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最后的大儒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在我国近现代历史当中,谁被称之为是中国境内最后的大儒呢?而这个人又做了什么?曾经被众人轰下了台。而且他还与伟人毛主席有一定的故事,他到底是谁?他最后的结局又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师出有名,天下任我纵横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主人公名字叫做梁漱溟。他出生于1893年的北京,家族赫赫有名,因为梁漱溟的先祖为元世祖五子忽哥赤。因为这一层关系,梁漱溟在年少时期一直想要把自己的祖籍迁到河南开封。

等到梁漱溟6岁的时候,他被父母送去了中西小学堂读书。两年之后他又在公立小学堂和蒙养学堂继续就读,接着又送去地安门外顺天中学堂。所以年少时期的梁漱溟,所接受的教育质量都还算不错。直到1911年,梁漱溟才开始思考社会的进步问题。

因为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他又善于思考,喜欢把问题总结起来然后反思再得出结论。1911年下半年梁漱溟认为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人民的思想也应该要得到提升。

他想加入大组织,来帮助国人在思想上有所进步。然后梁漱溟就加入了同盟会在京津的支部。等到梁漱溟毕业之后,他就正式开始社会实践了,担任该同盟会支部的《民国报》的编辑和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过程中,梁漱溟认识了不同阶层的朋友。农民、工人、学生和资产阶级的人士,梁漱溟都有所涉猎。他把这些不同阶级的人心里所想的、遇到怎样的情况,一一写在自己的文章里。然后刊登在《民国报》上,且在报纸上呼吁人们应该要向往自由。

第2年,主编看到了梁漱溟积极工作的态度,于是给了他更多的权利,让他到外地去担任采编记者。然而梁漱溟认为,在刊登文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加以支撑,那么文章的逻辑性就没有了。

梁漱溟开始涉猎大量的哲学书籍,把这些书籍全部都搬在自己的卧室里,一度让自己家里的书堆积不下。而这些书包括外国文学,外国哲学以及印度文学和甘地哲学,甚至还有部分佛家经典。

也正是因为学习了部分佛家知识,梁漱溟的思想观开始发生变化。他认为自己不能够在饮食上出现偏差,他便在1913年开始正式吃素,坚决抵制杀生。

1913年下半年,梁漱溟原本是受到任命,要编写一部《社会主义粹言》。但这个任务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同年7月份他就向父亲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说想出家为僧,但被拒绝。可是梁漱溟想要皈依佛门的心,一直都没有停下来。

1914年2月,他又在各大平台上发表了关于自己对佛学理解的相关文章,比如说《谈佛》等等。梁漱溟的文章中其实并不仅仅只是折射出佛家理论的相关知识,因为他的涉猎面是比较广的,所以很多年轻人在梁漱溟的早期文章中看到了世界,也看到了外国哲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为如此,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当时便马上对梁漱溟下了聘书,邀请先生到北京大学去给孩子们担任教员。离开了老家之后,梁漱溟在北京教书教了一年的时间,让梁漱溟渐渐脱离了父亲的管控。

他不再有所束缚,在1916年时前往横山想要出家,但是这一次他依然没有如愿。他只能继续回到北京大学的校园任教。紧接着他又把自己关在房屋里,用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印度哲学概论。

1918年1月份,当时北京新思想热潮程度最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陈大齐等人在以北京大学为核心的高校内部,发起了组织哲学的研究会。梁漱溟被邀请共同筹建该研究会,并且为之后的人员扩充作出贡献。

4个月之后,北京又爆发了一系列的学生运动。学生和老师们上街游行。而面对这种现象,梁漱溟在《国民公报》上发起了一系列问题探讨。他除了通过报纸的形式,把学生运动的现象表达了出来之外,他还深入研究和分析学生事件背后的社会本质到底在哪里,影响了不少年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8年6月份,他开始忙着去写《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想要通过这些文献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在思想上得到解放。紧接着之后就是一系列著作出来,比如说1919年《东亚语录》以及《北京大学日刊》等等。

但是在1930年之后,国内的历史就已经发生转变为更加动荡。那么梁漱溟在这个时候他是否参加战场的斗争呢?还是把自己的阵地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了呢?1930年1月,梁漱溟离开了北京前往山东,他在乡村建立起了一些研究院,自己担任院长。

这个研究院成立的目标是,梁漱溟希望乡村建设能够在思想、在政治等方面掀起一系列运动。推动乡村的全面解放,为革命提供生产和支持。

1933年2月,梁漱溟又积极开展乡村教育。他提倡以山东为据点,应该先以点带面地发展起乡村质量教育,推动更多的乡村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如果效果好了,再把试验点的范围不断扩大。

1937年抗日战争已经全面拉开序幕,8月份梁漱溟作为国防参议员出席了国家一线国防重要会议,并且在会议上以乡村教育者身份,把自己所看到的问题全提了出来,这对之后的作战提供了更多信息。

