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是人生挥之不去的阴霾,除了消磨一个人的雄心和意志,使他自暴自弃、悲观厌世之外,就没有什么作用了。

自卑者最大的问题是对自己的评价过低,这导致他敏感、孤僻、不合群,在“精神内耗”中蹉跎岁月,最终一事无成。

自卑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比如我们无法忽视的经济条件,“人穷志短”的现象总在发生。

但我们也发现,就算是很多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有一定程度的自卑倾向。

事实上,在自卑者的身后,都有非常类似的一种父亲或者母亲,不论他们混得如何,他们都擅长干两件事情:为孩子“纠错”、让孩子“自我反省”。

文 | 陈老实YOLO

编辑 | 神逗奶爸

自卑,人生挥之不去的阴霾

我曾经是个极度自卑的人,就算现在有所改观,但也不过是外在表现稍微好了那么一点,因自卑而带来的情绪始终居住在我的内心。

大致说一下我的感受吧,就一个字:累!

很多时候就算是什么都没干,都会感到疲惫,是身心俱疲的那种。

我很敏感,很在意他人的评价,有时候别人无意间的一句话或者一个眼神,就能让我想半天。

我不喜欢发文字短消息,有事都是尽可能地用电话沟通,因为等别人回复消息的时间里,我也会想很多:我是不是有什么没做好?我是不是说错什么了?他是不是生气了?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我很爱面儿,不懂/敢拒绝,总是患得患失,习惯于忍气吞声、迎合他人,结果自己的想法总是憋在心里反复纠结。

我对自己的要求其实很高的,但总是很难对自己满意,偶尔的放松会被我当做是不自律、偶尔的“不厚道”会让我觉得自己很卑鄙。

混得好的时候,我一样会觉得技不如人,混得不好的时候,更是意志消沉、郁郁寡欢唉声叹气。

在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里,我好像都是处于劣势地位的,我的每一个身份都充满了“身不由己”。

我六十岁的老娘每天都会找个由头骂我一顿、我三岁的儿子会无缘无故跟我发脾气。

我明知道我这是“愚孝”和纵容,但我很少会顶撞或者凶回去。

呵呵,我永远都强势不起来,就算我有理有据,也没有跟别人理论的底气。

这大概就是精神内耗吧,挥之不去!

说好听点,这叫有修养,说不好听点,这叫窝囊。

关键是,这种修养并没有让我得益,等着我的大多数都是别人的得寸进尺和强势无匹,所以我更愿意相信,这就是窝囊,然后越来越自卑,越来越看不起自己。

父母常用的两种教育方式,是孩子自卑的核心原因

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但自卑者们很难走在一起,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向,有的甚至很孤僻。

我们厌烦了那些无聊的攀比,生活也磨去了我们大多数的锐气。

我们都是孤独的、不合群的,当然,我们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习惯了“闭嘴”、习惯了“隐居”。

卑微的人生,都是从习惯了自我反省开始的,不幸福的人生,也都是从不自信开始的。

作为成年人,我们不会也不能去找父母养育不当的原因,但我们同时又作为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为了不让孩子重蹈覆辙,我们却需要避免一些事情。

个人体会,有两件吧!

其一,只做孩子的“纠错官”;

我大概知道人们为什么喜欢并且善于指出他人的问题,说白了都一样:想“做好人”、想“显高明”。

我无意指责任何人,因为我们都一样,这是我们的共同本能。

只不过,我非常不明白很多父母的一个逻辑,好像只要他们把孩子的错误都指出来,就一定能让孩子进步。

反正在我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人看来,绝无这份道理!

其二,总让孩子“反省自己”。

他们可能不去纠错,但会在自己看孩子不顺眼的时候让孩子反省自己。

前几天儿子生病住院,我就看到了我觉得很“可怕”的一幕,我仿佛看到了年幼时的自己:

隔壁床的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因为玩得有些忘形了,在床上跳来跳去,险些掉在地上。

这把他妈妈给吓坏了,爱之深责之切嘛,她就凶了孩子几句狠狠地打了孩子一巴掌,哪知道那孩子一巴掌就还回去了,直接打在她脸上。

人都是好面儿的,她是真的生气了,把孩子拎起来放在地上让孩子“面壁”,让孩子什么时候认识到错误了,什么时候回病床上去。

可是那么大点儿的孩子,如何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于是,他们僵持了整整一个下午,吵吵闹闹、哭哭啼啼,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我不知道那位妈妈以后会不会改变自己,但我基本能肯定,这个孩子早晚会屈服,学会察言观色、学会“内归因”,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结语

很抱歉,我自己始终都没能彻底摆脱自卑心理,所以在克服自卑方面我实在是无能为力,我也根本不想去讲那些看似有用实则没可操作性的大道理。

我能做的大致就是吃一堑长一智,用自己的尴尬处境来提醒已经当了父母的你。

在我看来,没有比总让孩子“自我反省”以及总为孩子纠错更糟糕的教育方式。

切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