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

不一样的阿斗

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了诸葛亮作为自己的参谋,而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为刘备作战的胜利做出来不少贡献。虽然身为一介谋臣,但诸葛亮却对刘备忠心耿耿,即使是在刘备死后也专心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刘禅在历史上一直被称作“扶不起的阿斗”,但他是否就真的像世人眼中的那样愚钝昏庸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其实,刘禅并没有父亲那样的军事才能,历史上少有对他正面的评价,甚至还有扶不起的阿斗之称。虽然刘阿斗在政事上显得十分昏庸无能,也没有十分突出的建树。甚至在刘备死前他还告诫诸葛亮:如果阿斗不能治理好政事的话,诸葛亮还可以废除阿斗,自己处理政事。但诸葛亮却对他忠心耿耿,没有任何想要谋权篡位的意图,专心辅佐着刘禅。

虽然刘禅在世人眼中一直保持着一个傻乎乎而昏庸无能的形象,但当他在诸葛亮死前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却展现出了刘阿斗不同寻常的一面。在诸葛亮临死前,刘禅这样向诸葛亮发出疑问:“倘若你死后,你的儿子应该怎样处置。”原来,刘禅这是在担心诸葛亮的儿子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才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诸葛亮听到这样的疑问之后,机智的诸葛亮自然也听出了刘禅的弦外之音,他也意识到其实刘禅并不傻,反而他似乎一直在装糊涂。与之相反,刘禅也是因为害怕诸葛亮会对自己不利,害怕诸葛亮影响到自己的地位才一直装傻装糊涂。刘禅在世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糊涂的一面最重要的还是为了要保全自己

忠心耿耿诸葛亮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的一生都奔波在为刘备效力的路上,而为了维护刘备的权益,诸葛亮也为此鞠躬尽瘁。倘若没有诸葛亮在背后的帮助,刘备也难以在三国的竞争中独霸一方。因此,刘备在生前就对诸葛亮十分重视,临终之时还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交到了诸葛亮的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为与刘备一起南征北战的元老级人物,诸葛亮在朝堂上的地位也是极高的。在朝廷之中,大多数都是曾经与诸葛亮一同出征作战的功臣们。在这些人的眼中,宰相诸葛亮的地位是仅次于刘备之下的,对于他的才能也是十分认同,因此,诸葛亮在朝堂上的地位是极高的,虽然只是一朝宰相,但在大臣的心中,诸葛亮的地位却远远高于那个默默无闻的阿斗。

诸葛亮在朝廷上拥有的地位也使得刘禅感到畏惧,但因为诸葛亮是父亲刘备生前的亲信与心腹,刘禅也只能默默忍受着。在刘禅的眼中,诸葛亮是高高在上的,他的威严也是不可侵犯、无人能及的。或许这就像一个小孩子对于父亲威严的畏惧那样,在诸葛亮对朝廷的管控之下,刘禅也深知自己能力不足,时时刻刻担心着自己会被赶下皇帝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终嘱托,位高权重

况且在刘备离世之前,他就深知自己的儿子刘禅不会有太大的出息。刘备也不放心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事业交到刘禅的手中,他担心刘禅会毁了自己的事业。所以在离世前,刘备还特意交代诸葛亮要帮助刘禅整理国家政事,倘若刘禅真的无所作为的话,诸葛亮大可废除刘婵,自立为帝。

刘禅对于父亲刘备留下的话自然也是有所耳闻,他的心里知道自己让父亲失望了。刘禅也知道自己资质平平,无论是才能还是品德,他与诸葛亮都是相差极大的。但事实上,诸葛亮却在辅佐刘禅的事情上也鞠躬尽瘁、忠心耿耿,甚至在后人的眼中,诸葛亮的这一份忠心似乎还显得有些愚钝,这无疑是一份愚忠。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为了收复失地,巩固蜀汉统治而亲自帅兵北上,可谓是为了国家大事亲力亲为。但或许诸葛亮的这一份忠心并没有被刘禅放在眼中,反而他却不知道感念诸葛亮立下的汗马功劳,小肚鸡肠地时时刻刻提防着诸葛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深情袒露出了自己的真心,“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之前,事无巨细,把治理朝政和任用贤臣的事情都细细向刘禅交代。而对于自己讨伐战乱收复失地的事情,诸葛亮则鞠躬尽瘁,他拥有着一颗想要迫切为蜀汉完成统一大业。诸葛亮亲自带兵北上,可见他满腔热血,虽然他曾经只是一个谋臣,但如今的三国形势和阿斗在政事上的无能却让他不得不亲力亲为。

出师未捷,话里有话

诸葛亮毅然出师,但刘禅却没有感念他的忠心,反而对他处处提防,可见刘禅也不免有些小肚鸡肠。在听到刘禅提出的问题后,诸葛亮的心中未免也凉了半截,原来刘禅在自己面前装傻是害怕自己威胁他的地位,害怕自己与他抢夺政权。

诸葛亮自然也是识趣的,他深知刘禅是害怕自己的后代会对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胁。诸葛亮回答到:“不劳陛下费心,臣家中尚有八百桑树,可以养活他。”听到诸葛亮这样的回答,刘禅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诸葛亮死后,刘禅便很快撤出了他的官位,把朝政大权重新收回到自己的手中。之后还将他的女儿嫁给了诸葛亮的儿子,这不仅仅拉拢了人心,反而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自身的权力,这样的举动无疑是十分明智的。

或许历史上“扶不起的阿斗”是机智的,他在诸葛亮临死前提出问题,为自己扫清了威胁,将朝政大权重新收回自己手中。诸葛亮也原以为阿斗无德无能,而当他听到阿斗对他提出的问题后,他才意识到原来阿斗也是有头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