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字关注文末留言
家乡美
提起我的家乡“洪山口”村,有人就会误认为“洪山”,一字之差,就是两区之别。“洪山口”村,位于博山南部,归属于博山区博山镇,建于明隆庆年间,因该村位于洪福山之口,故命名为“洪山口”。我村虽不是人们向往的洞天福地、世外桃源,但也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虽不是人杰地灵,但也是卓尔不群,人才辈出,自恢复高考后,历年的研究生,博士生学位也不一而足,荣获博士后的科研工作者,在我村遥遥领先的大有人在,不管是才华出众的文人墨客,还是视死如归的革命先烈,都能使世代人引以为傲。
“洪山口”村,北邻朱家庄的紫罗山,南依北博山的九龙山,宽阔的236省道,犹如一条巨蟒,婉延于两山之间,把美丽的金丝河与村落隔开,每逢金秋,整条河是一片秋叶黄的美景。秋风掠过,金色的杨树叶纷纷落下,为潺潺流水的金丝河披上了一层金装,淙淙的水流,宛如一条巨龙,在河中盘旋飞舞。
这条金丝河,流淌的是真正的山泉水,每逢大雨连连时,大大小小的泉眼,喷涌而出的山泉水,汇集在这条河中,形成了河流,不逢干旱, 一年四季都是长流水。从前没有机井时,也被村民当作饮用水,它清冽甘甜,无杂质,无污染,无水锈,饮用这种山泉水的村民们,身体健康受益良多。
今年的河水,比往年来的有点晚,今年秋雨连连,河里的大小泉眼,立秋后,才锋芒毕露。但迟来的河水,晶莹透彻,毫不逊色于盛夏的碧绿微澜。
金丝河上面,横跨着几座单孔小桥,这是大多数村民,去农田的必行之路。勤劳的“洪山口”世代村民,迎朝霞,伴日落的辛勤劳作,在这座小桥上,留下了历史的脚印。每逢夏季,桥上有人走,桥下有水流的画面,站在绿草如茵的山顶上俯视,还有一种江南水乡的观感呢。
如今的“洪山口”村,早已不是靠天施舍引用水的落后村了,自来水管,每家都是安室利处,清澈的河水,也早已成为鹅鸭们的乐园了。
这里有座山,形同一个巨大的葫芦,因此,称为葫芦棚,位于其山巅下方,有一条天然洞,规模虽不大,但它却像一个魔幻水缸,一年四季都储存着山泉水,因此,村民们称之为水洞。虽然家里水管二十四小时供水,但喜欢喝山泉水的村民,偶尔也去水洞取水喝。这里,也是野花芳香,野果蕾蕾,是避暑的最佳选择,喝一口清凉的泉水,吃一枚香甜的桑葚,迎着惬意的微风,所有的燥热和烦恼,在这里,一切都驱逐。
由水洞仰视上方就是葫芦棚,初登山顶,眼前不是想像的山尖,而是一片宽敞的平地,就象一片绿油油的草坪,如入草原之感。漫山遍野的酸枣树上,挂满了红艳艳的果实,摘一颗吃到嘴里,酸甜可口,有时发现一颗红豆似的密密匝匝的枝子,干脆用镰刀割下来拿回家,拍个照,录个段子,发到朋友圈,与朋友们共同欣赏一番,圈内也是唏嘘热闹一片。金秋十月,山上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橙红色的柿子,穗穗山楂,红了枝头,美了深秋,真是又见山里红!
