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国汽车产业从“缺芯”到“补芯”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汽车总销量为180万辆,下滑17.8%,为连续第四个月下滑,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车市遭受了全球芯片短缺的严重打击。中汽协表示“马来西亚疫情加剧导致车规级芯片生产供应紧张,企业芯片短缺现象进一步加剧。展望四季度,海外疫情导致的芯片供应短缺问题依旧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我国汽车芯片大多依赖进口,截至2020年12月,中国汽车芯片供应仅占3%,而消费量却占到33%,供需的自主控制能力较弱。目前全球十大知名智能汽车芯片供应商为恩智浦、英飞凌、瑞萨电子、意法半、德州仪器、博世、安森美、微芯、东芝、罗姆,尚无一家是中国芯片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危机处有转机[4],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进行一场“补芯”之旅。目前已经有多家的中国芯片企业相继入局汽车芯片领域。例如大唐电信、紫光国微、四维图新、韦尔股份等。除了专注于半导体芯片领域的中国芯片公司之外,中国车企和中国科技巨头也已经实现了一定的突破。如比亚迪,已经成为了目前国内自主可控的车规级IGBT领军者,该公司的产能也达到了5万片,市场份额仅次于英飞凌。2020年8月国务院颁布《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政策规定:到2025年,中国芯片的自给率要达到70%。

What—什么是汽车芯片?有哪些种类?有哪些要求?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芯片。芯片一般是指集成电路的载体,也是集成电路经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后的结果,通常是一个可以立即使用的独立的整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汽车芯片一般指车规级芯片,车规级是适用于汽车电子元件的规格标准。

汽车芯片按功能可分为三类[1]:功能芯片MCU(Microcontroller Unit)、 功率半导体(IGBT、 MOSFET 等)、传感器。其中:MCU在传统汽车芯片中占比最大(23%),功率半导体在新能源汽车芯片中占比最大(55%)。第一类是分布于处理器和控制器系统MCU(微控制单元),负责算力的ESP(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与ECU(电子控制单元),如中控系统、自动驾驶与辅助系统,以及发动机、底盘和车身控制等;第二类是负责功率转换的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与MOSFET(金属- 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分布于电源和接口;第三类是传感器,主要用于各种雷达、气囊与胎压检测。每个大类芯片下还有若干个分类,因此一辆汽车上往往搭载着上百种芯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于工业级芯片,汽车芯片的四大要求是:第一, 芯片是否具备高的温度适用性(从零下40 度到零上125 度),手机芯片只需要适应零下20度到40 度就可以;第二,长寿命。芯片从搭载上车,到整个车的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大概要保证15~20 年的寿命;第三,高可靠性。相比消费级或者工业级的芯片,安全和可靠性要求更高;第四,高性价比。这对车规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锐. 车载芯片:短缺之痛与未来之警[J]. 上海企业,2021(2): 61-63.

[2] 刘国民.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可从五方面强链[N]. 中国贸易报,2020-08-03.

[3] 数码人科技. 全球汽车芯片产能危机:迎来最好机会[EB/OL]. 百家号,2021.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8067510035496355&wfr=spider&for=pc

[4] zhuxrgf. 我国汽车芯片行业排名前十的企业[EB/OL]. 个人图书馆,2021.2,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210/07/10674139_961531036.shtml

[z] 南方科技君. 首款车规级7纳米芯片流片填补国内空白[EB/OL]. 百家号. 2019.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047285595808425&wfr=spider&for=pc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穆天宇,现任华晨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副总经理。拥有工学学士学位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2001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华晨汽车集团工作,曾任研发中心产品战略处处长,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集团发展规划部副部长,整车事业部副总经理。

主要从事产品管理、营销管理和战略管理工作,产品业务涵盖乘用车、商用车和共享出行。经历二十年来华晨自主品牌整车从前期立项、设计开发、上市营销、迭代升级的生命周期全过程。负责和参与新产品立项策划50个,新产品上市营销管理项目16个,市场客户调研项目44个,组织编写集团发展战略规划、出行业务战略规划,制定品牌内涵方案,参与建立战略规划体系、产业整合优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综合改革项目。当前工作的主要方向企业战略管理、产品战略管理、商业模式创新、汽车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