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上当受骗的消费陷阱,一起来了解。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老年人的积蓄也日渐丰厚。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老年人缺乏理财常识和信息闭塞等特点,打着各种项目的旗号,以"高额回报"为诱惑,布下了层出不穷的诈骗"套路"。在条形码播出的新闻中,家住富民县的张女士就曾通过手机网页推送,下载了一个理财APP,之后被拉进了一个所谓的股票投资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女士:“看着有点利润,就入了钱给他们买,当时那个群有100多个人,就分了5个人一个组有个群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投资者的忽悠下,张女士投入20万元后就直接被群主拉黑。张女士随即报警,通过民警调查发现,这场骗局其实是七名嫌疑人专门扮演投资者,诱骗受害人进行所谓的投资,其实就是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一些标榜为国内重大发明或国际科技领先成果的神药和神器,被所谓神医、专家夸大宣传,以此忽悠老年人大量购买其保健品。在条形码播出的新闻中,某公司就以送小礼品的方式吸引中老年人前往听讲座,并在讲座现场虚假宣传他们售卖的保健品"雪灵芝"可以治疗脑癌、直肠癌等疾病。

会议营销现场:“你们还记得我跟你们说的那个小孩,在5岁的时候脑子里长了那么大个瘤子,现在吃雪灵芝吃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调查发现,这家公司就是一家以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的保健品公司,市场监管局依法做出行政处罚,对公司负责人罚款20万元。

经过中消协梳理了,中国老年人最容易上当受骗的,还有电信诈骗、盲目购买保健品、低价旅游途中被安排各种购物环节,或是在签订旅游合同时将最精彩、需要付费的景点排除在低价团费之外,之后再变相加价等。中消协再次提醒广大中老年人:购药时要选正规渠道,保健食品认准蓝帽标识。警惕低价旅游陷阱,小心投资理财圈套,远离非法会议营销,防范各种电信诈骗,在消费之前要做足功课,遇到纠纷时理性维权。

记者:马江艳 黄剑

编辑:留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