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陶是济北贞王刘勃之后,在东汉的历史上以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著称。在汉桓帝期间,先后针对用人,经济和政治等国家大政方针方面上疏劝谏汉桓帝,但大多没有得到皇帝的积极响应。最终刘陶绝食而死。我们今天来读一读刘陶在太学游学的时候给汉桓帝的上疏。
01
原文
02
译文
03
收获与反思
刘陶出身于皇族,其先祖是刘邦的小儿子刘长。当年刘邦到赵国时,刘邦的女婿张敖为了孝敬这个老丈人,就把自己的美姬赵姬与老丈人一起过夜,结果就坏了刘长。后来张敖因为贯高刺杀刘邦而获罪,赵姬也死在监狱里,留下了刘长,刘邦后悔没有赦免赵姬,就让吕后收养了刘长,并在日后封刘长为淮南王。
正是因为刘陶出身王族,所以才能在太学游学时候以相对苛责的语气上疏直柬汉桓帝,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我们回过来看刘陶太学的上疏还是非常切中弊端的。
首先是刘陶将上天,皇帝以及人民当成头和脚的关系。必须要相互配合,其实这就从侧面印证了儒家思想中对于上天,皇权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儒家思想虽然是规范社会秩序,但是也是把皇权纳入了规范的范畴,在皇权之上是上天,皇帝必须要顺应天意,如果皇帝昏庸,造成百姓流离失所,就会导致上天的惩罚,所以上天实际上是儒家思想中用来制约皇权的一种工具,皇帝有道天就会相助,皇帝无道,百姓就可以造反替天行道,所以刘陶敢于直接痛陈当朝弊端,底气就在于此。
接下来刘陶又用高祖的经历来对比,高祖也是刘陶的祖上,所以刘陶用高祖来对比现在的皇帝其批评意味就更重。刘陶提到当年高祖出生入死,才打下了这片江山,所以皇帝一要畏天,二要敬祖。现在的皇帝没有经历过战乱,没有体验过民间的疾苦,所以对于朝堂的腐败没有感同身受,所以才导致朝堂奸人当道,民不聊生,刘陶这个批评还是比较重的。
接下来刘陶又用秦朝的先例对比,秦朝就是重用了宦官赵高,导致朝廷腐败,风气蔓延,最终大厦倾倒,汉朝应该汲取这样的教训。
所以刘陶希望汉桓帝能够借鉴前朝的教训,任用良吏来改变吏治,不要重用宦官。刘陶向汉桓帝推荐了朱穆,李膺,认为这两个人能担当起国家大任。所以我们看到刘陶作为局外人,头脑还是非常清醒的,也有远见卓识。
但是当时的汉朝,已经病入膏肓,政治上已经形成了派系的争斗,即使是汉桓帝,也已经对朝廷的掌控力不足了。所以后来虽然也启用了朱穆和李膺,但也没有达到应用的效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