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地名是特定地理实体的指称,是一定地域的标志。地名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指明它的类型,而且还常常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地名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又能折射出地理环境的特征,反映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人类对地理环境特征的认识。按地理特征命名的地名最为普遍,也是主要的地名命名方式之一。经过漫长的历史考验,具有地理性的地名存在的历史长,保存的数量多,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自古以来为人民大众喜用乐见。

一、地理环境因素是地名产生的重要物质基础

地名作为精神文化景观,与作为物质基础的地理环境(自然和社会)关系密切,很多地名的称谓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地理因子的不同,可将地名分为以下类型。

1. 地理位置类地名。居民点和城镇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根据生活和生产的需要选择自己的居住地,绝大多数是依山傍水,普遍以特定的地理位置来命名地名。我国古代就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水南为阴、水北为阳;山、河之东称左,山、河之西称右;高为上,低为下等示位称谓原则。以阴、阳,左、右,东、西、南、北,上、下,内、外等字来命名地名的很多。

位于山、河南北,取“阴、阳”二字命名的地名,如:陕西的华阴,因位于华山之北而得名;湖南的衡阳市,因位于我国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我国著名的古都洛阳市,因位于洛水之北而得名;辽宁省会,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沈阳,因位于沈水之北而得名;咸阳因位于九南麓、渭河北岸,山南水北均为阳,故称咸阳。

按自然地理实体为中心,取东、南、西、北方位的地名中,省名如:河北(在黄河之北)、河南(在黄河之南)、山东(在太行山之东)、山西(在太行山之西)、云南(在云岭之南)。县、市名如:山东的济南市,因在济水之南而得名;陕西的渭南县,因位于渭水之南而得名;安徽的淮北,因位于淮河之北而得名;湖南的衡东县,因位于衡阳市之东得名等。

取两地相对位置得名的地名中,东、西方位的如:广东和广西(由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演变而来)、江东和江西(由江东道和江西道演变而来)、东辽河和西辽河、东洞庭山与西洞庭山;南北方位的如:南京和北京、南川和北川、台北和台南、北雁荡山和南雁荡山。

“上、下”用于县级以下的地名居多,如:云南大理市的上关和下关。其上关古名龙首关,因位于洱海上源得名上关。下关古名龙尾关,因在洱海下游得名下关。上关和下关南北并峙,依苍山,傍洱海,自古称为天险,故称“关”。诸如此类的还有江苏高淳县上坝和下坝,为西通长江,东通太湖的起点;溧阳市的上兴埠、上沛埠;句容市的下蜀镇;丹徒县的上党镇、上西麓等。

2. 地形类地名。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以其命名的地名多种多样。表示地形的字如:山、峰、冈、丘、陉、阜、坪、坝、岛、屿等大量出现在地名中。

直接以山体名称作为县、市地名,如:鞍山市、衡山市、马鞍山市、平顶山市等。

省略“山”字以山体名作为县、市地名,如:山东峄县得名峄山,河南嵩县得名嵩山,山西五台县得名五台山,浙江的天台县得名天台山等。

以不同地形特征作为地名,如:内蒙古的赤峰市因城区东北角有一座赭红色的山峰而得名;湖北的黄冈市因位于大别山南麓的山脊而得名;河北的井陉县因位于太行山中段的断谷得名;山东的曲阜县,因平地隆起的地形在鲁境内逶迤七八里而得名;河北的阜平县,因境内少丘,相当平坦而得名。

我国海岸线很长,海上岛屿星罗棋布,以岛屿命名的地名不少,如辽宁的葫芦岛市,以葫芦岛得名;浙江的舟山县,以附近的舟山岛命名;广东的南澳县,以南澳岛得名等。

3. 物产资源类地名。研究这类地名,不仅有助于了解当地物产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而且对开辟新资源和考虑生产布局问题都有提供线索的作用。

以植物命名的地名,这类地名常以当地特产的某种植物得名,如:四川攀枝花市,因市内到处生长着一种叫攀枝花的多年生热带木本植物而得名;广东的东莞市,以居广东之东,境内盛产莞草而得名;江西清江县的樟树镇以盛产樟木而得名等。

以动物命名的地名,此类地名常以当地某种动物或动物栖息地而得名,如:东北乌苏里江河畔的雁窝岛,以大雁和其他鸟类在此处筑窝产卵而得名;鸟岛,以岛上栖息繁殖着一百多种鸟类而得名等。

以矿产命名的地名,如:金沙江、阿尔泰山以出产金矿而得名;四川的石棉,因所产石棉矿可选择性好,纤维绒长而得名;河北的磁县,因县西山中出产磁矿石而得名;浙江的海盐、四川的盐源、陕西的盐池,因生产盐而得名等。

