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薛宁薇、通讯员李其10月19日报道:“孩子生病住院需要押金”、“新开公司租赁场地需要资金”、“请上级领导吃饭”……当自己的上司频频以各种理由找到自己借钱,却又迟迟不还,作为当事人的下属该怎么办?

近日,市民王先生就遭遇了这样的烦心事。2021年初,王先生和黄某在同一公司就职,黄某是该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负责人,而王先生则是公司的一名团队经理,两人是上下级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汇警方供图

工作中,黄某频频以各种理由问王先生借款。王先生心里不愿意,但为了能在工作中获得领导支持,面对黄某的借款要求,王先生是有求必应。就这样,黄某前后共借了175000元。

每次借款,黄某都签订了借条,可每逢还款日期黄某总是推托。犹豫再三,王先生向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康健新村派出所求助,经民警侦查,没想到,这场借贷竟演变成一桩诈骗案。

据黄某归案后交代,他向王先生借来的钱都用于日常消费,借钱的理由也是编造的,目的是博取王先生同情。目前,犯罪嫌疑人黄某因涉嫌诈骗罪被依法批准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明明是写了借条,为何黄某的行为属于诈骗呢?办案民警盛赟解释称,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而在本案中,黄某和王先生看似是借贷关系,但黄某虚构了各种理由骗取了王先生的借款,并将钱款都用于个人日常挥霍,因此,构成诈骗罪。

警方提示,在民间借贷过程中,应先核实贷方有无还款能力,谨慎出借。遇他人频繁借贷也应当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如发现对方有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借款的行为应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