山综合管廊的建设史。

事实上,翠亨新区在规划之处就注重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2013年,中山启动在翠亨新区建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至今已经建成主干管廊、次干管廊与支线管廊形成“一环多线”的综合管廊系统,在香山大道(原翠城道)、未来大道(原翠海道)等共十一条市政道路布置,目标建设长度约41.3公里综合管廊,基本实现新区东片区全覆盖,目前已经建好近20公里。

现在,新区香山大道(原翠城道)、和信路等路段的管廊主体已建设完毕,未来大道(原翠海道)管廊建设也接近尾声。一旦新区的管网系统全部拉通,意味着支撑新区未来发展的城市大动脉正式形成,这对正处于发展快车道的新区而言,如虎添翼。

“合理规划和利用地下空间,对以往‘看不见’的市政管线,进行集中的检测和管理,充分运用智慧城市的技术作支撑,构建新型智慧城市一体化格局,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与城市服务、城市治理、城市管理深度融合,打造翠亨新区城市智能体的‘神经中枢’。”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这样,才能在快速发展中扩容增质,支撑新区成长为一个更大能级的城市。”

肖展欣到翠亨新区调研时,曾谈到要统筹好几个关系,其中就包括地上和地下的关系。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完善城市基础建设及提高城市承载力,是新区协调好地上和地下关系的缩影,是新区坚持高质量发展、展现担当、扛起主阵地责任的有力体现,也是跑出新区加速度的内在要求。

翠亨新区马鞍岛正在加快建设中。图为已投入使用的翠亨新区翠湖公园。 叶志文 摄

打造“双创高地”▶▷

让人才愿意来、来了不想走

近日,翠亨新区发布《中山翠亨新区人才公寓管理试行办法》(下称《办法》),意味着翠亨新区(含南朗街道)的人才及重点企业,可向中山大湾区国际人才港服务中心提交人才公寓入驻申请。

《中山翠亨新区关于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及实施细则发布以来,翠亨新区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健全“一站式”人才服务模式,全面推动创新创业、子女入学、环境配套创新引擎,以多元的发展机会、完善的城市配套、贴心的实时服务反哺人才,打造出一条充满活力、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生态链。

此次推出的《办法》,不仅解决了“安身”难题,为人才在新区“立命”提供住房保障,也是翠亨新区深入贯彻“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构建多元化人才安居保障体系的举措。

此次放开的众多人才公寓,主要集中在翠亨新区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为新区人才及重点企业员工定制独立卫浴、开放式厨房洗衣机,同时提供空调、热水器、洗衣机等全屋家电,真正实现“拎包入住”。据悉,为了满足人才在中山创业的需求,翠亨新区已经准备了1897套人才公寓,包括万科西湾汇900多套,以及其他用地的配套公寓,预计未来将达到5000套以上。

实现“六个一流”,打造一个人才愿意来、来了不想走的“双创”环境至关重要。

从去年6月开始,翠亨新区就着手研究国内长三角地区以及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东莞松山湖等地的人才政策,一条一条对比,进行专项研究,目的就是要取长补短,打造符合中山、符合翠亨新区实际的,同时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

今年初,经过多轮征求意见的《若干措施》出炉,“最高可获购房全额补助不超过600万元”等具有吸引力的条款,经媒体宣传后引起广泛关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细则预计在今年“3.28”之前推出。

《若干措施》出台的16条政策,充分研究和借鉴了南沙、横琴、前海、松山湖四个人才优势地区的相关政策经验,并对比进行优化,16条政策形成一个体系,以人性化、接地气和高强度的支持力度,在大湾区城市的人才政策中极具竞争力。

比如,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购房补助最高可以达到600万元;全市原来的标准是200万元,现在直接提升了2倍多;比如,为高端人才提供购房补助,政策更多考虑的是让他们在中山、在翠亨新区长期发展,解决后顾之忧。目前,翠亨新区已经为谭久彬院士兑现了340万元的购房补助,为高端人才科技成果在中山转化解决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比如,实施细则规定,对新设立的省、市级院士工作站,在市级补贴100万元基础上,再配套50万元开办经费补贴。

在提供政策服务方面,翠亨新区正在开发“政策计算器”,只要输入身份证号、学历等条件,马上就可以算出可享受的人才补贴、购房补助、生活补贴等项目。目前,翠亨新区正在制作“政策计算器”这个系统平台,项目完成后,可实现手机一键查询、一键申报。

首试“评定分离”▶▷

优化服务,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7月,在翠亨新区管委会会议室里,一场打破中山政府采购制度的探索正在紧锣密鼓地酝酿。

“我们经历了两次持续10小时的封闭审查工作,对每一份投标文件进行逐轮筛查。”该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刘浩钦回忆,“我们7名资审小组成员都清楚自己的每个细节意味着什么,不仅关乎项目质量,更关键的是在投标书中找到那些优质的企业,搭建桥梁。”

这是中山第一宗“评定分离”项目资审现场。“现行工程招标制度下,设计项目仅评方案分,监理、施工项目仅使用‘一次平均、二次平均、最低价法’,可能出现围标、串标、低价中标等问题。”翠亨新区公建局四级主任科员张明感慨,明确评标与定标权力界限,能较好地体现招标人意志,杜绝围标、串标、低价中标,这也是翠亨新区求变、求新的原因之一。

“我们还发现潜在的投标人资质、业绩等指标水平有不小的提升,超70%为国企央企施工单位,20家合格入围定标候选人中,获得的国家建设领域奖项如金杯奖、詹天佑、鲁班奖等达10项之多。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用实力说话’的集聚效应。”刘浩钦说。

一场聚焦政府采购制度领域的改革,背后不仅仅是建立高效、公平招投标平台的初衷,更是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微观体现。

这更是高起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缩影。翠亨新区首个开工的M0项目(新型产业用地)——银海项目,创下5月交地、当年8月奠基动工、12月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速度;古尊表产业化基地项目,平均10天建成一层楼;2019年9月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江波龙综合性存储产业园第二年产值突破1.7亿元,今年上半年产值近5亿元……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翠亨新区跑出了“加速度”。越来越多的“店小二”,在翠亨新区走出了服务新模式。

浩瀚伶仃,奔涌入海。

从中山看,全市发展格局就像面朝东方张弓搭箭,其中东部环湾创新带好比弓臂,西部优势产业升级带好比弓弦,小榄是箭羽,西北组团到岐江新城再到火炬开发区这条轴线是箭杆,翠亨新区就是箭镞,是发展的“势”与“劲”之所在。

从湾区看,翠亨新区北连南沙、东接前海、南达横琴,枢纽优势浑然天成,正是“一览伶仃洋,环顾大湾区”的绝佳位置。

“我们要站在落实国家战略、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理清思路,找准定位,举全市之力把翠亨新区打造成大湾区的璀璨金钻。”有了更强的牵引力、驱动力、支撑力,翠亨新区就能推动中山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来源】南方日报

【撰文】罗丽娟 陈利城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