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和我的父辈》是以抽象的大时代主题为轴,单元1《乘风》前赴后继抗击侵略者,单元2《诗》不惜牺牲建设新中国,单元3《鸭先知》改革开放激活市场经济,单元4《少年行》科技创新领跑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电影类型看,虽然4个单元都证明同一个命题,但类型显著不同,《乘风》是战争片、《诗》像抒情文艺片、《鸭先知》是风格化喜剧片、《少年行》则是带有科幻元素的典型开心麻花式喜剧。

从头至尾看完,有种一次性尝了4种口味的体验。

吴京、章子怡、徐峥和沈腾四位导演的风格都很鲜明,具有各自的作者性。

吴京的单元同样也是吴京个人风格的体现,像《战狼》一样的热血硬刚又铁汉柔情。

章子怡的单元很明显感觉到是出自一位女性导演的手笔,感情细腻,抒情重于叙事。

徐峥的单元借鉴了《布达佩斯大饭店》、《月升王国》、《犬之岛》等作品导演韦斯·安德森的拍摄风格,有极端对称的构图、横向移动的摄影、糖果滤镜般的色彩……韦斯·安德森的那种腔调非常适合这个故事和赵平洋这个人物。

沈腾的单元则可以看出典型开心麻花糅合星爷喜剧的风格,从人物设计、桥段设计,再到故事内核以及最后的反转都很周星驰。

章子怡和沈腾都是第一次导演,他们的单元是各自导演处女作。

虽然《我和我的父辈》4个单元类型和风格迥异,但它们都有一对“以父之名”的戏剧冲突。每个单元都以一对父辈与子辈的矛盾为核心,贯穿始终,分别对应牺牲、担当、骄傲和超越。

《乘风》单元再次让观众感受到《战狼》式的热血激情,擎旗冲锋一幕也和《战狼2》最燃的镜头如出一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京饰演的骑兵团团长马仁兴,以及儿子马乘风,还有马乘风牺牲,都有迹可循。

电影以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八路军冀中军区“五一大扫荡”为背景,表现马仁兴率领骑兵团与敌人周旋,同时掩护老百姓转移的故事。

如果说马仁兴、马乘风父子矛盾是人物矛盾,那么骑兵团掩护老百姓转移就是电影的剧情矛盾,很多国产战争题材影视剧都会表现这一情节。

行军贵在神速,带着老幼妇孺一起走,肯定会影响部队作战。但无论是之前的红军,还是后来的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都有掩护老百姓转移的传统。

电影中有个戴帽子的细节,骑兵团接到作战任务后,戴上帽子就是兵,摘了帽子就和老百姓一起收粮食,真正的人民军队,随时切换。骑兵是军区直属部队,相当于救火队,快速奇袭、掩护转移、冲击防线等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乘风》这个单元,我们了解到历史上还有这样一对烈士父子。人世间最大的悲伤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但马仁兴将军在儿子死后依然为新中国解放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鸭先知》新中国第一支电视广告的诞生,这件事有两个定语需要提前明确,一个是“新中国”,一个是“电视”。

首先,新中国之前中国的广告业其实很发达,我们看到很多民国影视剧中老上海的建筑上、报纸上到处都是广告海报,广告并不是改革开放后才进入中国的。

即便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媒体上(主要是报刊)也存在广告,并没有因为是社会主义国家而完全销声匿迹。

其次,《鸭先知》中的广告不是新中国第一支“广告”,而是第一支在电视上播的电视广告,新中国第一支广告是一则刊登在报纸上的平面广告。

不过,就像《鸭先知》中所表现的,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认为“广告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不应在社会主义中国存在”。

而众多像赵平洋这样的“鸭先知”率先感受到改变,开始建议各大媒体恢复广告。

就在《天津日报》刊登平面广告后不久,1979年1月28日15时30分,上海电视台播出了长达1分35秒的“参桂养荣酒”电视广告,并同时打出10秒上海电视台即日起开始受理广告业务的联系方式。

巧合的是,这一天同时也是大年初一,并且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访美的日子,同期还有多则商品广告刊登在报纸上,改革开放春江水暖等待着更多的“鸭先知”。

这则“参桂养荣酒”电视广告是由上海美术公司倡议,在上海电视新闻部的配合下拍摄完成。《鸭先知》当然对这个过程进行了夸张和重新艺术创造。

在《鸭先知》单元最后有一幕很令人感动,从“参桂养荣酒”广告开始,健力宝、太阳神、南方黑芝麻糊、柯达胶卷……一系列改革开放后涌现的新商品和熟悉的广告逐渐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这个单元的父子矛盾是四个单元里最自然、合理的,而且剧情是一个完整的好莱坞古典叙事。

一开始赵平洋的儿子、妻子、邻居、同事都觉得他每天神神叨叨,也干不成什么事,净尝试些新鲜但又有风险事物,对他的态度是看不起。

而最后当众人看到赵平洋先知先觉干成了一件大事后,对他的态度终于转变,尤其是儿子也终于为老爸所感到骄傲。

这样前后的人物弧光和态度转变,比其他几个单元都清晰明显,更能让观众理解父子矛盾的和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叙事上,《鸭先知》故事主人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把厂里的药酒卖出去,而且妻子给他设定了一个时间限,让整个故事非常抓人,不止于觉得散。

而且单元开始时也有个像《乘风》戴帽子那样的细节,赵平洋一开始在儿子《我的爸爸》作文里一直在算钱。

对金钱的追求和之前的时代主题不同,也是改革开放后大部分中国人的梦想。

从万元户到下海经商,再到炒股、炒房……赵平洋成为每个风口“鸭先知”的代表。

被《乘风》里父辈保护的孩子,可能就会成为《诗》中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科研人员,第一代科研人员的子辈也许又是《鸭先知》中涌立改革潮头的先知,这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先辈,又为下一代《少年行》的引领超越打下基础。

这种继承关系不是微观的“子承父业”,而是宏观的让祖国强大起来的代际发展。

父辈牺牲子辈传承,子辈站在父辈肩膀上,才让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

(还有两个单元没写,码字太累啦,要是有人看的话我回继续写下去的,有什么不正确的地方请指出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