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柄寻常的铁剑到了武术高超的剑客手中,就成为了杀人的利器。一支普通的笔,到了才华横溢的文人手中,就成为杆枪或一把利剑,能轻易地穿透一个人的心。在古代征战时,往往会先声明起兵之由,使己方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从而鼓舞和增添士气,并且起到“攻心”的作用。自古以来不是有过多少篇檄文,但唯有《讨武曌檄》能称得上是千古第一檄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讨武曌檄》的作者是著名“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对于骆宾王想必大多数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在7岁时写的那首《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什么是天才,这两个字用在骆宾王的身上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天才大概就是:别人七岁时写诗,而普通人7岁时却在背别人写的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骆宾王虽然才华横溢,但仕途却并不怎么顺利。唐高宗永徽年间骆宾王曾担任道王李元庆府属,骆宾王是一个相当低调的人,他很少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才华,因此也没有得到重用。

后来在数次平定蛮族叛乱的檄文中脱颖而出,于仪凤三年(678年)调任武功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然而在武则天执政时,骆宾王多次多次上书讽刺,结果获罪入狱。在狱中,骆宾王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在狱咏蝉》,第二年,遇赦被释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遭受过一次牢狱之灾的骆宾王并没有就此低调,他依旧对武则天执政非常的不屑,原本在临海县做县丞做得好好的,武则天临朝称制后,骆宾王便又弃官而去,云游广陵,还写下了一首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

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掉了唐中宗,自己称帝。徐敬业在扬州发病表示反对。当时,骆宾王正担任其府属,为了让徐敬业的军队能够显得更加的“大义凛然”,骆宾王起早了这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是开头的一段,便足以震慑人心,可谓是将武则天不堪的一面都淋漓尽致描绘了出来,。遣词用句更是把握得恰到好处,非真才子不以尽诉。据说武则天看了这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一问后都连连感叹:“写得好!”

当然,武则天自然不会因为一篇檄文而束手就擒,她当即派遣李孝逸率领了三十万大军,前往镇压,当年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也就此下落不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骆宾王最后的下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诸多的争论,有说是和徐敬业一起被乱军所杀,也有说最后坠入了空门,总之因为这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骆宾王算是把自己给坑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