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唐太宗李世民,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

李世民这一生总共有十四个儿子,李恪排名老三,他在众多皇子中是很有才华的一个,他也很得李世民的喜欢,被李世民夸奖为“英果类我”。

后人对李恪有着很好的评价,连毛主席都曾说过:“李恪英武,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但是李恪的宿命却有些悲哀,在长孙无忌的迫害下,自缢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恪死的是时候才三十四岁,在他临死前曾发出了恶毒的诅咒,没想到多年后竟全部成为现实了。其实李恪的出身,正是导致了他的悲剧人生。李恪虽然身为皇室子弟,有才华有能力,但是最悲哀的一点就是,他不是嫡子。普通人以为出生在皇室就是幸福,其实不然。

吴王李恪的生平

李恪的母亲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杨妃,因此显而易见的是,他并不是嫡子。在古代皇家,太子的人选通常都是嫡长子,即便李恪有才华有治国的能力,由于出身的问题,他也很难被立为储君。

李世民是很喜欢李恪的,因为他在李恪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众多皇子中,李恪是最像他的。唐太宗的皇后是长孙氏,他为唐太宗生下了三个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三个儿子分别是大皇子,也就是太子太子李承乾,四皇子魏王李泰,以及九皇子晋王李治。这三位皇子是唐太宗的嫡子,而李恪是庶子。

李恪英勇神武,他的个人能力在三个嫡皇子中是比较出众的。但是从小,李恪就在李世民的教导下安分守己的成长,他没有任何谋反之心,他也从未觊觎过太子之位。

但是生于帝王之家,很多事情都是不由他所控的。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因谋反被废,晋王李治成为了太子。但是李治自小身体柔弱,李世民把天下交给他,自己也觉得不太放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李世民的心中,他对于李恪一直是十分肯定的,在立李治为太子以后,他就思虑重重。李世民不止一次的想过,想要将皇位传给李恪。

于是有一次,李世民就将这个想法告诉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心腹重臣,是唐朝初期的宰相,还是皇后的亲哥哥。

唐太宗跟长孙无忌说出了自己的顾虑,他怕太子李治太过懦弱,守不住大唐的江山社稷,而吴王李恪颇有唐太宗当年的风范,因此想要改立李恪为太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孙无忌对唐太宗的这个想法当时就表示了否定的态度。在立储之争时,长孙无忌一直就是大力支持晋王李治的,他又是李治的舅舅,所以对于改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长孙无忌是根本不会赞成的。

李恪根本无意于争夺太子之位,对于父亲李世民的用意他也并不知晓。他还是安心的做着他的吴王,没想到却这样被长孙无忌给记在心上了。

34岁李恪自缢身亡

长孙无忌是当时势力很大的门阀世族集团,所以即便唐太宗想要改立李恪为太子,也不得不顾全大局。而阴错阳差的,李恪竟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以后,李世民对于李恪的教育就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克己修德,对国家社稷有有用的人。李恪一直都谨遵李世民的教诲,安分守己的做着自己分内之事,别无二心。

但是自从唐太宗与长孙无忌说过有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这可就为李恪今后的人生埋下了祸根,因为在长孙无忌的心里,他已经对李恪起了杀心。

正好就来了这样一个机会,在李治即位后四年,发生了房遗爱谋反案。当时唐太宗派长孙无忌审理此案,借此机会,长孙无忌就将李恪也牵扯进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很典型的冤假错案,长孙无忌就是想借机除掉李恪而已,但是没有办法,当时的长孙无忌已经是辅政于李治,位高权重,权倾朝野。

在借机铲除李恪的事情上,就表明了长孙无忌已经是在玩弄权术了,他诬陷吴王李恪参与了房遗爱的谋反事件。三十四岁的李恪自缢身亡

李恪其实就是一个牺牲品,他冤死于长孙无忌的窃弄权威。不得不说,李恪的人生真的是一个悲剧。他一直不争不抢,最终因为受父亲李世民的偏爱,而沦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恪英俊不凡,是一个文武全才,他为人品行端正,有治国理政的才能。后世每每提起他,都会感到无限唏嘘,他的人生可惜了。

在历史上,其实并没有什么关于李恪的不良记录,他从未有过骂名,最可惜的就是他的冤死。在唐太宗的心里,李恪才是最理想的储君人选。

但是当时大局已定,立李治为太子也是无奈之举。归根结底,李恪的出身让他无法成为唐朝的统治者,他在众皇子中出类拔萃,最终却以悲剧收尾,三十四岁就结束了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恪出众的才华,以及他胸怀天下的大志,对李治和长孙无忌构成了威胁。但是李恪并没有做出任何僭越身份之事,他的一生是悲壮的。

临死前发出恶毒诅咒

吴王李恪的死与长孙无忌是脱不了关系的。李恪没有登上皇位其实不要紧,他也志不在此,唐太宗生前对他的希望就是要他明哲保身。

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没能得到善终。李恪的死,是唐朝历史上的一出悲剧。在李恪临死前,就对长孙无忌发出了恶毒的诅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恪大骂长孙无忌:“若宗社有灵,当见其族灭。”长孙无忌在李治即位后,仗着自己是李治的亲舅舅,唐太宗生前也曾拜托他辅佐李治,因此在那时长孙无忌就玩弄权术铲除异己。

长孙无忌一直都将李恪作为李治最大的威胁,所以一有机会,他就想要除掉李恪。自从唐太宗有了想改立李恪为太子的意愿时,这就成了长孙无忌的一颗定时炸弹。

不管吴王李恪再怎么安分度日,长孙无忌都是百般的想要加害于他,最终安在李恪头上一个莫须有的谋反罪名。玩弄权术害死李恪的长孙无忌,最后也没有好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恪再临死前对长孙无忌的恶毒诅咒,在多年后竟全部成为现实了。长孙无忌在唐朝历史上也是一位风云人物,他势力庞大,权倾朝野。

他污蔑李恪参与了房遗爱谋反,导致了李恪的冤死,他自己最后也没有好到哪去。唐高宗李治也是给他定了一个谋反的罪名,将他流放,最后他被迫自杀终了。

长孙无忌的儿子以及宗族也全被株连了。由此看来,李恪临死前对长孙无忌的诅咒,果真是应验了。长孙无忌生前残害忠良,将李恪害死,也是一报还一报,死有余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结:

正所谓物极必反,凡事做得太过了,也不一定会有什么好处。长孙无忌诬陷吴王李恪谋反,最终导致了三十四岁的李恪自缢身亡。

在李恪临死前还大骂长孙无忌,而且发出了恶毒的诅咒,多年后这些诅咒竟全部成为现实。长孙无忌也不得善终,而为他的家族也都被诛。

在唐朝的历史上,吴王李恪无疑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他有才华有能力,但是因为他的母亲是唐太宗的妃子,这样的出生就让他无法成为了储君。

尽管唐太宗对于李恪疼爱有加,悉心教导,但是在他死后,李恪还是没能躲过长孙无忌的魔掌。悲哀如李恪,但是后人并没有忘记这个唐朝王子。自古以来,政治就是充满了阴险狡诈与邪恶,在权术之争中,难免会有无辜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