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鲁迅先生作为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家,一生中留下了无数发人深思的文学著作,他的文学作品铿锵有力,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故事都隐含着令人震撼的人生哲理。因为他的文章极具深度,常常让人有一种读懂了什么,却又说不出来的感觉,等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人们才恍然大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穷二代”与“富二代”

鲁迅先生的著作有很多,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呐喊》《彷徨等等,还有在课本中的《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故乡》中的一段节选,很多人小的时候只是把这篇课文当成故事来读,读到的是只友情,可是当我们长大以后,再读《故乡》的时候,我们才猛然发现,书中所写的闰土,不就是活生生的自己么?

年少的闰土是“打工人”的孩子,而闰土的父亲,则是鲁迅先生家的长工。每年到固定时间,闰土的父亲都会到鲁迅先生家工作。那一年,因为工作较多,人手不够,闰土的父亲带着闰土,到鲁迅先生家帮忙,闰土与鲁迅先生便相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呢?当时鲁迅先生的家庭状况还是十分不错的,不仅有钱、有地、有职位,还请佣人,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相比平民,还是很有地位的。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相识就是一个“穷二代”与“富二代”的故事。

闰土的父亲虽然对鲁迅先生一家都毕恭毕敬、礼数周到,但是小闰土却是没有那么多忌讳。除了应有的礼数之外,对于当时和自己年纪差不多大的鲁迅,则更多是好奇,以及同龄人之间产生的亲切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次对话之后,两人就相熟了。闰土给鲁迅先生讲述了许许多多“穷人家”孩子的乐趣,这些乐趣是鲁迅先生从未听闻,新奇又向往的,慢慢的两人建立起了友谊,闰土在回家之后,还给鲁迅先生了寄来了“纪念品”,虽然不值什么钱,但那却是小孩子之间最为珍贵的礼物。

后来鲁迅先生远走,二人渐渐地没了联系。

“下人”与“老爷”、不只是“打工人”与“老板”

长大后的鲁迅先生因为要处理一些事务,便回到家中,此时的鲁迅先生早已不是那个懵懂的孩子,有了一定成就,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年少有为、事业有成。

面对着街坊四邻“真是越有钱,就越一毛不拔”的冷嘲热讽,虽然心里不舒服,但是也只是一笑而过,真正触动他内心的,还是这个让他时常惦记,记挂在心的儿时玩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闰土,已经继承了他父亲的身份,还在为鲁迅先生家里打工,是一个已经有了六个孩子的“穷苦长工”。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他们,就是普通职员与董事长,但是按照当时的价值观,鲁迅先生这位董事长,可是对当时的闰土,有着绝对的“支配权”。

当二人见面的时候,鲁迅先生亲切地称呼闰土为“闰土哥”,而闰土虽然看到鲁迅,激动、亲切,却称呼他为“老爷”。单单是从这一声“老爷”,我们就可以看出,闰土“长大了”,也“懂规矩”了。二人虽然还是曾经的二人,却再也不是曾经的二人了。

鲁迅先生的母亲让闰土不要那么拘谨,一切还是按照他与鲁迅小的时候那样,可是闰土却急忙否决,因为那样会坏了“规矩”,还让自己的孩子过来,给鲁迅先生磕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先生与闰土也曾闲聊,但再也不是那种无拘无束、再也找不到当初儿时那种亲切的感觉,聊的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话。

“前几天听说老爷回来,我欣喜得不得了,冬天没什么东西,自己家晒了一些干青豆,请老爷。”

长大后的闰土,又给鲁迅先生带了礼物,但是这份礼物又发人深思。

后来闰土又从鲁迅先生家捡了几件不要的东西,带走了,可能是换了钱,也可能是家里想要却又买不起的“二手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读不知书中意、读懂已成书中人

回想闰土与鲁迅先生的一场相识,其中有很多发人深思又耐人寻味的东西。童年的二人,没有身份、地位、穷富的差距,有的只是对于一个新认识的“玩伴”。分享自己觉得好玩、快乐的事情,有的只是渴望将自己的快乐与自己的好朋友分享,甚至将自己最“珍贵”的礼物,送给最好的朋友。

长大后呢?因为贫富的差距、因为地位的不同、因为身份的卑微,闰土生怕“坏了规矩”,不敢越雷池一步。我们不禁回想,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我们交朋友又何时看过地位,何时在乎过身份,玩得开心的就是好朋友,恨不得一有时间就在一起玩耍。但是长大后呢?因为自己过得不好,因为与朋友们不是一个“阶层”,哪怕他人不在意,我们也总是小心翼翼。

闰土一共给鲁迅先生送过两次礼物,一次是在小时候,送的是漂亮的羽毛和几个贝壳,另一次在长大后,送的是自家晒的干青豆。因为生活条件有限,这些干青豆甚至很有可能是闰土家几口人一天或者几天的餐食,对他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闰土对鲁迅先生的情意变了么?并没有,他仍然很重视鲁迅先生这个朋友,两次都把对自己很珍贵的东西送给了他。但是为什么那么生疏呢?因为闰土已经懂了“规矩”。

如果你少年的好友,十数年未见,已经成为了你的董事长,而你的这份工作是你唯一的收入来源,没了这份工作可能一家人都要挨饿。那么当他管你叫哥的时候,你对他的称呼会不会还是“董事长”?

成长是一个人的必经之路,这个过程不一定会得到什么,但是却一定会失去什么,当我们学会了规矩,可能就失去了最初的那份纯真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先生的作品,很多人在小的时候都曾“读不懂”,但当“读懂”的时候,不知不觉,已经成为了书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