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小到大撒过最多的谎,就是‘同意 App 隐私条款’。"这句诙谐的网络段子背后,折射的却是群众对 App 侵权问题的无奈和困扰。

移动互联网时代,五花八门的 App 层出不穷,在给大家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滋生出大数据杀熟、弹窗骚扰、过度精准营销等问题。

日前,深圳晚报数据实验室发布了一项问卷调查,从 App 使用习惯、个人信息泄露状况、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等方面,进行抽样调查,从普通市民角度来了解 App 个人信息保护情况。

近九成用户因个人信息被滥用遭广告骚扰

工信部 9 月发布的《2021 年 1~7 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显示,截至 7 月底,我国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 App 数量为 291 万款。其中,本土第三方应用商店 App 数量为 155 万款,苹果商店(中国区)App 数量为 136 万款。

在人手一部手机,每天与各类 App 品牌打交道的当下,App 侵犯个人隐私权的问题开始凸显。

深晚数据实验室发布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8% 的受访者遭遇过信息被滥用的情况。89.2% 的受访者因信息被滥用收到过骚扰广告或推销产品,75.9% 的受访者接到过诈骗电话或短信。

在 App 授权方面,从不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的人占 33.7%, 偶尔阅读的占 63.9%3,经常阅读的占 1.2%,总是阅读的占 1.2%。

而最终同意授权的原因中,有 82.5% 的人选择了"不授权就没法用,只能被动接受"。

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成 App 侵权"重灾区"

App 哪些违规行为最常见?移动互联网系统与应用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北京智游网安科技有限公司(爱加密)三方联合发布的《全国移动 App 第二季度安全研究报告》提到,2021 年 6 月在对全国移动 App 进行了个人信息合规性抽样检测后发现,85.91% 的 App 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问题,此外,"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 App 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等违规情况也较常见。

从功能类型来看,存在个人信息违规问题最多的是办公学习类 App,占检测总量的 15.53%;其次是生活实用类和金融理财类 App。

保护 App 个人信息安全迫在眉睫

精准营销、骚扰电话等侵权行为严重引发用户的反感,对广大群众的生活造成困扰。调查结果显示,97.2% 的人对个人信息安全感到担心。就担心程度而言,50.6% 的人表示较为担心,15.7% 的人"极度担心"。

那么,普通群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或政策知悉度如何?超五成答题者表示不了解。当意识到信息泄露后会如何处理?1.3% 的人选择了"自身无损失,放任不管",仅 27.7% 的人选择了"诉诸法律,保护个人利益"。这表明普通群众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App 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重视的当下,保护 App 个人信息已迫在眉睫,是一道必答的民生考题。各方均需重视起来,从制度法规、行政管理、行业自律、群众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等方面发力,向各类侵权行为亮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数据来源:

北京智游网安科技有限公司(爱加密)移动应用大数据平台、工信部《2021 年 1-7 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深晚数据实验室《关于 App 个人信息安全的调查》

深圳晚报记者 秦瑶 邱志东 实习生 刘湘媛 制图:薛昕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