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兴寺位于洛阳市洛宁县涧口乡寺上村。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清康熙、嘉庆年间曾进行过两次重修。寺院坐北朝南,现存建筑有前殿、东西配殿及正殿。其中前殿、配殿系近年在原来基础上新建而成,正殿为清嘉庆二年(1797年)重修,面阔三间,悬山式砖木结构;灰板瓦覆顶,正脊上有花草纹图案,五架梁带前廊,梁上及额枋上有彩绘,为龙纹和花萆纹图案。正殿墙体虽经近年新修,但梁架仍系旧有,保持了原有风格,对研究清代寺院建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崇兴寺有前殿三间,古碑记述了建寺经过。殿内供神坐像一尊,四大天王旁立,配祀者有:关帝、药王、财神、地藏,右有佛像三尊、三世佛三尊、真武,后有韦陀。正殿三间,殿脊两角立佛像各一,内供三世佛三尊,木质金身,旁有大佛一尊、童像二位,后面灵官一尊,拟制立像。殿前两碑,《崇兴寺天王殿碑》清嘉庆《重修崇兴寺碑记》。东西配房各三间,敬奉着观世音菩萨。四合院的外围有一个敞亮的院子和新建的斋堂,这是供寺院的师父、信徒以及客人们住宿吃饭的地方。
寺院里的主持常慈法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聊起身世,她说自己是陕西人。她看起来有六七十岁,身体十分康健,那天,我到寺院,是清明节,她说她一早翻山越岭,到院西白马寺和尚墓塔给前辈挂纸上坟刚回来。几十年来每年都去院西上坟,这是寺院的规矩。我问她高寿,常慈法师回答“九十挂零。”
她眼不花耳不聋。法师上殿时尽显威仪,不上殿时,礼佛只有慈爱。常慈法师常说:学佛就是开悟智慧,了脱烦恼,如果你在学佛的路上,心被清规戒律束缚了,烦恼增多了,那就是学偏了。阐述了学佛不可拘泥于形式,语言朴素,道理深刻,具有普遍的佛学哲理。
入清以后,康熙年对崇兴寺进行了第一次重修,康熙帝的尊崇极大地提高了崇兴寺的地位。到清嘉庆帝时又进行了第二次重修,直到同治五年间,崇兴寺仍恩荣不衰。(同治五年1866年)
崇兴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庙会。未来,将以集历史文化与佛教文化于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崭新面貌崛起,成为洛宁文化旅游的一座新地标,成为河洛文化带和豫西佛教的一颗璀璨明珠,成为助力洛宁县建设“重要窗口”的文化力量。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