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是看历史书还是看古装剧,经常能够听到这两个非常类似的称呼,宰相和丞相。
在我们的印象中,拥有这两个称号的人往往高高在上,权力极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那么问题来了,是宰相牛呢还是丞相更牛?宰相和丞相到底是完全一样的,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呢?
答案是当然有区别的,而且区别还很大。
应该这么说,宰相这个称呼相当于一个职级,而丞相则是一个具体的职务。可以这么说丞相肯定是宰相,而宰相未必都是丞相。
汉朝的丞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咱们先来说一说丞相,丞相是最高行政官员。丞相的职权相当于现在的总理,是政府的首脑。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秦汉时期丞相的权利和地位都很高,比如说三国时期的蜀汉帝国,丞相诸葛亮掌握了大部分实权。
而皇帝刘禅相当于帝国的吉祥物,诸葛亮相当于现在的英国首相,外加首席大法官,和所有的权臣一样,诸葛亮掌握了帝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立法,司法权力。
而亲爱的刘阿斗就是人畜无害的伊丽莎白二世,无怪乎刘先生曾经说过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权力能够看出一个人的真心,历史上所有处于诸葛亮同一位置的权臣,不是篡位者,就是在篡位的路上,只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足以显示出诸葛亮的伟大之处。
诸葛亮可以算是史上第一网红丞相。
丞相的权力很大,地位很高,在西汉前期也是如此,丞相和皇帝之间有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丞相见了皇帝,是不需要下跪的。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坐而论道,只不过在没有发明凳子的时代里,咱们中国人的坐姿叫做跪坐,丞相们坐着和跪着也差不多。
为了限制丞相的权力,汉武帝搞出了内朝制度
诸葛亮一生之敌,曹操也是丞相。
由于丞相的权力极大,再加上地位又高,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上台之后就觉得丞相制度碍手碍脚,但是皇帝想干什么事,又偏偏不能绕过丞相,没有丞相的同意,很多是真的没有办法推行。
于是汉武帝就搞出一套内朝制度。汉武帝在颁布一道政策之前,一改以往由丞相府先讨论再提交的作风。
而是由内朝的官员干部们先讨论,讨论出结果之后,找一个人通知外朝的丞相,让他负责落实。久而久之副作用也就出现了,那个传话的人成为了掌握了实权的人物,尚书令成为了顶级官僚。
丞相职务下线。
到了后来,为了分权,索性丞相这个职务也被取消了,把原本属于丞相的权利分成三份,司马,司徒,司空,这三个平起平坐的官员取代了原本丞相的职能,从此丞相这个职务正式下线。
所以到了汉献帝时期,曹操要恢复丞相,就是因为他觉得司马,司徒,司空这三个哥们的权力太小,不方便他掌握权力。
宰相是一群人的统称。
至于宰相,这就相当于一个级别,只有达到这个级别的都叫宰相,相当于在古代只要你达到了副国级,那就是宰相没跑了!
宰相就是君主之下,掌握了最高行政权力的人的统称,并不是一个官职。在历史上宰相的名称很多,比如说清朝的军机大臣,大明朝的内阁大学士,以及以前的丞相,相国,太宰,左右仆射等等不一而足。
三国时期的曹操,曹孟德,既然是汉朝的丞相,自然也可以算是大汉朝的宰相。
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也是宰相。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咱们中原王朝宰相不是一个官职,但是在与宋朝并存了100来年的辽代,确实有宰相这么一个官职,和辽朝确实有南北宰相这么个职务。
但是这个南北宰相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中的宰相,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可汗手下统帅部族的首领,这和宰执天下的宰相完全不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