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新月 文/摄)宝爸宝妈上班了孩子谁来带?如何满足老年人多样的养老需求?一老一小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12月7日,南京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关注“一老一小”专场活动举办。上午活动聚焦儿童,从普惠托育机构到城市适儿化空间改造等方面介绍了南京成效和规划,并在现场发布了南京儿童友好地图;下午活动聚焦老人,从满足多元养老诉求到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

全市可提供普惠托位4065个,2025年入托率将超过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为群众办实事”儿童专场现场

活动现场,新手妈妈郭丹忧虑自己重返工作岗位后,孩子的照料问题。南京市卫健委妇幼健康处处长王芳称,目前,全市可提供普惠托育机构50家,普惠托位4065个。这些机构收费价格均低于同一区域的平均水平,位于城区的普惠性托育机构一般收费在3000元以下,周边区域一般在2000元左右。

与此同时,所有通过备案的机构在“我的南京”App上均已发布布点定位,方便宝爸宝妈快速查找。“到2025年,我们会实现‘一区一街镇一普惠’,超过30%的婴幼儿能够入托专业婴幼儿照护机构。”王芳说。

将对公共空间进行适儿化改造,现场发布南京儿童友好地图

“社区公园、游园、小型公共空间等开敞空间是儿童释放天性的重要场所,按儿童需要进行适儿化改造,把儿童视角深度融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南京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郑晓华表示。她提及,正在编制的《南京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2021)》中明确,公共空间满足不同年龄儿童的活动需求,并便于家长陪护,设置看护座椅等;保障空间安全性,采用绿色健康的适宜材质;设置富有教育启蒙意义的空间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儿童友好地图

南京目前在针对社区的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上已有一些实践和经验。据南京市妇联党组成员、市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玉梅介绍, 2018年开展的“微更新、微幸福”项目,首批改造19个儿童友好空间传递“儿童友好”理念;2019年以来,各区积极申报市级儿童友好空间共44个,下拨引导资金30万元;2021年启动“造访”最美儿童空间等。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发布了南京儿童友好地图,地图上呈现南京各区的适儿化设施,如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和公园等。

【一老】

“小江家护”“云慈南京”……多种力量温暖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为群众办实事”银发专场现场

据了解,在南京江宁有一种新的家庭照护模式,被称作“小江家护”,这是江宁区政府打造的养老服务品牌,为80岁以上户籍老人,低保、低保边缘残疾人,孤儿、监护无力儿童、监护缺失儿童提供一定时长的政府购买上门照护服务,还相继推出智能手环、银发助餐等项目。江宁区民政局副局长王津东称,自2018年以来,已累计开展上门照护服务160万次,开展助餐服务150万人次, 接听和拨打电话55万通,处理15名老人走失和2起烟感报警事件。

谈到养老问题,就不得不谈到老人吃饭的问题。餐饮等行业也加入到养老事业中来。现场,一家银发助餐企业代表吴玲娟介绍, “最明显的就是客流量和收益的提高,我们虽然让利了,但是也享受到了政策的红利,很多老人就更愿意来购买就餐。银发助餐开展两年半的时间完成老年人助餐近200万人次,单点最高服务960人次。”

南京市玄武区民政局打造了线上线下联动公益平台“云慈平台”,通过该平台,向全区60岁以上居民、困难群体发放平价消费券,他们可用消费券在云慈微信小程序上购物,平台产品在价格方面还普遍比市场价低近10%至20%。

时间银行、老年大学……助力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针对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现场也介绍了不少方式,比如时间银行。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时间银行是一种新型的互助养老模式,鼓励低龄老人和其他志愿者,为社区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服务时长可以储存,未来需要别人向自己提供服务时,再用这些储存的时间进行兑换,形成低龄扶高龄、一代帮一代的养老志愿服务模式。

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齐修社区时间银行服务点的志愿者李青介绍,就他们这一个服务点,目前智能培训就覆盖了齐修北苑、齐修南苑、明尚东苑、义德东苑四个社区。“我们针对老人有免费培训课程,安排5-7天的课程,教老人认识智能手机的基本设置以及基础App的下载、安装和使用,包括微信、医疗网上预约、挂号、付费,打车软件等。还会教老人如何识别网络骗子链接和诈骗电话。”李青说,“今年我们组织了3场,受益人数达约150人,今后此项服务还会继续推进。”

此外,南京诸多老年大学都开设了相关课程。比如,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由南京开放大学、南京市终身教育服务指导中心策划并开展了“百场万人”老年人学用智能手机专项行动。“目前全市全年累计开展培训活动1579场,累计培训老年学员51527人次。未来,还将老年人学用智能手机活动不断向基层延伸,不断提高老年人融入信息化的能力。”南京开放大学校长陈社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