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呼其名乐开怀(随笔

文/石清华

“下去、下去,爷爷、爷爷,下去。”每次早中晚餐之后,孙子就叫个不停。他说的“下去”是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带他到楼下的各个场地去玩。

十五个月大的孙子很好动,在没睡觉的时间里,手脚不住、哭笑交替但大多以笑面对大家。每天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晚餐后一次到外面去玩几乎是固定不变的。家长觉得小孩子出去活动活动,对成长是有好处的,又可与许多不同的孩子交往,能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孩子的群体意识,所以不认为是娇惯,也喜欢带出去玩,尽管略显疲倦,但还是乐意去做。也许如此,“下去”叫起时,几乎是有求必应。

午睡后刚刚醒来,“下去”响起,奶奶谢承兰亲一亲绯红的双脸说:“乖孙子,穿好衣服才能下去呀,不然怎么下去呢?”孙子似乎听懂了奶奶的话,老老实实地让奶奶穿衣服。才穿好衣服就从床上爬下来,拿来他的鞋递到我手上,意思是叫我给他穿上。接着又把奶奶的一只鞋拿到童车边大喊:“奶奶、奶奶。”似乎是在催促奶奶快点,然后爬上童车坐好。我给他系好安全带后在客厅门口大喊:“谢承兰,快点。”“谢承兰,快来。”只有此时你才知道“婆婆妈妈的”含义:拖拖拉拉、言行不爽快。喊了几句谢承兰后,哪知孙子朝客厅里望着也跟着我喊:“谢承兰。”谢、兰两个字很清楚,承字不怎么明晰,但肯定是叫的三个音节。一般人是不大喜欢年龄小的、尤其是晚辈直呼其名的,认为这是对他人的不礼貌、不尊重。被叫之人往往是心情不爽,有时甚至是怒目相对、出言相伤:“你这个没教养的东西。”而我与老婆却满脸笑容:孙子会说三个音节的词了,我们不约而同地嬉笑着对孙子说:“石朝景,再喊谢承兰。”“谢承兰、谢承兰。”没错,是喊的谢承兰。这幼稚的歌唱多么动听,如勾魂夺魄的情话,又如旗开得胜的喜讯,直透心扉,有种飘然若仙之感。

孙子怎么突然会叫奶奶的姓名呢?可能是我平时习惯叫老婆的姓名,孙子听过很多遍之后已经熟悉,又处于鹦鹉学舌的阶段,别人怎么说,只要他能说的,也会怎么说,至于是什么意思,那才不管呢。从“哇”的一个音节大声地在人间报到后就“哇”“呀”“啊”地不断诉说着,说着说着又有了令爸爸妈妈幸福、心醉、甜美的词:“爸”“妈”。说得爸爸妈妈喜笑颜开,连走路的步子都变得更加矫健。到一岁时,已经能够准确、清楚地叫爸爸妈妈了,而且还明白了对象。词汇也渐渐地多了,“狗”“鸟”“不”“好”“冷”“热”等单音节词能跟着别人说。慢慢地成人指着人物教他说简单的双音节词,有的也能跟着说。因此,长辈们带他玩时,见到什么就告诉他什么,见到某些现象还告诉他为什么。有许多他不明白也不会说,有时长辈说得口干舌燥,他也不懂但自信不会是白费力气。有些说过很多遍之后,就能把词与人或物对上号。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看到芭蕉就用手指着喊:“芭蕉。”望到天上的飞机时大叫:“飞机。”火车开来时则向前跑:“火车。”看到年轻一些的叫叔叔、阿姨,年纪大一些的叫爷爷、奶奶,叫得别人满面春风。八月上旬生病去妇幼保健医院治疗,把看病的医生叫奶奶,那医生高兴得合不拢嘴;把打针的护士叫阿姨,护士笑嘻嘻地直夸奖:“真是个乖孩子。”有很多时候说的词是什么意思他不知道。如别人说“好吃”,他也说“好吃”,别人说“宝贝”,他也说“宝贝”。有一次他妈妈问:“石朝景,阿姨好不好看?”“好看。”“你可不可爱?”“可爱。”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又问:“石朝景,你需不需要去外边玩?”“不需要。”这个三音节词谁也没告诉过他,而且平时使用也不多,不知为何能用“不需要”,可能顺着妈妈讲的“需不需要”说的吧。不论是否明白,有一点是明确的:孙子已经会准确地跟着说双音节词,还能说有些三个音节的词了。以此推测:孙子跟着喊“谢承兰”只是与生俱来的、鹦鹉学舌阶段的本能外显,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谢承兰急忙跑到童车边,拉着孙子的小手:“石朝景,再叫谢承兰。”“谢承兰。”她笑得脸上都有了点红晕,一把抱起孙子,亲着两脸蛋:“我的孙子真乖。”

我试探着问:“石朝景,谢承兰是谁呀?”“奶奶。”

我们用童车推着孙子四面转悠、到处玩耍,似乎从来就没合拢过嘴,心里美滋滋的。

(2021年11月2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石清华(男),公安县向群中学教师。出身卑微,有幸长成,但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只好勤奋干事,踏实做人。胸无大志,交游平民,酸甜苦辣,离合悲欢,渗透于心。然盼其觉醒,努力上进。替己谋福利,为国尽忠诚。畅叙平民事,共享人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