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凯、薛永年等 | 王羲之的书法风貌

王羲之字逸少,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人,文献上对他的生卒年月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303一361年,一说是307-365年,一说是321-379年,总共活了五十八年则是一致的,就是生年出现差误,所以卒年随之推移。王氏出自名门,祖正尚书郎,淮南太守旷之子,导之从侄,《书断》说他起家秘书郎,累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死后赐金紫光禄大夫,加常侍,后人都管他叫王右军。。。。。。。

(五)《上虞帖》

上虞帖》 ,纵23.5厘米,横26厘米,是东晋王羲之写给亲友的一通草书手札,系唐代摹本,因帖中有“今在上虞”之句而得名。帖中较多运用中锋运笔,体式超逸,灵动绰约,法度森严。不少字中尚可见章草余韵,但是与章草相比,笔画中隶篆意渐失,字体间连贯流畅,这体现出在前人基础上的创新,为羲之中年以后的草书风貌。

《上虞帖》局部

上虞帖又名《得书帖》,亦为《宣和书谱》著录,徽宗赵估题签。装裱犹存宣和中款式,只是外部宋丝织包首被一般清锦所代替,不无遗憾。此帖刻于《淳化阁帖》诸帖中,明《东图玄览》、清《墨缘汇观》也有记载,但原件流传,一直湮灭无闻,不知其所在。它是在“文革”中被抄出,又投入乡间破仓库里,直到70年代后期,才被发现。帖左上角铃南唐“集贤院御书”印,下铃“内合同印”,隐约可见,是曾经五代南唐内府收藏过的证据。根据原帖笔法观之,并非廓填,而属临摹,转折处间有未合,于 是在鉴定上曾有不同的看法。当然,这也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条必须坚持,就是事先对原作认真观察分析,比较研究,形成自己的看法,不好游移。今天说假,明天看真,是鉴定上的大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