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隧道通风照明远程控制系统已开启,我们即将开始作业。”11月19日,哈尔滨局集团公司海拉尔工务段桥隧维修工程师马庆国收到距离指挥中心200公里处的兴安岭隧道内负责此次应急演练的现场负责人于鹏的回复。仅仅10秒钟,隧道内几十余处照明设备及通风设备就全部启动完成,大大提升了隧道应急处置及维修作业响应速度。

兴安岭上、下行隧道是滨洲铁路线上最长的两座隧道,年代最久远的一座隧道距今已经有一百余年的历史。随着天气转冷和供暖季节的到来,东北地区用煤需求旺盛,这两座隧道更是滨洲铁路服务东北地区煤炭运输的重要咽喉。此次隧道应急演练,是为确保煤炭保供运输期间,不限地点和距离,实现随时随地即可开启兴安岭隧道照明及通风设备,远程控制系统有效保证了应急处置及维修作业及时响应。

隧道通风和照明设备,是隧道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今年年初以来,马庆国带领青年技术骨干团队经多次实地考察和试验,研发出隧道远程控制打风系统,实现不限距离远程控制隧道通风和照明系统开启。比以往人工开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避免作业人员因隧道昏暗而走行不便,带来人身隐患,提升隧道清冰作业响应速度,保证设备正常发挥作用,确保行车安全稳定,并于今年9月份在兴安岭上下行隧道试验成功并投入使用,为隧道安全运营,尤其是冬运期间的运输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

“作为一名新时代铁路青年,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干事业,才能跟上铁路高质量发展的脚步。”马庆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他组织青年技术骨干成了“北疆桥隧人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致力于科技创新、创效项目研究。马庆国牵头研发的“新型材料整治沙害”项目,成功应用于滨洲铁路海满段沙害整治,2020年度获得了“第六届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成为了全段青年科技创新的骨干带头人。(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