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 皇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汉 皇宫)

公元971年,五代十国之中十国政权之一的南汉,灭亡了。

既然灭亡了,那么作者就有必要为这个曾经雄踞岭南的王朝做一个最后的总结,当然主要是特点方面的总结。

南汉王朝最大的特点,不外乎于法律制度的残酷和滥用,朝廷里的刑罚多种多样,什么灌鼻,割舍,肢解,炮烙,烹蒸,蛇咬等等,五花八门,数不胜数。

而且,这些刑罚其实并不在南汉的法律文书上,大多数都是皇帝的私刑,是法外之法,这种刑罚在执行起来时随意性很高,而且比砍头啊,绞刑啊之类的更加需具有威慑性,因此更为小国君主所喜好。

在军队建制方面,南汉也比较特殊,因为南汉几乎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会启用宦官来担任文官和武将的王朝,你比如别的王朝(如唐)也会任用宦官,但是如果宦官插手政治,他的职务也仅仅限于内宫之中,就算让他管军队,也不过是让他们做监军,而没有说直接给予他们武将官职的,可南汉王朝的官员们,在任职前普遍都会接受阉割手术,所活跃在南汉战场上的名将,也大多数都是宦官,执掌朝中大权的,也基本上都是宦官,好嘛,这算是捅了宦官窝了。

我们可以把这种用人制度归结为南汉统治者的心理变态,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普遍反映出统治者内心的极度不安全感,在以下犯上频繁出现的五代时期,武将谋朝篡位就是挂在当权者头顶上一把锋利的剑,所以宦官才会成为皇帝们最信任的选择。

余下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南汉的发展也都还算不错。

根据一些学者的推算,当时南汉土地粮食的亩产量和江淮地区的粮食产出几乎是相差无几的。

(岭南风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岭南风光)

手工业中,最发达的当属也冶矿,因为南汉的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奢靡,是基建爱好者,喜欢盖房子,统治者大兴土木大修宫殿,这大大刺激或者强迫了矿业的发展,因为矿产出来的矿石大部分都用来盖房子了。

商业自不必提,一来南汉和周边各国虽然经常发生战争,但是挡不住民间的商人和邻国的互通有无和贸易往来,二来南汉靠海,海上贸易更加频繁,这又为朝廷带来了不少的收入。

可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背后,不是百姓安居乐业,吃饱喝足,反而是沉重到让人吃惊的赋税。

南汉赋税之重,前所未见,基本上是属于那种你挣十块钱,你得交给朝廷二十的那种,说是收税,其实和抢钱也差不多了。

最后,还有一点很值得一提,那就是南汉的医学历法和音乐艺术发展的都很不错。当年南汉灭亡之后,北宋朝廷甚至专门跑到南汉去招募了一批乐师,然后给他们在北宋宫里安排好编制,专侍舞乐工作,皇家宴会等重要场合,还经常让他们出来表演。

同样的,北宋在一统天下之后,也基本上收编了南汉的天文历算官员,宋初的司天监基本上都是由当时那一批南汉旧臣所构成的。

而如果要说医学,则首推南汉著名医学家轩辕述,这个轩辕述可了不得,不仅遍阅前朝医典,而且不拘泥于古法,懂得创新,时常研究一些新奇有效的医术出来,天下各地的求医者都慕名前往,争相拜见。

在远离中原纷乱的地缘优势上,其实岭南社会在南汉治下得到过很好的发展。

初代管理者或者统治者们大体秉持休养生息的方针,重视文化教育,鼓励农业发展,因为我们要知道,封建帝制时代,农业的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王朝可持续性,而南汉不断扩大的耕地面积使得他们在后来已经不需要购买粮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了,坏就坏在这统治者是一代不如一代,他们要满足奢靡的生活状态,满足自己过分的个人需求,所以他们才会变本加厉的剥削百姓,甚至就连过往的商队他们都要劫掠一番。

(王朝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朝灭亡)

五代的乱世之中,岭南可以说的的确确是一块沃土,当年没有刘氏的称雄,也一定会有别的枭雄在这里建立功业,因为相对来说,在这里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要比其它地区容易的多。

可是,自古都是创业容易守业难,如平原跑马,则易放难收,乱世之中,别人得到了不好的地方都在努力奋进,生怕被超过,你刘氏得到岭南这么一块福地,反而是放平放缓,稳步后退,灭亡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岂不闻,光阴如白驹过隙,日月如斗转星移,人生在世,不外乎欲海漂流,南海的滔滔水浪中,南汉刘氏的故事,该结束了。

