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读经典,陪您说晚安!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我是莱州市融媒体中心主播范琳琳,今天与您分享的文章是《记忆中的博山电机厂子弟生活》,作者邵杰。
博山这座鲁中古城,历史文化、孝文化、陶琉文化、饮食文化交相辉映,绵绵流长。两岸青山夹着一河碧水,孕育着这方人民。清代的孙阁老、乾隆皇帝、赵执信等,都在这里留下人文传说。
曾经看过不少回忆博山的风土人情、闲情逸趣的文章,已经是感到无以复加了。20世纪70—90年代,博山曾经有不少响当当的国营“大厂”,比如博山电机厂、博山陶瓷厂、博山水泵厂、山东耐火材料厂、博山美术琉璃厂、山东木器厂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博山电机厂北厂区大门
我从小在博山电机厂宿舍区长大,对那时候的厂区宿舍生活记忆较深。厂里的职工来自五湖四海,聚集在白虎山、四十亩地的两大片宿舍区。建立了自己的小学、中学、技校、食堂、澡堂、礼堂、医院、单身宿舍等,我与小伙伴们在宿舍区内出生、玩耍、学习、长大,邻里之间串门频繁,人情往来很多,关系融洽。
看过电影《金婚》《夏洛特烦恼》《你好,李焕英》的同龄人,很多人也都把思绪拉回到那个年代。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博山电机厂西厂区
记得每天早晨,在大喇叭放着《大海航行靠舵手》或者《东方红》的歌声中,全宿舍老小陆续起床。拿着牙缸、毛巾到户外的公共水池进行洗漱。有限的公共厕所,要尽快占领茅坑解决问题,不要等到排队。
小学放学后,宿舍区小伙伴们都在外边空地玩点“游戏”。男孩基本上玩打玻璃珠、滚铁环、打烟壳纸。女孩玩跳皮筋、跳房子等。
说起打玻璃珠(打弹珠,打弹子),是我玩得最多的游戏。记得我那时可以玩上一天,伙伴互相比谁有几个,谁的品种好,哪里搞来的。我跟着邻居大哥,苦练瞄准技巧(“进”),冬天把手都冻出疮来,还不罢休。
我们常玩的一个游戏,叫“赢烟纸”。把香烟纸壳叠成三角形放在地上,比赛双方互相拿自己的三角用力拍到地上,以把对方三角煽翻了为赢一局。小伙伴们到处去找烟壳纸,特别是高档烟,比如当年的“大中华”“凤凰”是很稀缺的“武器”,特别抢手。
女孩们有自己的玩耍特点。玩得最多的是跳皮筋,跳房子。这个跳皮筋堪称体育竞技,需要很高的身体素质才能跳得好,跳得高(近一人高)。我那时也想跳,可水平太差,不敢上去。
小伙伴们玩累了,有时随便找个同伴那家就去吃饭了,黑了天才回家。因为都是平房,进出很方便。不像现在的孩子,家长要管玩什么,去哪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博山电机厂工人工作场景
记得小时候我问爸爸,“为什么宿舍区说的话与大街、西冶街那边同学不一样?”他说:“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你们这些孩子学杂了。”虽然我们也在学博山当地的同学发音,还是被人能听出不是地道的博山话,心里多少有点失落。
有时候也对当地同学吹厂里的福利,他们听说厂里夏天发冰糕,冬天发手套,也很是羡慕。80年代的四十亩地食堂,地面是水磨石的,这在博山区是首屈一指。我们有时候在那里滑旱冰。周边厂矿的居民有的托人来买饭票,说厂里的饭菜便宜可口。
几个澡堂人满为患,还是挡不住孩子们的兴奋。一个水龙头下面能挤六七个光溜溜的孩子轮流洗,还互相搓背。有的还在池子里练习游泳,一点也没有保留个人空间的想法。
年轻的职工们下班后,球类活动最多。90年代,博山电机厂因为自己有球场,工会经常组织活动,每天晚上在俱乐部(礼堂)热火朝天的比赛。俱乐部原来是老的市委机关礼堂,后来成为济南军区某集团军的礼堂,也是当时博山为数不多的礼堂之一。现在已经成为了保护建筑。八九十年代,我们在这里看过不少电影、元旦晚会。每到节假日,礼堂里面都会组织许多娱乐活动,有猜灯谜、钓鱼、套环,各种棋牌娱乐、书画比赛。我至今仍觉得,那个时候的国有企业应该是最鼎盛的时期了。
博山电机厂职工篮球比赛
厂里的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都在全市取得过名次,可以说人才济济。能在厂队上场,也是相当不容易、相当光彩的事。
说起俱乐部(礼堂),90年代各分厂的文艺汇演相当隆重。都是提前一两个月开始选拔准备,彩排等。有几个歌手的水平大家认为可以达到准专业级的,还有舞蹈、相声等节目,吸引了无数职工及子弟观摩,连走廊里都站满了观众,甚至还请了保安维持秩序,怕出踩踏事件。
到了夏天的晚上,职工们有些在户外路灯下围坐在一起下象棋、打扑克,经常外围也站了很多人观战,评点,嘻嘻哈哈。我们小孩子也围在一边凑热闹,那些美好的场景也定格在某些记忆深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博山电机厂制作的元宵节彩门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比较轰动的博山电机厂元宵节(闹十五)彩门(1985—1990年)。它位于税务街北头的显著位置。卫星发射控制室的工程师模型一按电钮,一条光束射向远处,卫星开始转动,地面上的职工模型就开始敲锣打鼓,庆祝发射成功。这在当年可以说开创了当地彩门自动控制的先河。
多年后,我的邻居王岩、王磊兄弟在北京成为了知名歌手、音乐人。特意回家乡举办了《厂矿子弟》演唱会,共同回忆在厂里大院成长的喜怒哀乐,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我们这些厂矿子弟,不知道自己算是哪里人,对外人就说我们家是电机厂里的,我一直对此很迷茫。
我每次与小学同学聚会时,一眼就能认出彼此,还是经常谈起那时的两小无猜、共同成长的往事。尽管我们已经分离40多年了,还是感到那么亲切。我想这就是共同的记忆把我们捆绑在了一起吧。就像朴树在《那些花儿》中唱道: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来源:颜山文学
作者简介:
邵杰,男,硕士研究生,1969年出生于山东博山,上海赢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先后在博山电机厂子弟学校、淄博一中读书。199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专业毕业,分配到博山电机厂做产品开发。1998年离开博山。在汽车行业工作三十余年。
主播简介:
范琳琳,女,山东博山人,国家一级播音员,莱州市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闪电新闻记者 费燕妮 报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