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色宝华为佛教经典中常见用语。杂色,意指上妙多色汇合;宝华,则为珍贵珠玉之集聚。

中国清代政治版图辽阔,与数个民族往来密切,为了稳固政权,清朝统治者施行了许多民族政策,其中崇尚“藏传佛教”的宗教策略与其他朝代最为不同,藏传佛教为蒙古与西藏地区的主要信仰,蒙古部族又为清代统治者的重要盟邦,因此历任统治者对藏传佛教四大派之一的“黄教”,即“格鲁派”,特别礼遇与尊崇。乾隆皇帝曾言:“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

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广宣流布
“广宣流布”,顾名思义是说明佛教流传的广泛。“粉彩瓷藏式塔形龛-内供铜度母像”与“七佛法螺”两件文物体现了清代佛教象征物的跨地域发展,以及广泛的信仰地区。

粉彩瓷藏式塔形龛-内供铜度母像 清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龛外型样式为须弥方座、覆钵塔身、相轮塔颈、火焰宝珠塔刹。此结构源于印度,后称为“藏式佛塔”。佛龛整体由粉彩瓷分件烧制、组合而成,属于中原工艺。

佛龛中所置度母像是十六世纪西藏作品。“度母”则为藏传佛教普遍信仰形象。本件展品结合中原与西藏地区工艺制造而成,为当时清廷赏赐蒙、藏庙宇常见供物,乾隆时期景德镇窑厂烧造甚多。

佛法螺 清乾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螺表面浮雕七佛像及莲瓣、连珠纹。海螺为印度教、佛教广泛使用的宗教仪式法器,泛称“法螺”,为八吉祥之一。除了器物本身具有多种功能,如作为供具、祭器等,同时也具有许多寓意,如代表佛陀法音、象征吉祥等。

七佛法螺 清乾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螺附描漆皮盒,盒内墨书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利益七佛白海螺一件”。四种文字反映了清朝政权统治下的民族多元性,以及由政治力所驱动的文化交流。

  • 善巧珍饰
“善巧珍饰”,“善巧”本意为用各种权宜辨法引导众生入于佛道。“铜镀金嵌宝石八吉祥”与“佛传图唐卡”,说明了藏传佛教法器在各地呈现的不同风格与形态,并从器物本身到象征性图腾的涵义转化,以及佛教与中原文化对西藏传统工艺的影响。

铜镀金嵌宝石八吉祥 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吉祥,依次为宝瓶、宝盖、双鱼、莲花、法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是藏传佛教中象征吉祥、圆满、幸福的佛教法器。多以铸铜、彩绘等方式,作为宗教仪式器物,或作为图腾装饰于法器、建筑等。

宝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表佛的颈,因佛法皆从佛口中流出,故宝瓶又为教法、教理的表征。

宝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表佛顶,置于佛顶上,能遮蔽风日。

双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表佛的双目。此代表佛眼慈视众生,故又为智慧的表征。

莲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表佛的舌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至清至纯。

法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表佛的三条颈纹。佛的法音广大悠扬,使一切有情人于解脱。

吉祥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表佛的心,又称为无尽结,因为此结无首无端,代表佛心法无尽。

尊胜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表佛无上正等正觉,是为佛教的胜利,故以尊胜幢来表征。

法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表佛的手掌。象征佛法像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永不熄灭。

佛传图唐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传图唐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卡,常见材质有布或纸,是以视觉艺术传达藏传佛教的教义、观想与精神性超越之重要媒介。随着时代演进,发展出许多绘画流派,以及具有在地性的构图风格,如画中具有中国中原汉土绘画元素的山川自然背景与建筑等。

佛传图是根据释迦牟尼传记所描绘的图绘。又称本行经变。与依据释迦前生故事而绘的本生图、取材自佛弟子或虔信者之过去现在故事的譬喻故事图,通称为佛教故事图。

  • 威仪流转
“威仪流转”,以“威仪”指涉佛教法器的神秘与象征性,而“流转”欲指它们从宗教器物概念转变为清代皇室收藏的经过。以“嘎巴拉碗”与“扎嘛噜手鼓-永宁寺内章嘉呼图克图辈辈手内常执”两件文物,借此介绍西藏地区以人骨制造法器的传统及其蕴含的生死观,表达人骨法器在藏传佛教的地位之高,并思考两者从法器转化为收藏物件的意义。

嘎巴拉碗 清乾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嘎巴拉,为梵语“Kapala”音译,意为“头盖骨”,因此嘎巴拉碗,即指由人类头骨所制成的颅骨碗,是藏传佛教灌顶仪式常用法器。

除了颅骨碗本体外,还带有金属盖及金属座,外壁饰有八吉祥纹。金属座底部有刻款汉、满、蒙、藏四种文字,汉文:“大清乾隆敬制”。

扎嘛噜手鼓-永宁寺内章嘉呼图克图辈辈手内常执 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扎嘛噜”为藏语,即指“手鼓”。本件双颅骨手鼓为十七世纪西藏作品,鼓皮面有红黑漆彩绘法轮及摩尼宝珠,鼓腰系带五色织带及各色宝石坠脚。手鼓是佛教仪式中用以奏乐、作为供奉“乐音”的法器。摇动扎嘛噜时,两个鼓面同时发声,表示阴阳二性、方便智慧的结合,宣无生无灭之法性。

根据手鼓漆盒内文字,其为转世高僧章嘉呼图克图持有。在藏传佛教中持人骨法器修行,有使修行者谨记“生死无常”,进而更加努力修行一途的寓意。重要仪式也常使用高僧自愿死后制成的人骨法器,欲使仪式获道行加持。

章嘉呼图克图

清朝内蒙古地区境内喇嘛教格鲁派最大转世活佛。第一世章嘉出生于张姓之家,原称张家,后改章嘉。呼图克图为蒙语“圣者”。
  • 致礼尊前
“致礼尊前”,意即对尊敬的对象表达礼敬。“金嵌松石珊瑚坛城”,以及清代皇室收藏的“金刚铃”与“金刚杵”,说明清朝政权与西藏地区的朝贡关系,以及清代统治者对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视。清代皇室收藏的藏传佛教法器,从物件本身与收藏行为,皆蕴藏历史脉络中的政治、信仰、文化、艺术等诸多层次交流。

金嵌松石珊瑚坛城 清顺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嵌松石珊瑚坛城 清顺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坛城为西藏地区在1652年敬献给顺治皇帝的贡品,三世章嘉国师建议皇帝将此供奉于紫禁城,而从此事件中,不仅体现清廷与西藏的朝贡关系,也显现清廷对藏传佛教的重视。

金刚杵 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刚铃 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刚铃象征空性证悟,代表智慧与方便不二,金刚杵则象征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亦是佛法真理坚不可灭的象征,两者皆为藏传佛教代表法器,并被清代皇室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