让我们拨回时间的轮盘,把故事倒回到朱温称帝的那一年。

朱温称帝的时候,除了南汉刘氏支持朱温之外,湖南的马楚政权也支持朱温。

马楚政权的开国皇帝,是马殷。

马殷,字霸图,许州鄢陵人,根据他自己说,他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

无论真假与否,名将马援的余晖并没有照耀到这位疑似后代的身上,到了马殷生活的时代,他已经沦落为了一个木匠。

当然也可以理解,因为马殷毕竟是开国皇帝,一代帝王,总要在身世上给自己找补找补,给自己贴一贴金,他羞于承认自己普通人的出身,当然更加不会有明太祖朱元璋那种“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的豁达心态了。

黄巢之乱爆发之后,天下大乱,十国政权中很多的开国皇帝都是从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

(马殷 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殷 形象)

黄巢军闹的正凶的时候,蔡州出了一个杀人魔头,叫做秦宗权,就是把死人腌制成肉干当干粮的那位,秦宗权占据蔡州之后招兵买马,马殷应募从军,在秦宗权的部下孙儒的麾下做了个普通士卒。

我们说欲成大事者,必然不拘小节,但是马殷有点太不拘小节了,别说秦宗权在当代的评价非常不好,就是在当时那个军阀林立的时代里,他也早就臭名远扬了,一个十分暴虐残酷,喜好杀戮,连人肉都吃的魔头,你投入他的麾下,你能有好日子过吗?你能有好前途吗?

秦宗权不是个好东西,他的这个部下孙儒也绝非善类。

作为秦宗权的得力部将,孙儒一直是其军事集团的重要人物,焚烧宫殿,屠杀平民的事情他是没少干过。

而且,这个人对秦宗权也并不忠诚,秦宗权得势的时候,他人五人六的跟在秦宗权后头混,后来秦宗权和汴州的朱温作战屡屡不利,损兵折将,孙儒可就有点想法了。

朱温打秦宗权的时候,孙儒不在正面战场,而是留守后方,当他听到秦宗权要被朱温击败的消息之后,作为部下,他不仅没有及时的支援秦宗权,反而连夜屠杀地方百姓,然后率军撤走了。

乱世之中人心难测,欺骗和背叛常有发生,但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你孙儒撤退就撤退了,你干嘛还要把城里的百姓全都杀掉呢?

在我们看来这实在是毫无人性,过于血腥,但是对孙儒而言,他却认为必须这么做。

因为,孙儒是一个极其自私自利的人,他更加知道,自己撤走之后,河阳一定会被其他人所占领,无论是秦宗权率领残兵占据还是被朱温给拿下了,那么河阳城的百姓就都会成为可以提供钱粮赋税以及兵丁的人口基数,他不想要让任何人在河阳占到便宜,所以他选择了施行残忍的屠杀。

(血腥屠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血腥屠杀)

是的,就在一个平淡的日子里,无论是贤惠的妻子,辛劳的丈夫,白发垂髫的老人还是襁褓之中的婴儿,在孙儒的屠刀之下,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就迎来了生命的终结。

凡事冤有头债有主,百姓和你孙儒什么仇什么怨,你竟然要如此痛下毒手,赶尽杀绝呢?

孙儒,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

孙儒谈不上背刺秦宗权,不是他不想背刺,而是因为他以为秦宗权肯定是打不过朱温,必然被朱温彻底击败,用不着自己背后再给一刀, 但是他没想到,秦宗权虽然已经逐渐被朱温逼上死路,却仍然想要做困兽之斗。

以前秦宗权想要和朱温争夺汴州,打来打去发现打不过,而且还是自己兵多将广,最初优势在我方的情况下,所以秦宗权打算暂避朱温锋芒,集中自己手下的兵力攻打淮南地区,换个地方另图发展。

于是,秦宗权把这一战略转移的目标交给了弟弟秦宗衡,让秦宗衡来指挥他麾下的两员大将,一个刘建峰,另外一个就是孙儒。

(乱世浮动 人心难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乱世浮动 人心难测)

军队的基本配备是,秦宗衡是大帅,孙儒副帅,而刘建峰则是前锋。

前锋刘建峰也是秦宗权的老部下了,但是在这个多事之秋,他和孙儒一样,却都难免陷入焦虑。

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秦宗权已经马上要完蛋了。

人间万象都有,可哪有替一个死人卖命的?

他们不会心生悲悯之情,更不会泪流满面,因为秦宗权的败亡也是咎由自取,在秦宗权手底下打这么多年工,他们当然学不出来真善美,却能从秦宗权的人性中结结实实的品出十六个大字:

乱世之中,强者为尊,你不吃人,人就吃你。

你不背叛别人,迟早会被别人背叛,为了权力,人不再是人,而是野兽。

在这个时代,权力是最好的春药,让人容光焕发,让人手舞足蹈,让人癫狂,也让人走上不能回头的死路和绝路。

在公元885年的夏天,在那个析骨而炊,饥馑荐臻的时代,我们被人性,深深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