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5 日,因为疫情而封闭多时的费城管弦乐团迎来了今年的首次开放演出。

而与其合作的嘉宾,是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

今天马友友 66 岁了

巴赫与大提琴,种族议题,和平与爱,18 项格莱美音乐奖得主,为 8 位美国总统演奏过的常宾,或者是动画《JOJO 的奇幻冒险》里那个萌萌的替身...

无论是哪一种构成了你对马友友的认知,都不得不承认,他的琴声已经成为了国际通用语言式的存在:告慰人心,抚平伤痕

最没有个性的形容,成为了他最独特的标识。

“文化是我们表达自我和相互理解的方式,

可以把我们团结在一起,

组成一个世界。”

分享在去年,友友和 BBC 《荒岛唱片》的一次访谈:在这里,他透露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七件事。

在他的音乐里,一起走得更远一些。

1. “疫苗中心的即兴演奏再次提醒我音乐的力量。”

今年 3 月,马友友带着大提琴来到其马瑟诸塞州家附近的疫苗接种中心。 在接受完疫苗后,马友友戴着口罩为现场的人即兴演奏。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认出那是马友友在演奏。

马友友回忆说,“当时有一位老者在听到音乐后,在社交距离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椅子靠近。然后,就坐在那里一直静静地听演奏。彷佛这是他真正需要的东西一样。”

马友友表示,对他来说,这就是做音乐人的意义所在,把音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音乐是一种燃料和食量 - 也许并不是物质和实质意义上的 - 但绝对是精神和瞬间层面上的。”

2. “父亲是我的启蒙大提琴老师,他的标准非常高。”

马友友在回忆父亲时表示,父亲不是那种能让你亲亲抱抱的家长。 但他是一位音乐家,一位非常受人尊重的老师。

马友友说,父亲非常善于分析,有很棒的方法论,但他 也非常严厉。

马友友还形容自己的移民父母是“虎爸虎妈”。他表示,父母的原则就是“你必须要成功。你必须得这样做!”

3. “巴赫咏叹调让我泪奔。”

马友友告诉《荒岛唱片》,他每次听到巴赫《圣马太受难曲》中的咏叹调“请怜悯我”(Erbarme Dich from Bach's St Matthew Passion)都会流泪。

马友友表示,自己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时就哭了 。

马友友说:“你有没有经历过一种如此美丽、如此辉煌的事 - 并不是因为它有多伤感或多悲剧 - 但却非同寻常,能让你落泪?它有可能是一种风景,也可能是别的东西。对我来说巴赫的音乐就是这样”。

马友友表示,巴赫的音乐能让人感觉到那种彻底的包容和接纳,拥抱和抚慰人类所有的情感。每次听到《圣马太受难曲》的咏叹调都会让他泪流满面。

4. “从大提琴传奇大师那里学到的重要一课。”

马友友说,传奇般的大提琴大师帕布罗 · 卡萨尔斯(Pablo Casals)曾给他和父母上了重要一课:别光因为练琴而忘了玩。

作为儿童音乐天才,马友友有幸为当时已经 80 多高龄的卡萨尔斯表演。在马友友让卡萨尔斯在自己的签名簿上签名时,他写了几句不错的评语,并且对马友友的父母说:“别忘了去打棒球”。

马友友表示,卡萨尔斯能这样说真好。马友友认为卡萨尔斯的意思是“确保我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音乐上”。

那之后不久,马友友读到卡萨尔斯是这样来形容他自己的:他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位音乐人,第三才是一名大提琴演奏手。

马友友表示,作为虎爸虎妈的孩子,那是他听到的最顺耳的话。因为大师都说了:“你瞧,演奏大提琴并非一切”。

5. “手术让我差点在 20 多岁时结束大提琴生涯。”

马友友 25 岁时做了脊柱侧弯手术,该手术的风险是有可能严重影响他今后演奏大提琴的能力。

马友友解释说,他知道这是个大手术。他在想自己在音乐方面已经有许多经历,即使手术结果意味着今后再也不能拉琴了也没关系。

马友友表示,这就是他非常重视能够受教育的地方。除了在纽约茱莉亚学院学习音乐外,马友友还在哈佛大学就读过。

马友友表示,这给了自己某种信心,可以说:“看,我已经演奏音乐多年。如果我再不能从事音乐了。我也能忍受。我将会找到别的事情可做。”

但马友友表示,那是他生命中非常有意义的时刻,因为手术后还可以继续表演音乐的这些额外年头就像是一份礼物。

6. “在爱丁堡音乐节上邂逅爵士乐大师奥斯卡 · 彼得森。”

马友友在《荒岛唱片》中选择的另外一首曲子来自爵士乐钢琴演奏家奥斯卡·彼得森(Oscar Peterson)的作品:带有古巴风味的三重奏 Tin Tin Deo。

四十年前,他们同时在爱丁堡音乐节演出。这也是马友友唯一一次听彼得森的现场演出。

马友友回忆说,当时自己坐在露台上听了 2 个半小时的演出,他说自己享受到了最棒的表演,越到最后音乐越有力。

马友友说,在演出进行到 1 小时 45 分钟时,他以为该结束了。但彼得森又回来了,演奏了更多的曲目。到 2 个小时时,马友友觉得这回肯定要结束了,但他又回来了。马友友表示,彼得森如此长时间的精彩演出,简直太棒了

7. 巴赫大提琴独奏组曲贯穿马友友职业生涯

四十多年来,马友友一直在为观众表演巴赫的 6 首大提琴组曲。他 1985 年的唱片赢得了格莱美奖。他最近在油管上巴赫第一组曲前奏曲的视频获得了 900 多万的点击。

新冠爆发时,马友友正在全球进行巡演。 如今马友友已经 65 岁,跟他自己 25 岁时比较,他在演绎巴赫大提琴组曲时有什么不同吗?

对此,马友友笑着表示,自己仍在试图正确表达曲目,他说,当然,这取决于你认为什么才是正确的。

在演奏被认为是大提琴作品中最伟大的音乐时,怎样才算是正确的呢?马友友解释说,从更深层次讲,我们在生活的每一阶段都会遇到某些真理。因此,他每次都在通过不同的视角来探索这部音乐作品。

而他目前的视角实际上就是简单地说,这就是我所做的。

他说,“这对我来说很有意义的。如果我是你们社区的一位访客,我可以跟你聊聊,这就是我现时可以提供的。”

《每天聆听一首古典乐》

古典乐入坑必备

点击视频号 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美好制造优选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