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以来养鸽人的最高追求并不止于成绩,在稳定成绩的同时如能培育一个带有可辨识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遗传新的品系才是一个养鸽人赛鸽育种技术高超的客观体现。、

过往我国诞生过比较知名的有李种,汪种,G绛,飞轮,秀龙。。。等等,但相比时下国外那些耳熟能详的品系,我们能被国人记住并传播的本土品系就显得过于稀少了。

其中很大的原因是赛鸽商业化,毕竟冠“洋名”者价高,也利于不断推陈出新,每炒作一个新洋名,收割一波韭菜之后,等热度下降了,再找一个炒作即可,反正只要欧洲还有赛鸽,每季都有新冠军,所以你懂的。

不得不承认我们只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出发,但是比传承更可贵是创新,所谓“不破不立”。下文适合想在赛鸽育种上走不同道路的朋友,希望对大家有启发,正文如下:

对广大爱好信鸽并经常参赛的人们来说,不搞信鸽育种是很难长久让赛绩稳定的。在今天的新形势下,不努力提高信鸽育种水平就更加不行了。

我们先来谈谈选择信鸽新类型的课题。什么是信鸽新的类型呢?当然是指基因型的变异个体。

从育种的角度讲,我们研究变异比遗传更重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由于篇幅的限制,我简单谈谈杂交鸽变异个体的选择和自交鸽变异个体的选择。

杂交鸽变异个体的选择:

基因型上来讲,所有的杂交鸽都是变异个体。但有的杂交个体表型类父,有的个体类母,有的个体类父又似母。我们应该选留什么样表型的个体呢?我认为应该选留后者类型。

表型是由基因型决定着的。仔鸽表型类父又似母,说明仔鸽的表型是亲鸽双方基因协作表现的结果,就“可能”是亲鸽双方决定竞翔素质的基因完美结合。

为了去掉“可能”二字,就把有亲鸽双方表型特征的个体送进放飞笼参赛检验,优秀者就有资格做为继续培育的育种材料。选择这样的变异个体进行育种就有遗传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讲,种鸽的基因型无论是杂合的,还是纯合的,有遗传价值才值得培育。

我们讲培育新的信鸽品系,不改变老品种的基因型等于是空话,保种保一百年,基因型不变,基本上还是原来的几个血源。

就是从比利时搬到美洲去养,即使是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外形有了一些变化,也不能称为新的信鸽品系。

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品系的变种罢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杂交在信鸽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了。

举个例子:假设我用一羽砂眼的詹森灰雄鸽配一羽黄眼的西翁绛雌鸽,子代鸽中育出了砂眼色的红轮鸽,基因型变了,表型也变了。

假设我用这羽红轮鸽进行定向培育,繁育成群势,飞得不错,遗传基本上稳定,不用十代二十代,三五代就成,也不用培育三十年五十载,十年八年就成,称为自棚家系血统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如果我再下番功夫,雕琢雕琢,叫响品系真的未可知呢!这样的信鸽群体在我国赛鸽的一些先进地区,像上海、南京、苏州、南通、乃至杭州和武汉,哪个地方没有一两家?

当然,称作品系鸽要有一个科学性的符合实际的标准,我看八七年大连的科研座谈会上制订的品系标准就不错,既有科学性又符合中国的实际。

我看中国的杂交鸽挺好,虽然能称为品种的不像国外那么多,能叫响血统的却也不在少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交鸽变异个体的选择:

用杂交子一代F1鸽相互交配繁殖,生物学上称作自交。

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F1代鸽的生物性状将产生分离。如果是两对相对性状的组合,其分离概率呈9:3:3:1的数率。

如何选择变异个体,到哪个区域去找变异个体才好呢?我认为:“9”和“1”是原血源的遗传区。(9是指呈显性遗传的数量,1是指呈隐性遗传的数量)两个“3”是变异区。

举个例子讲:葫芦岛市有个青年鸽友名字叫史明学,他用一羽凡布利安那的原环黄眼灰雄鸽配一羽慕利门的原环砂眼咖啡色羽翼雌鸽。它们的羽色和眼色是两个相对性状。

今年春赛千公里,史明学的亲戚王建华鸽友用这对种鸽的仔代F1,参赛获市区冠军,是一羽黄眼雄鸽。如果王建华鸽友再用其配冠军鸽的同父同母雌鸽繁殖,即为自交繁育。

F2代鸽的生物性状产生分离,将有“9”份数量的鸽子类祖父,有“1”份数量的鸽子似祖母。这两个遗传区的鸽子,我们在本文中不研究。我只谈两个变异区的鸽子。

两个“3”的变异区会生出来什么生物性状的鸽子呢?会有砂眼灰鸽出现,会有黄眼咖啡色鸽子面世,会有灰白条或花咖啡羽色鸽生出来。这些鸽子都属于性状“变异”的鸽子,羽色和眼砂都变了。

再如果,用中意的F2代鸽子做主种鸽进行定向培育,飞久了,飞好了,遗传稳定下来了,数量又足以保证繁殖后代,就有资格叫响自己的信鸽血统,甚至是自己信鸽品系,而不再是凡和慕氏的鸽子血统或品系了。

科学的血统或品系概念就是这样,何必再去戴凡布利安那或慕利门的帽子呢?难道他们的帽子比我们自己的“品系”更值钱吗?

现在可能是这样的,因为人们的价值观念还没有完全转换过来。至于将来,我看就不一定是谁的“帽子”更值钱!

倡导信鸽育种,亲自动手去搞信鸽育种,努力提高信鸽育种水平,是千千万万鸽友们的当务之急。热切地盼望着有精力的青年鸽友们,拿出斥巨资引外血鸽的蛮劲来,努力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投身到信鸽育种工作中去。

只要努力,不受干扰,一定会有丰硕的结果。搞信鸽育种不是解哥德巴赫猜想,数十万信鸽爱好者,说大点,中国人吧,没有完不成的历史使命。

说心里话,我写这篇短文,扔出我的砖头,不想打人,主要目的是引玉。请理解一个没有什么大本事的老年鸽友的心态。

END

文|孙玉成


感谢阅读!如喜欢本号可添加关注,鼓励请点赞+评论,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