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美援朝,承接精神力量

国旗下演讲

行健-力1 苗铧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健-力1苗铧文作国旗下演讲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刚刚这段话你我都不陌生。它出自1951年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今天是2021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71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而有意义的日子,我们一起站在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回望这场伟大的斗争,缅怀英雄先烈,接续精神力量。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这个刚从苦难中走出的民族是多么希望和平,渴望安宁。但是,帝国主义者再次将战争强加在了中国人民头上。危急关头,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可爱而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入朝参战,一场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开始了……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的现代化战争。面对敌人先进的武器装备、健全的后勤保障系统,我们只有杂牌步枪,老式山炮,靠炒面和生土豆充饥。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我们的战士用血肉之躯抵挡钢铁洪流,用坚定信念战胜饥饿和寒冷,他们做到了,他们创造了令全世界惊叹的奇迹。

何以创造如此伟大的奇迹?毛主席的话给了我们答案——“敌人钢多气少,我们钢少气多”,信念的力量是可以战胜物质条件的差距的!26岁的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焚身,岿然不动。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身体紧贴地面,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28岁的杨根思,顽强坚守小高岭阵地,直到最后一人,射出了最后一颗子弹,投完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他拉着导火线,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长津湖畔,129名战士俯卧在零下四十度的阵地上,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成为一座座仿佛随时准备跃起冲锋的冰雕……创造这些奇迹的,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英勇顽强、舍生忘死、不畏艰难、奋不顾身的民族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可若想在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威胁下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必须让国家真正强大起来。于是,又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离开家乡,隐姓埋名,投身核试验。他们接续着抗美援朝精神,为这场没有硝烟的立国之战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清华学长张利兴和朱凤蓉夫妇,立志学习尖端技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扎根戈壁,艰苦奋斗,见证了第一朵蘑菇烟云的升腾。同他们一样的学长还有很多,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清华人对祖国的责任与担当!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今日中国早已从追赶世界,走向引领世界。充满机遇的同时,挑战也无处不在。作为一名行健人,我们攻读基础的数学与力学,我们为智能科技、航空航天、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夯实基础。如今,建设祖国的使命已经交到了你我手中,接下来的奇迹要靠我们创造!作为新一代的清华人,吾辈当沿着先辈的脚步,承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走上星辰大海的漫漫征途。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这是一位冰雕连烈士的绝笔之书。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打赢了立国之战,我辈行健人当接续精神力量,用信念、用拼搏打赢新时代没有硝烟的强国之战,用强大的数理基础,攻克卡脖子问题,知难而进、坚韧向前、行健致远!

排版 | 王梓涵

编辑 | 喻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