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传说故事中,总是会有各种各样装着宝物的“大宝船”。它们有的装满了黄金,有的满载古董。其中有一些船因为意外沉入了海底,成为了等待后世人前来发掘的“海底宝藏”。其实这些“海底宝藏船”不光存在于传说当中,在现实中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子。1987年,一家英国打捞公司就在中国的南海海域发现了一艘“宝船”。它的体积之大,价值之高,年代之久都令当时的世界各国啧啧称奇。那么这究竟是一艘怎样的“宝船”呢?它又为何会沉到南海海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7年,一家英国的打捞公司来到中国的南海海域。根据他们已经掌握的情报来看:这片地区有很多沉船,而此次他们需要打捞的是一艘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英国船长按部就班地执行着上面布置下来的任务,在指定的区域下网,再派出水下打捞人员一探究竟。

没想到水下打捞员回来之后告诉了船长一个惊人的消息。咱们打捞到的好像不是东印度公司的船。而是一艘更大、年代更久的船。这艘船里面或许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宝藏呢。好在这个英国船长比较识大体,他感到此事可能不一般,于是就与负责管理这片海域的中国广东省海事部门取得了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海事部门一听说船只的年代很久远,于是立刻联系了广东省的文物部门一起来到指定的海域进行勘探考古。此时,大家都希望能够一睹这艘神秘古船的“真容”。但是,经过水下探测人员看到的情况:这艘船体积十分庞大,再加上船体本身在海水当中浸泡了足足几百年之久,如果这个时候,没有缜密的计划就贸然开始打捞很有可能对古船的船体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加之我们国家当时的海底打捞技术还不是很成熟,要一次性打捞这么大的古代沉船,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考古人员都没有十足的把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量再三,中国文物管理部门最终同意让日本考古队参加到这次的考古行动当中来。中国派出考古人员,日本提供技术。就这样,一支国际联合水下考古队就在南海海域成立了。为了方便打捞时的标记和日后的研究,考古人员决定给这艘船起一个名字——“南海一号”。

当时,相关部门给予这次考古工作的预算是一亿元人民币。可是渐渐地,大家发现,这艘船不光打捞上岸很费劲,就连打捞上来以后的存放都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南海一号”长时间浸在海水里,如果把它打捞上岸,我们需要为它专门修建一个保护场馆。而这前前后后从打捞到修建专门场馆,所有的工作花费加起来有3亿元。虽然这次考古行动花费巨大,但是,有关部门咬咬牙还是同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打捞“南海一号”就必须先搞清楚,这艘船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东西。为此,中国的考古人员进行了前后几个星期的漫长探索。大家把“南海一号”能找到角落都找了个遍。最终,专家得出了一个结论:“南海一号”很有可能是我国南宋时期发一艘大型商船,这一点从“南海一号”上装运的瓷器和茶叶就可以看出个大概。当时这艘船途经南海海域,很有可能在这里遭遇了海上大风暴,最终也因此沉没海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船的年代也搞清楚了。下面就要正式开始打捞了。考古人员决定,先从船内的各种货物开始打捞起来。大家一合计,先打捞一些比较小的瓷器和器皿。水下的打捞人员负责打捞,岸上的工作人员则要负责清理这些文物,避免他们在接触了外界的阳光和空气之后产生其他的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发现,在“南海一号”上装的瓷器几乎涵盖了当时南宋朝廷的大部分官窑作品。这里面的瓷器,有的出自“瓷都”景德镇,有的出自德化窑,有的出自福建的“龙泉窑”。还有一些北宋时期的“钧窑”。这些瓷器造型各异,而且每一种瓷器都有好几件。看来,这是当时的人运到远洋去做生意用的。当然,这些瓷器经历了时间和历史的沉淀,“南海一号”在我们后人看来简直就是一座大型的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瓷器,考古人员还在“南海一号”上找到了很多金银器皿。这里还有汉代的五铢钱。它的库藏之丰富简直让考古人员感到瞠目结舌。

我们都知道,当时宋代已经产生了最早的纸币“交子”。而且,普通的老百姓就算不用交子也得用通宝来买东西。这里纠正大家一个误区,很多人以为我国古代人买东西都是直接用银子的,好像就算是再穷的人家里也有几两碎银子。可是现实并不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金银都是属于贵重金属,它们的产量也极其有限根本做不到人手一两银子。况且,我国正式使用银子是在明朝。但即便是官府说可以用银子了,普通的老百姓还是得用铜钱去官府换银子,再用银子缴税。这期间如果遇上家里没钱的时候,很多百姓还会直接用粮食、布匹这些实物来替代银子这样的官方货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既然老百姓大多使用通宝,为什么船上还有这么多银子、金子甚至是汉代的五铢钱呢?专家认为,这或许是当时南宋朝廷对外展示自己国力强大的一种手段。向来以天朝大国自居的中国古代王朝,非常喜欢与小国开展一些“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换言之,外国给中国的东西,意思意思就行,如果这些小国家实在太穷,给一点当地的土特产也行。但是中国给过去的回礼就必须要彰显“大国”气度。除了名贵的瓷器,还有一些中国的古董文物。毕竟,中国古人做生意,从来不单单只是做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7年,经过了整整二十年的打捞工作。“南海一号”终于在中日两国考古人员的共同见证之下浮出水面。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出水之后的“南海一号”并没有立刻产生化学反应腐烂塌陷。而是保存完好。

为了保险起见,中国文物部门把南海一号移到了事先已经建好的博物馆里。在保证船体本身的基础上,再对南海一号本身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和清理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艘船为什么历经八百多年仍然不会腐烂呢?在2019年,中国文物部门举行了记者会,公布了最新的“南海一号考古研究成果”。专家推断认为:南海一号虽然沉入海底时间达到了上百年,但是由于船体周围有着大量的泥沙淤积。很多船体的关键部位都已经被淤泥包裹起来了。再加上南海一号本身的船体就是用当时南方地区的松木制造的。民间有一句话说“水泡千年松,风吹万年杉”。可见松木的防水性能很好。在制作船只的时候,当时的外面还打上了一层防水用的油,这样一来,船体就更加不会被水侵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当时的船员和水手在船上的生活如何呢?在发生事故的时候有没有人跳船逃走呢?

对于这个问题来自广东中山大学的考古人员对比了当时的古书文献记载。他们认为:当时船上的乘客不光包括一些水手,还有一些中国的富商。这些人极有可能是去外国谈贸易的。他们在船上的生活十分精致。不光有精致的化妆用品,还佩戴着金银首饰。甚至还可以吃上很多小吃和蔬菜。这个生活水平,哪怕是三百年后的欧洲远洋水手都只有羡慕的份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发生事故的时候,这些富商极有可能跟着船一起葬身大海了。因为,如果有人逃命,大概率不会把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些小玩意儿和首饰一起扔到船上。

在发布会上,本次活动的发言人语重心长地说:“南海一号”作为我国在新世纪的重要考古发现之一,也有力地证明了我国与欧洲各国存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事实。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更多关于“南海一号”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会被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实如同研究人员所说的那样,“南海一号”作为我国南宋时期的大型商船,它的考古和发现不光我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去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打开了一扇窗,甚至对于世界航海历史的研究都颇有裨益。今天的我们看到“南海一号”就仿佛看到了那个年代无数在海面上辛勤奔走的船员和商人的生活。他们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绝对的“勇士”。

有了他们,东西方文化才会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相遇并且交融在一起。“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也在于此。今天的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回看过去的足迹,更加庆幸自己出生在这样一个文明古国。而中国这艘巨轮也必将驶向更加遥远的彼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