但是在1940年之前,中国的抗战还处于一个被动阶段,一直都是防守的状态。1940年之后中国的战场,这才由防守阶段转换为攻击的主动形态。在1940年之前,梁漱溟马上就认识到了战场上的薄弱点。

于是,他开始连同自己的朋友们发起了一系列抗战同盟组织,比如说中国民主同盟以及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等等。其部分组织是为了在战后根据地开展教育机构,让更多的人在思想上得到解放。除此之外就是为前线抗战,提供大量的人才储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梁漱溟依然没有要停止自己在思想和哲学方面的研究脚步,他又开始忙着写其他的哲学相关著作,比如说1949年11月份,他的《中国文化要义》顺利出版。第2年又写成了《中国建国之路》等等。

直到1986年,已经进入晚年状态的梁漱溟还是没有停下他在思想上不断进步的想法,他又推出了《东方学概观》,最终于该书出版后的第2年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

二: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那么为什么又说梁漱溟是中国最后的大儒呢?其实这还得从梁漱溟身上的评价开始讲起。国外不少哲学家都认识梁漱溟,其中有一位美国五星上将经过自己的哲学家朋友介绍,也听说过梁淑溟的故事。

通过外交事宜,这位上将还认识了梁漱溟,该美国五星上将为马歇尔。他在与梁漱溟交谈过后对其给出评价,说在他的身上看到了甘地

其实像这样的美赞数不胜数,不论国内与国外。而梁漱溟在中国历史上不仅被记录在册,而且他的身上还有一个美丽的标签,叫做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

他竟然有这么多美名,而且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曾经还被众人轰下了台,而且该事情还与伟人毛主席有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1950年开始讲起。当时梁漱溟一直在重庆任教,但是因为老友的身份,一直在北京忙于工作的毛主席和周总理就想要邀请梁漱溟来北京。

经过了一番沟通之后,梁漱溟最终答应了老友的邀请。而伟人毛主席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还专门派车去接了这位老朋友。但是在招待的时候第1个矛盾就出现了,梁漱溟早年间就一直是吃素的。

所以他看到餐桌上有一两盘荤菜的时候,马上就出言批评了当时已经身为主席的伟人,而且还连带着已经身为总理的周恩来也没有被梁漱溟放过,所以三人一见面时场面就闹得不是很欢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接下来的相处过程中,伟人毛主席还是很快就嘱咐了下去,说要统一战线,通通吃素。而伟人后来又知道梁漱溟来到北京之后一直是居住在他的亲戚家里,马上又亲自去解决了梁漱溟的住宿问题,把他安排在颐和园的一个小院子里,暂时小住。

早年间梁漱溟与伟人毛主席之间的关系就已非常融洽,两人在杨开慧的父亲家中相识。因为在思想上都谋求更高进步,所以两人早年间就已经有很多话题。所以在这一次北京之旅中,梁漱溟与伟人毛主席还是会抽空坐在一起,在哲学和思想上秉烛夜谈。

但是两人的身份早就已不比当年,可这依然没有被梁漱溟放在心上,这就导致两人常常会激烈的争吵,不欢而散更是常态。这就为三年之后的那场公案,埋下了伏笔。

1953年,全国召开政协常委扩大会议,后又改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扩大会议。在这场会议上,梁漱溟就做了重要发言。他批评了不少人,还指出乡村和城市的建设问题。

他认为乡村为革命提供了不少支持力量,但是在国家解放之后并没有得到特殊补贴。所以导致建国之后的乡村发展完全不如城市发展,这就是一个问题,需要得到改善。

这个观点本身在会议上有不少人支持,但梁漱溟的姿态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言辞更是犀利夸张,导致不少人认为梁漱溟的态度太过于嚣张。不久,会议对梁漱溟的言辞进行了严厉批评。这惹怒了梁漱溟,他开始不顾一切地发出更激烈的言论。

这导致他在会议上与众多高级领导公开争吵,于是也就出现了不少台下的会议者高喊,让梁淑敏滚下台去。但是这件事情过去半个月之后,毛主席又对该现象给出了指导,说梁漱溟存在错误,但不具备反革命的条件。该现象要批评,但也要给梁漱溟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情也就这样慢慢被搁浅了,直到30年之后,梁漱溟的生活依然没有因此而受到任何影响。梁漱溟在回忆1953年的公案时,他也表示当时自己实在是太过于冲动,也伤害了不少老友的感情,现在想想也实在是遗憾满满。

说,让自己感到无比欣慰的是那件事情之后自己的生活照旧,能够拿到的津贴也一如往常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他说自己知道这也许是老友毛主席的意思,但是在30年之后(那时)伟人已经去世了,这让他感到深深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