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战将系列25:钟伟(一)

作者:桅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野故事最多的战将,首推钟伟。他个性张扬,桀骜不驯,能打、能骂、能抢,是《亮剑》中李云龙这一角色的原型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巴顿”。说他与大多个搭档政委搞不好关系,说他一怒之下带着老婆孩子和警卫员从大别山出走苏北,说他在靠山屯战斗中违抗命令、“调动”了林彪。甚至更玄乎的,说他在青树坪战斗时拔枪顶住兵团副司令员的脑袋。但这些说法,笔者查阅了很多资料以及当事人的回忆文章,有的确有事实依据,但明显有夸大其词或演义的成分;有的则是无中生有,如枪指陈司令脑袋等。今天先说一说钟伟与政委的关系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要说明,在战争年代,政委的地位通常要高于军事主官。

电视剧《亮剑》第二集中有一个情节:上级安排赵刚到独立团当政委。初到独立团时,李云龙对赵刚极其怠慢,说:“初次见面,咱们还是把话说明白了点儿好,军政分开,各干各的;打仗我说了算,生活上的事你说了算……还有思想工作,至于别的,你少操心。”一些人由此联想到了钟伟。其实这段台词,似乎政委只能管管生活,严重脱离了事实,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在战争年代,从红军、抗战到解放战争,我军基本上是军政不分的。军政交替任职的情况非常多,很多政工干部都能打仗。我军很多战将在早期都当过政委,如王震、杨勇、叶飞、杨成武、邓华等。李云龙的另一个原型王近山,在抗战时期还担任过385旅副政委。实际上,钟伟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团总支书记、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从没做过军事主官;在抗日战争的前半段也是新四军的团政委。也就是说,在1943年之前,钟伟一直是从事政工。在战争年代,不存在军事主官看不起政委一说。

其次,在我军历史上,一直反对个人英雄主义,强调组织原则和集体领导。当年的绝大多数干部,无论是军事还是政工干部,组织原则都很强,服从命令听指挥,组织叫干啥就干啥。现实中,军政主官关系不好的情况当然也有,例如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初,685团团长黄永胜与副团长(实际是政委)邓华“搞不好关系”,结果是不到1个月,黄团长就被调离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既有工作上的意见分歧,也有个性原因,并非个人恩怨。即使是“搞不好关系”的黄、邓二位,延安在1944年8月成立教导2旅时,两人又成了搭档,一个是旅长,一个是政委。像李云龙这样出言不逊对待新任政委,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延安抗大,钟伟(后排左一),苏振华(前排左一)】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战争年代,政委的地位是高于军事主官的。自三湾改编后,就确立了枪杆子归谁指挥的原则。1930年10月颁发的红军政工条例(草案),1933年11月《红军政治委员工作暂行条例》等,均明确规定了政委具有最后决定权。如政委工作条例明文规定,军政主官有争执时,未得上级指示以前,军事指挥员必须依照政委的意见执行。这里所规定的“争执”,是指一切事务,包括军事指挥权,即双方意见不一时,军事主官必须听政委的。所以,影视剧中说军事主官与政委搞不好关系,大多是演义。

由于形势的变化,1942年10月,“政委暂行条例”作了修改:除作战行动由军事主官决定之外,其他事项由政委作最后决定,但须同时报告上级。从这个时候开始,军事上的最后决定权由军事主官行使,不再是政委的主要职责,但政委仍负“政治上的决定权”,尤其是各级干部的组织任命权。也就是说,即使从这以后,政委仍具有除了作战行动以外的最后决定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文章说,钟伟与政委大多搞不好关系,或者说不太看得起政委。例如一些介绍靠山屯战斗的文章中,还特地说“钟伟和政委发生了严重分歧”。

应该说,钟伟极具个性,不趋炎、不附势,心直口快,心地耿直,作战指挥粗中有细,作风硬,点子也多。很多人都喜欢这样的战将,搬上荧屏也很吸引眼球。由于个性强,在工作中与政委有不同意见也很正常,特别是在那个畅所欲言的战争年代。但从一些回忆文章看,这些工作上的分歧并不是常态,也没有严重到“与政委搞不好关系”。具体到靠山屯战斗,也并没有军政“严重分歧”一说。

在东野三下江南战役中,1947年3月10日凌晨2时,奉命东进的2纵5师发现靠山屯东南的永盛功烧锅大院有敌一个加强营。这时,摆在师长钟伟面前有2个选择:一是继续执行东总的东进命令,一是先打当面之敌。对此,钟伟立即召开会议,研究行动计划。会上两种意见发生争论,钟伟等人主张打,并说“这一仗坚决要打,打错由我一人负责”。最后会议决定暂停东进,就地歼灭该敌。随即,钟伟一边布置部队组织进攻,一面向2纵东总首长报告。2纵司令员接到报告后,认为攻打靠山屯之敌有可能调动敌人出援,创造等打援战机,便立即同意了5师的计划。东部后来也同意了5师的作战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一点可以说明:钟伟既是一位敢于负责的军事主官,同时也注重组织的原则。攻打靠山屯的决定,是提交会议集体研究做出的。钟伟虽是“好战分子”,个性突出,但并不鲁莽。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些文章所说的“钟伟与政委发生了严重分歧”“谁敢再提‘走’这个字就枪毙谁”等等,都是演义说辞。

当然,钟伟作为军事主官,敏锐地发现并抓住战机,以及指挥上的灵活机断,是此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也为后续围点打援创造了条件。为此,东部特地通令嘉奖5师“这种作战的积极性与机动性值得称赞与发扬”。

此外,钟伟机断行事的靠山屯战斗,“调动林彪”是真,“违抗命令”不实。下文再说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