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什么是低热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临床上一般以人口腔温度为标准,将37.3℃-38℃的温度称为低热。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二、低热的症状

  • 体温上升期

患者可存在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表现,低热者一般不伴有寒战现象。皮肤苍白是因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冲动经交感神经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浅层血流减少所致,甚至伴有皮肤温度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高热持续期

低热者一般不存在此期症状。患者可伴有皮肤发红并有灼烧感,呼吸加深加快,出汗增多。使产热与散热过程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 体温下降期

患者体温逐渐恢复症状,此期可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

  • 并发症

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

三、病因

疾病因素:感染、皮肤病变、内分泌代谢紊乱等

非疾病因素:夏季低热、抵抗力不足、药物作用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治疗案例

(治疗方面我们通过案例了解)

患者为女性,大约40岁, 患上低热的时间有三个多月,这期间她去过几家医院,做过静脉滴注抗生素以及退烧药,但是发热的症状时轻时重,一直没有彻底治愈。由于实在影响自己的工作,所以想用中医调理的方法,看看能不能彻底治愈。

经过朋友介绍,她找到了我这里,说了大概情况之后,先是给她量了体温38.3℃左右,随后给她进行了诊脉,发现她体质一般,面色泛黄,两侧脸颊呈泛红状态,舌苔中间为红两边为黄腻干苔,经常口渴,所以每天都要喝很多的水,平常容易出现气短乏力,还经常感觉疲惫不堪、吃不下饭、失眠等等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诊断是气阴两虚,湿热郁滞的症状。气阴虚容易滋生湿热,如果单纯清利湿热,又容易损伤气阴,所以在看了几家医院之后,这个症状仍然是缠绵不愈的状态。

我在仔细斟酌之后,给她开了一个方子,在清利湿热的同时又不损伤自身气阴的方子。药方如下:青蒿、银柴胡各10g,秦艽8g,生地黄15g等,共6剂。另加鲜茅根100g,鲜竹叶80g,煎汁煎上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星期之后复诊,发现在服了药之后,发烧的症状减退了,体温降到了36.5℃,想吃饭了,失眠的情况也好转了,整个人都是一种神清气爽的状态。但是脉象还是有一点虚,舌苔红的症状也变淡了,两边的黄腻苔也逐渐消退了。湿热的现象已经没有了,但气阴还是偏虚。所以又在之前的方子上加入了党参20g,麦冬12g,共6剂。吃完之后,身体健康,发热的现象也没有了。

(文章药方需根据诊疗结果指导用药,请勿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