有些地名虽不直接反映物产资源,但从地名的含义中间接反映了当地的资源。如:湖北的大冶,以冶炼场所而得名;河南的焦作,因煤炭资源丰富,焦炭制作而得名;河北的古冶,因生产铁而得名等。

4. 傍水类地名。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水的关系甚为密切,饮用、灌溉、舟楫运输、水力发电都离不开水。所以水源附近,必然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于是,在交通便利的河流沿岸或几条河流的交汇处便产生了城镇。这反映在地名上,则是以水命名的地名在世界各地到处可见。在我国以水体作为地名通名的用字非常多,如:江、河、水、川、泊、淀、泉、井、圳等。

以江得名的省、市、县地名,如:黑龙江省,因境内的黑龙江,江水色黑,蜿蜒如游龙而得名;浙江省,以境内最大河流钱塘江多曲折而得名;牡丹江市,因牡丹江而得名等。

以河得名的市、县地名,如:黑龙江的漠河镇,因漠河得名;河北的沙河市,因沙河而得名;甘肃的夏河县,因夏河而得名等。

以水得名的市、县地名,如:贵州的赤水市得名于赤水;河北的涞水县得名于涞水;河南的商水县得名于商水等。

以湖泊得名的省、市、县地名,如:青海省因省内的最大湖泊青海湖而得名;辽宁的本溪市以本溪湖得名;江西的鄱阳县因鄱阳湖而得名等。

5. 气候类地名。此类地名与地理方位类、地形类、傍水类地名相比数量较少,但却生动地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点,例如:

①以气温命名的地名。如:恒春,位于台湾省南部,受海洋的调节,最冷月均温为20℃,最热月均温为27℃,具有一年恒春的特点。温州,由于温州地处浙江南部沿海、瓯江下游的南岸,北有括苍、雁荡等山作为重重屏障,冬季北方冷空气不易侵入,夏季东南季风却可长驱直入,受海洋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温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一个四季温暖的好地方。

②以降水命名的地名。如:雷州,雷州气候有三多:雷多、雨多、空气中的水汽多。这是因为雷州半岛位于我国雷暴日数最多的中心地带,又经受东南季风和台风的影响,故平均每年有90天以上的雷暴日子。

③以风力、风速命名的地名。如:老风口,位于北疆准格尔盆地西部,塔尔巴哈台山脉与准格尔阿拉套山脉之间,地势较低,又处于东西走向的宽谷内,风力很大,最大风速可达十一级,并且刮风时间长,故名。

6. 地理景物类地名。这类地名是以地理实体的某种景色特点命名的,多形象生动。

以地理实体的形体命名的地名,如:台湾省的日月潭,日月潭分为两部分,东北部的面积较大,略呈圆形,如一轮红日,故名日潭。西南的部分较小,形如新月故叫月潭,二者合称日月潭;山西省的五台山,因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开阔,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广西省桂林市的象鼻山,矗立在漓江之滨,很像一只大象伸长鼻子吸取江水,故名。

以地理实体的色彩命名的地名,如:黄河,因河水含沙多,河水呈黄色而得名;青海,因青海湖水色深蓝而得名;贵州的赤水河,因河水流经红土地区,水色深红得名;新疆的火焰山,由白色砂岩组成,在烈日照耀下,状如火焰,故名。

以地理实体的声响命名的地名,如:江西湖口的石钟山,每当长江与鄱阳湖的水灌入石钟山的石灰岩溶洞内,水位上升的高度低于洞顶时,风兴浪作,水浪冲击洞顶、洞壁,轰然发声,回声激荡,响若洪钟,故名;四川涪陵的铜锣峡,是长江切割基岩而成,因江流湍急,声如铜锣而得名。

地理景物类地名中,有的颇富有描绘性,有的还伴以生动诱人的传说,例如:腾格里,过去人们不了解沙漠的形成,进入沙漠中,看见沙天一线,遥垂天际,沙子好似从天边飞来,这种现象称为腾格里。大蟒沟,传说有一天突然从山上下来一条巨蟒,窜进阳原县城东七八公里外的大蟒沟,山脚下居民男女老幼和鸡鸭鹅狗无一幸免,全被吞噬。这桩惨案惊动了天神,大蟒被处死。至今,这条蟒的“尸体”还蜿蜒在当地的山梁上,从此那条沟被人们称为大蟒沟。今天,地质队员用镐头刨开那“巨蟒”的躯体仔细观察,原来它是一条黄绿色的岩脉。

