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佛法的道理,相信哪个人都懂一些,也能说出一些名堂来,有的时候说的还挺好,可是遇到具体事的时候,就会发现:知道总是简单,做到太难。
道理易懂,习气难除,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没事的时候,都觉得自己修的不错,仿佛成佛作祖也不在话下,但是境界一来,无明火起,种子爆发,瞬间烧毁功德林。这时候才知道,自己其实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凡夫,修行,难就难在这个地方。
庵提遮女问文殊菩萨:“明知生是不生之理,为何却被生死之所流转?文殊菩萨答:“其力未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就说简单的两个词:看破,放下,即使不学佛的世间人,也经常挂在嘴边,也能说出一番道理,但是真正能够看破放下的又有几个呢?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道理都明白,但是境界到来的时候,谁又把它当做虚幻了?都看得实实在在,心随境转而不自觉知。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除了极少数大根器的人能顿悟顿证外,绝大多数都要在事上渐渐修、慢慢磨,因为习气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是多生历劫累积起来的,所谓“积重难返”。多生历劫以来我们着相惯了,因为着相就会造业;因为造业就会受报,从而导致六道轮回循环不已。
现在我们有幸得到人身,并听闻佛法,能够按照佛陀的教诲修正我们的身心,那就需要通过艰苦不懈的修持,把听来的道理,变成自己的行动,从而彻底改变生命。这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需要在正知见的指导下,常年累月,精进不懈地用功,如果仅仅是在道理上浅尝辄止,那是没有什么太大作用的。
好比开车,在驾校学习理论,感觉好像都明白了,但是真正开车上路,就会知道根本不是那么简单,装着一肚子的理论,开车反而不如一个不识字的老司机,理论与实践总是存在着差距,道理是道理,怎样变成自己下意识的行为,需要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捷径,只有靠一点一滴,一朝一夕慢慢的积累,无数次屡败屡战的坚持,才能办到。道理不在于知道的多,也不在玄妙,最重要的是知道一句就做到一句,这样才可贵。
可以问一下自己:在面对实实在在的境界时,自己这一念心是怎样的?有没有跟念头跑?是不是随境界转?会不会因为别人一句话就发怒?为了一件小事就挂碍半天?还有什么是自己放不下的?什么是自己最讨厌和最喜欢的事?如果经常有,说明功夫还不行,心还是不平等。
可以从顺逆两个方面考察自己:一切都如意的时候,什么状态,是否忘乎所以,有没有出离心?在事事不顺,遇到障碍的时候,这时候自己什么状态,有没有怨恨烦恼,是不是烦躁不安?假如心里还有不平等,还有烦恼挂碍,那就是还没有空掉,还需要继续用功。
慧律法师讲的,静中功夫十分,动中才有一分;动中功夫十分,睡梦中只有一分;睡梦中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临头,又只有一分,可见修行之不易,不可掉以轻心。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功夫要用在平时,多观照,多打坐,增加定慧力量,平时刀磨的快,事到临头才能锋利,快刀斩乱麻。遇到事情要第一时间提醒自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现在正是用功的时候,不要着相。假如能随时保持这样观照的话,其实修行也没那么难,难就难在总是忘记,那就只能“生处转熟”,多多提醒自己,以期习惯成自然,这样观照才会得力,修行才真正上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道理懂不代表能做到,要真正做到才算数,要在现实生活中,对境练心,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净化身口意,要把佛法的道理落实在每一个当下,这样用功才有把握,同修共勉!
个人学习心得,仅供参考,请以佛菩萨经论和祖师大德开示为准!
点击下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添加好友,防止失联
药补不如食补,预防胜于治疗。中医强调“治未病”,通过饮食与调理,预防疾病,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养生与治病的最高境界。
中药材讲究“道地”与“炮制”,不同产地和不同制作方法,直接影响效果。
健康无价,靠谱最重要。推荐几款养生佳品,真材实料、高性价比,拒绝暴利不忽悠。古法制作、原产地供货,让您买的放心、吃出健康!
温馨提示:建议根据自己体质情况,选用合适产品,以获得最佳养生效果,如有不明,可扫描上方二维码咨询。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