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词曰:

说书唱戏劝人方,

三条大道走中央。

善恶到头终有报,

人间正道是沧桑。

以说书艺人的定场诗开篇,讲述古代两则行善积德而终获好报的故事。

笔者以为,善恶有报的说法与封建迷信无关,它更在于告诉人们知敬畏、莫作恶。

中国人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先生在《纯粹理论批判》中说:“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对它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的魅力之情就愈加充实我的心灵,一是头顶上的灿烂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律令。”

说来说去还是一个意思,人应该有敬畏、知进退。

(上)结草的由来

成语“结草衔环”是一个并列式词组,来自两个历史故事。

先说“结草”。《左传》记载,公元前594年7月,秦桓公发兵攻打晋国,以报复晋国消灭并侵吞了潞国。

按说潞国国君婴儿还是晋景公的姐夫,但问题是婴儿虽然是一国国君,但人如其名,在权臣酆(feng)叔面前还不如个小孩子。不仅自己的老婆也就是晋景公的姐姐被酆叔诬陷杀死,连眼睛被酆叔打伤,都不敢吭一声。

晋景公看不下去了,打狗还看主人呢。公元前594年6月,景公派大将荀林父和魏颗领兵,直取潞国。

酆叔带兵据于曲梁,被晋军一阵杀败,酆叔撒丫子逃到卫国。而此时卫国和晋国交好,看到送上门的“肥羊”,卫人也没客气,直接绑好送到晋国,被晋国人一刀来了个痛快。

欺负自己的酆叔死了,但国家也没了,再加上老婆也死了,心灰意冷的婴儿选择了自杀。

秦国人不答应了,派大力士杜回带兵讨伐晋国,兵驻辅氏(今陕西省大荔县)。

这一天,晋将魏颗和杜回交手,就在魏颗气力不支的时候,忽见一个老人用草编的绳子不停地套杜回的脚。杜回是步下将,作战时不用车马,脚脖子被人一套,一个趔趄摔倒在地,被魏颗生擒活拿,立下奇功一件。

当晚,魏颗在梦中又见到了那个老人,老人说:“我是你所嫁的女人的父亲,你采用你先人清醒时候的命令,所以我来报答你。”

原来,当初魏颗的老爹魏武子魏犨(chou)有一个心爱的小妾,虽然没生孩子,但魏犨对她百般疼爱。魏武子生病时,特地把魏颗叫到身边说:“我死后,你一定给她挑个好人家嫁了。”魏颗点头答应。

后来,魏武子病重,在弥留之际,又把魏颗叫到跟前说:“我要死了,唯一舍不下的就是这个爱妾。我死后,你一定让她为我殉葬,让我九泉之下也有个伴儿。”

但是魏武子死后,魏颗把小妾寻良人另嫁。有人质疑他违背父命,魏武子说:“这才是父亲头脑清醒时候的话,病危时候的话是糊涂之言,不能采信。”

(下)衔环的传说

衔环的传说,来自南朝梁吴均著录的中国古代神话志怪集《续齐谐志》。

《续齐谐志》说:东汉初年,弘农人杨宝生性慈爱。九岁那年,他华阴山上看到一只黄雀被鸱枭抓得伤痕累累,掉在树下,被蚂蚁围攻。杨宝动了恻隐之心,把黄鸟抱回了家,放在巾箱里,用黄花喂它。

在杨宝的悉心照料下,黄鸟羽翼渐丰。有一天,黄鸟绕堂哀鸣后飞走。当晚,杨宝正在读书,一个黄衣童子向他拜谢,并给了他四个白玉环说:“我是王母娘娘的使者,在出使蓬莱的路上被鸱枭抓伤,感谢你救了我。送给你四枚玉环,可保佑你的子孙位列三公,并这白玉环般洁白清廉。”

史载: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皆官至太尉,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为后人所传诵。其中,杨震就是那个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为由不受礼金而闻名古今的清官,《后汉书》专门为他作传。

国学经典欣赏: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及雒,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左传•宣公十五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