二、地名对地理环境的指示作用

地名作为个体地域的指称,能够反映当时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是一个地方历史的见证和记录,通过对地名的分析,可以恢复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原貌。举例如下:

1. 利用地名证明河道变迁。历史上每一条河流几乎都发生过或大或小的变迁,这些自然现象在地名的名称、分布等方面都留下了明显的印迹。例如,今日汉阳位于汉水之南,似不符合水南为阴,水北为阳的通则,为何?这是由于汉水下游改道之故。明代成化初年以前,汉水入江地点在今汉阳县之南,故名汉阳。宋代四大镇之一的汉口不是现在的汉口,而是现在汉阳的南市。自成化初年汉水改道,经汉阳之北入江以后,汉阳之名依然保留下来。因此,“汉阳”之名对汉水改道的史实提供了有力佐证。

2. 利用地名证明植被分布的变化。在自然地理各要素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剧烈、变化最大而又与人类生存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植被(主要是森林和草原)。古今植被,差异很大。例如,利用十万分之一的北京地形图上的地名资料,绘制一幅八十万分之一的北京地图,把凡是与植被有关的地名全部填入图中。成图后观察分析出:西山和军都山深山区主要是松、柏、檀、杨、椴等山地森林植被;近山地区则广泛分布着桃、杏、梨、栗、桑以及樱桃等经济林木;平原地区除桑、杏、枣、柳、榆、槐以外,还有如芦苇一类的沼泽盐碱植被。这幅图,既反映了北京植被的分布概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京地区植被在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变化。

3. 利用地名证明河岸、海岸线的进退。我国河岸、海岸线漫长、曲折,随着时代的变迁,河岸、海岸的进退变化也非常明显,这些变化在地名的名称、分布等方面,都可以找到足够的证据。例如:江苏省境内的长江江岸,常有伸缩坍塌现象,这个事实,可从地名搬家来证明。譬如,沙洲县的西北端有一小山名段山,原是长江北岸如皋县地,十五世纪以后,北岸迅速崩塌,南岸迅速伸长,到十七世纪,段山与南岸相连。由于段山与长江的相对位置互变,可证明长江江岸北坍南伸的演变情况。又如,珠江三角洲前端,有三灶岛、大小霖岛,在20多年前还是各自成岛,与大陆相隔约0.75公里。现在,冲积物已把这些小岛与三角洲连接起来。这一片的成陆冲积物平均每年约伸展35米,由于上述岛名的存在,可知珠江三角洲向海伸展的速度。

4. 利用地名证明矿产的分布。在我国,含有宝、冶、矿、铜、铁、锡、铅、坑、窑等字样的地名中,有些正是历史上的采矿点或冶铁场所,有些迄今仍有矿藏可采。例如,吉林省延吉县的天宝山(产铜、铅、锌),山东省招远县的金山(产黄铁矿),湖南新化县的锡矿山(产锑),河北的古冶山(产铁)等。这些地名,反映出当地在命名时或命名前是采矿的。了解其命名特点,不仅可以为寻找矿藏提供线索,而且可以了解过去矿产的分布和历史。

5. 利用地名证明地区的归属。我国地域辽阔,省份众多,地区的归属问题往往成为矛盾的焦点,但是,通过地名语源的考证和历史起源的分析,通常能够提供某些方面的证据。例如,中印边界争端完全是英国统治印度时期推行侵略中国的扩张政策造成的。有关地名的知识就能帮助我们弄清中、印边界东段、喜马拉雅山南麓所谓“麦克洪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区域的领土归属。1962年11月5日,周恩来总理就中印边界问题致亚非国家领导人的信中说:这个地区的地名大部分是用藏语命名的。例如,人们在这里把河叫做“曲”,娘江河叫做“娘江曲”;把山口叫做“拉”,色山口叫做“色拉”;把地方叫做“隅”,门的地方叫“门隅”。这里的行政设施是同西藏其他部分一样的,基本行政单位叫做“宗”,例如“中隔宗”、“德让宗”。

这些地名雄辩地向世界证明,中印东段边界有争议的地方是属于中国的。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地理环境中的诸要素,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特征、矿产资源及气候特点等,对地名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是地名形成的重要来源,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长期的流传性。通过对地名的研究,可以了解某些地理现象的渊源,分析、判断地名所指地域的时代特征、区域地理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地名的研究对地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文章作者:陈计兵

文章来源:《中国地名》2011年 第2期

选稿:耿曈

编辑:刘家瑶

校对:耿曈

审定:袁云

责编:吴雪菲

(由于版面有限,文章注释内容请参照原文)

往期精彩推送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