一道石头围墙,矗立在南山顶上,把“洪山口”与“北博山”两村隔开。站在这里,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站在山顶,可以把全村的面貌,尽收眼底,特别是当落日余晖时,一色的红瓦白墙,在袅袅炊烟中,若隐若现,就像一副立体图,美不胜收。
燥热的夏季,晚饭后,是最适合饭后消食的季节,一条环村路,就是喜欢散步的村民的最佳路径,没有烈日当空的燥热,借着飞驰而过的汽车的风力,有种凉风拂面,畅快淋漓的感觉。三五成群,结伴而行,路上络绎不绝的村民,神采飞扬,谈笑风生,一天的疲惫感和工作压力,行走在这条路上时,都荡然无存了。这条环村路,不仅为村民散步带来了方便,更多的是,能让村民们身心安康,这也是我村村干部胜任的典型业绩。不要质疑,娱乐爱好者们,颇有心得:从前,荒废的场地,现在焕然一新的是整洁的娱乐广场,各种娱乐器材,应有尽有,喜欢舞蹈的村民,露天舞台上,每晚都留下了她们的倩影,广场操,伴着优美动听的舞曲,整齐划一的舞步,把欢乐留在了这些大大小小的广场上。
而我村最亮点的就是大礼堂,它没有金碧辉煌,但也是灿烂夺目,没有雄伟壮观,但也是气势恢宏,音乐室、书画室等,都是村民们大显身手的场所。在这里,只要你有特长,就可以奋笔疾书,吹拉弹唱,也可以站在舞台上尽情的欢歌热舞。因如此,我们镇上的很多活动都是在这里举办的,给村民的精神面貌增添了色彩。
每当走在清洁的村内街道上,脑海中,那些高低不平的石板路的影子,已经模糊了,映入眼帘的是,每条街道,都是平坦光洁的水泥路面,没有了污水杂物,明亮的路灯光线,洒在路面上,就象银色的镜面,干净平整。感受最深的就是那些腿脚不便的老人,看不到跌跌撞撞的情景,也没有了云雾迷蒙撞墙的尴尬。平坦的街道和明亮的路灯,为他们解除了夜晚不敢出门的后顾之忧。哪里聚集的村民多,哪里就是纳凉的圣地。借着时不时刮过的凉风,兴致勃勃的讨论着时事要闻,绘声绘色的讲述着逸闻趣事,此时一天的烦恼和不悦,被一扫而空。这种场景,每个夏天的晚上,就是村上的一道风景线,每当走到这些地方,就是别样的一路风景,一路心情。
有人说,一条干净整洁的街道就是村容的装扮,那么我认为,一条平坦而宽阔的山路,不仅只是方便和漂亮的装扮,更多的是,农民的生活质量的体现。看,过去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的土路不见了,被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取代了,六个生产小组的耕田,分布在村头的各个方向,而崭新的水泥路也环绕在田尾地头,基本覆盖,每逢夏播秋种,原始的小推车被三轮摩托车代替了,没有气喘吁吁的体力消耗了,上班族的村民们,下班后,就可以轻松搞定。因此,村民的交通运输方便,就是成功的体现,因此,我们村的几条崭新的水泥路,村民们受益匪浅。
如果说,村容村貌的变化,是历史的里程碑,那么,堪称我村代表作的“洪福山”,就是碑座了。洪福山,因形似猛虎,所以它的别称也叫虎山,所以世代的洪山口人,都有一个不变的信念,希望有威武霸气的虎的保护,全村人能世代平安,祖祖辈辈的农民,都盼望能年年五谷丰登,顺风顺水。也许是这座山的寓意好吧,先人们把厚望聚集在这里,因此这里矗立着一座古庙,每到逢年过节,这里都是香客济济,共同的心愿就是祈求神灵赐福,特别是有高考的孩子,家长对这尊慈眉善目的文昌姥爷塑像,更是崇拜有加,三叩九拜,都希望心诚则灵,这也是做家长的信念吧,这就是中国家长!当秋风红叶季时,满山的红叶,如团团火焰,把深秋后枯枝干草的洪福山照耀出春的嫣红。
国庆刚过,但有的还有彩旗飘飘的迹象,今年华诞七十二周年,也正逢阴历九月份,九月初四这天,也是我村许多老百姓,在抗日战争时,被活活烧死的那一天,是世代的铭记,也是抗日战争的血的见证。罪恶滔天的日本鬼子,在我们的国土上,肆意地烧杀抢虐,我们村也没有幸免:就是在这一天,鬼子进村了,为了保命,有的村民,藏匿在一条村内土洞中,大小二十九条鲜活的生命,在自己的家园,全部被活活的烧死在洞中,这二十九个无辜的受害者,其中就有我老公的奶奶,所以,每到这天,祖祖辈辈们就会有国仇家恨的愤慨!
廖容标来博山“洪山口”村看望当年博山抗日自卫团团长王寿卿
有当年记忆的老人,大多都过世了,仅限的几个老人,也记不清当时有多少户人家失去亲人了,但八十三年前的惨状,在他们记忆中是抹不掉的。二十九条生命,永远定格在1938年的农历九月初四这天,而且是在自己的国土上,自己的家乡,受害于日本人的魔爪里,有的甚至永远的断了香火,没有了生命延续,何等的惨烈!我想,如果没有这场战争,没有这次残暴的焚烧事件,他们有的可能还健在,子孙满堂承欢膝下,共享天伦之乐。有的还能坐着免费的公交车,走亲访友,赶集逛市,享受着我们淄博老年人的这份优待。因此,残暴的日本鬼子,在“洪山口”这块土地上,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也在“洪山口”村的历史史册中永远留下了记载!
这就是我的家乡,历史悠久的“洪山口”村,她曾是穷乡僻壤,也被战火的硝烟弥漫过,但如今的“洪山口”村的村民,不再是从前的穷困潦倒、升斗小民,饱经沧桑的“洪山口”村也变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美了,一切都是陵谷沧桑,今非昔比。
翟展厚 王凤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