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读过《三国演义》的小伙伴都知道,在三国演义中除了恢宏壮阔的军阀作战之外,也有着很多让人向往的兄弟情深,其中桃园结义可以说是整部三国演义中点睛之笔,甚至有学者分析,整部三国演义很大篇幅都是利用桃园结义来为后续做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桃园结义)

虽然在三国志中并不存在所谓的桃园结义,不过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明确表明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个兄弟之间确实兄弟情深,三个兄弟相识于黄巾起义阶段,因为刘备本身是皇亲国戚,所以即使关羽年纪大于刘备,依旧奉刘备为兄长。在那个长兄如父的年代,此次结拜无疑是为后来三人之中谁占据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当然就我们现在来看,这三人中也就刘备最适合成为领导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备成关羽和张飞大哥)

后续在刘备创业阶段关羽和张飞也一直都对刘备不离不弃,每次战败负责殿后的也基本都是张飞和关羽二人,可以说关羽和张飞是真的将刘备当作兄长一样来尊敬。那么按照兄弟情分来讲,以后刘备凤凰腾达了,那么关羽和张飞肯定也会一路高升,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备称帝

公元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为魏之后,也在同年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成都称帝,继续东汉大统,年号为“章武”。刘备称帝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封诸将,其中关羽和张飞一方面作为兄弟,另一方面也是劳苦功高,按照道理封个王是一点都不过分的,结果已经战死的关羽爵位还是当初曹操奏请献帝封的汉寿亭侯直接没变,而张飞的爵位也仅仅只是一个西乡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飞

为什么刘备称帝后,不愿给已经死去的关羽张飞封王?

按照关羽和张飞的功绩在正常人看来别说是县侯了,即使是封一个王也不为过,毕竟两人已经为了刘备征战天下而逝世了,封一个王用来证明自己兄弟情深也不为过,那么为什么刘备不愿给死去的关羽和张飞封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羽

首先大汉王朝为了表彰有功之臣对王朝的稳定作出的贡献,于是决定用“封地加爵位”双重好处来激励武将。汉代的封爵也分为四级六等,从低到高分别是关内侯、都亭侯、亭侯、都亭侯、乡侯、县侯,受封者可以自由享受封地内全部的赋税收入,可以说如果你在汉朝被赐予爵位的话,那么你就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财政自由。不过在上述的封爵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封王这个事项,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刘备不给关羽和张飞封王的根本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高祖刘邦

早在大汉成立之初,作为汉高祖的刘邦就和一起打拼的将领以白马为盟定下条约:“非刘不封王,无功不封侯”。而这也成为了汉朝往后的祖训,后续刘邦的继承者也做的很好,刘备自诩为皇室宗亲,肯定不会破例,所以关羽以及张飞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也算是封无可封了。而反观在刘邦立下白马盟约之前为了打赢项羽曾先后封了八个异姓王,他们分别是齐王韩信、赵王张耳、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苪、闽越王亡褚,在这八个异姓王中除了最后一个亡褚得到了善终,其他六个全部兵败被刘邦杀害,长沙王吴苪为求自保只能将自己绝大部分的封地划分给刘氏子孙。所以刘备不给张飞和关羽封王也算是遵循祖制,毕竟刘备在成都建立的蜀汉政权已经是汉室最后的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