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考研备战期间,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种“新兴服务”在高校大学生中悄然兴起,即通过淘宝等平台下单,请一个“学习监督员”监督自己的学习进度。

花钱买自律?不少人对这种学习方式抱有怀疑态度,“这不是智商税,这是懒税”“真正的自律,并不需要外界约束”。客观看,监督学习的确仅仅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形式,真正的成功还需要靠自己不断努力,但从个人成长和目标实现的角度看,我们也不妨看到监督学习的积极一面。

为了达成目标,每个人都有约束自己的方式,比如有人习惯贴张小纸条,提醒自己要完成哪些任务;有人喜欢在社交群中打卡,提示任务进度。随着新兴服务的兴起,以付费方式请“学习监督员”督促自己学习,不失为一种新的选择。其实,这与其说是一种监督式学习,更像是一种交互式学习。与“学习监督员”沟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完成任务后接受赞赏和鼓励,在交流过程中,很容易形成节奏感、成就感,进而引燃个人奋斗的激情,生成内在动力和执行力。面对这一新式服务,与其一味反对,不如“寓教于乐”,打开年轻人自我管理的新体验。

树目标容易,坚持攀登难。虽然监督学习仍然依靠的是“外力”,但无论是自律还是他律,都是个人朝着既定目标的努力姿态。现实中,要做到持久的自律并不容易。古有“头悬梁、锥刺股”,自我约束的能力并非天生,需要不断的调试、磨练、巩固、提升。倘若有了目标但行动迟迟不落地,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因为任务艰巨而打“退堂鼓”,只会踟蹰不前、原地踏步,进而陷入对目标的焦虑中,一蹶不振、失去斗志。有时候,正是借助外力,在老师、家人、同事的督促下,我们才取得了一点一滴的进步和改变。所以,无论是借助线上的“学习监督员”,还是凭借一己之力,只要能够在追梦路上笃定前行,都值得赞赏和肯定。

每个人的理想有远近,目标有长短,积累有不同,成长方式也就不一样。我们乐见一定时期、特定情况下的“学习监督”,但是,要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还需要让“监督学习”成为自律习惯,化为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魏晓敏)

责编:顾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