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历时八年是唐朝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拐点,。在这场变乱发生后,大唐走向了衰落,虽然延续了144年的时间,但却一直都身在困局之中。

这是因为大唐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山河的破碎,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弊病。其中对大唐危害最严重的就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边疆问题以及财政问题。

藩镇割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藩镇,叛乱的安禄山就是三镇节度使。但当时藩镇还都处于边地,而安史之乱后,藩镇扩展到了内地,当时为了镇压叛乱,朝廷设置了很多新的藩镇。

客观说藩镇也不是都不老实,但时不时的藩镇造反,着实让朝廷受不了。这些藩镇由于一个个小王国,很多都成了世袭制,这对朝廷的中央集权威胁很大,但又没有这个实力消除藩镇,只能让藩镇彼此之间制衡,朝廷在中晚唐面对藩镇问题,始终力不从心,根本没有精力发展经济,可以说朝廷在走钢丝,艰难的维持着。

宦官专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宦官本来是为皇帝服务的,有时候皇帝会给予宦官一些权力,让他们干预朝政达到一定的制衡,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也屡见不鲜。但唐朝的宦官专权尤为严重,尤其是中晚唐。

唐德宗登基后开始削藩,不过遇到了麻烦,演变出了“泾原兵变”。叛乱攻陷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而在这个过程中,他说信任的将军竟然组织不起像样的抵抗,只有几个宦官跟着他,导致他心里发生了变化,开始信任宦官,并让他们掌握了朝廷唯一的依仗神策军。

这是非常危险的,这些宦官依靠着军权,为所欲为,甚至达到了废立皇帝的地步。在德宗之后,唐朝皇帝近乎都由宦官拥立。

如此泱泱大国,皇帝竟然成为了傀儡,大权被宦官掌握,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可事实就是如此,虽然几任皇帝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也曾打压宦官力量,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

边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抵抗不利,只好把镇守边疆的军队拉往内地,由此造成了边疆空虚。而吐蕃却非常不老实,趁着这个机会又掀起了新的与大唐之间的战争。而在很长的时间里,大唐只能采取守势,后来吐蕃渐渐衰落,才无力东侵。

除了吐蕃之外,曾经帮助大唐平叛的回纥也时常不老实,虽然都被大唐给发兵讨伐了,可频繁的战争对大唐的消耗也是非常大的。

财政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带来的影响的非常大的,尤其是财政方面的影响和人口的缺失。需要用钱的地方非常多,可频繁的战争使得朝廷国库亏空,为此朝廷不得不提高赋税,导致日益尖锐化。即使是在方镇统治下的人民,也遭受着“暴刑暴赋”,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反叛,形成唐中叶农民叛乱的高潮。起义是被镇压了,可也削弱了大唐的实力。

可以说安史之乱后中晚唐的这些困局,大唐一个都没有解决,虽说有过三次中兴,但也只是缓和了矛盾,并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最终导致大唐走向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