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当中,批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仓库管理而言,落实批次管理的核心就是围绕库存展开的,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如何将批次管理纳入到日常的库存管理中发挥其作用。

先谈谈批次的识别与定义

企业要想对库存进行严格的批次化的管理,首先就要识别批次的主要特征,以及每个特征的服务目标,然后才注意对这个特征进行管理。

在批次上,要能够识别该批次商品的进货时间、进货单单据号、供应商、进价等项目,这样就可以在后期查询库存时,明确商品的具体来源。

在批次上,要能够识别该批次商品的包装信息,包括包装规格、包装条形码等项目,这样在后期入库上架、出库等业务处理时,根据包装规格来进行计算。

在批次上,对于管理保质期的商品,要能够识别该批次商品的生产日期信息,包括生产日期、到期日期等项目,这样就可以在收货、配送出库、销售出库等业务处理时,自动判断商品保质期和保鲜期,并执行先进先出了。

对于一些特殊类别的商品,在定义批次时,还要进行特别的识别。如对于药品,则需要严格管理其批号,利用批号就可以识别其生产日期、生产厂等各种信息;再如对于某些电子类产品,需要严格管理其序列号(串号),这样就需要在批次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细管理到每个商品,也可以说是每个商品都是一个严格的批次。

根据以上对批次的可识别项目的要求,在定义一个批次时,一般商品要根据商品的进货单、进价、生产日期、包装规格等项目来进行区分,只要其中一个项目不同,就识别为不同的批次;对于特殊商品,则要根据特殊项目,如批号、序列号等,进一步区分批次。

结合到库存管理,批次是如何发挥其作用

在仓库,要进行严格的库存批次管理,才能有效地对多品种的大量库存进行有效管控,从而尽量地减少库存的偏差和盈亏发生。

管理基础

在配送中心内部,要对仓库、大区、货架、仓位进行严格的定义,然后在此基础上,识别所有的功能区域(存储区、拣货区、加工区、退货区、集货区、越库区等),并对应到每一个仓位。

对每个商品包装进行定义,识别商品包装和托盘之间的关系,即一个托盘上存放商品包装箱的段数(存放层数)、面数(每层存放件数)、总件数(段数*面数),这样商品进货时,就可以自动计算商品包装所需要码放的托盘数。

在商品进货时,自动识别商品批次,并记录生产日期、包装规格等信息,然后在各种出入库业务中,都按照规则处理批次库存。

在商品入库上架后,要严格定义出入库业务发生的仓位、商品、数量等信息,这样就可以严格管理到仓位库存了,而且,仓位库存和批次要结合起来进行统一控制。

为了后续业务的正常处理,配送中心要求一个商品的两个批次,不允许存放在同一个仓位上,特别是需要管理保质期的商品。因为如果发生一个商品两个以上批次在同一仓位上时,需要人工在出库时,判断商品的生产日期进行先进先出,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差错。

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考虑将RFID技术应用到库存管理方面,这样每个批次的商品,从生产出来就安装了RFID标签,用来比较了商品的批次,这样生产企业、中间渠道、终端零售企业等各个环节,都可以利用这个设备来进行严格的批次控制。

批次处理流程

在配送中心中,所有的出入库业务在处理时,都要以仓位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实现批次的处理。

在进货时,识别商品的批次,并增加配送中心的总库存。大多数配送中心规定,超过商品保质期天数1/3的商品,就不允许进入仓库了。

在入库时,根据商品的存储要求,不同的批次根据数量计算出所需要存放的托盘、仓位,在最终入库上架后,每个仓位上的商品库存,就能够准确识别出商品的具体批次来。

在移库时,定义商品的出库仓位、批次、数量等信息,然后定义入库仓位,这样就将出库仓位上的商品批次和数量信息,转移到入库仓位上了。

在配送出库时,严格识别出库仓位、批次、数量等信息,这样在出库单上,就可以明确冲减商品的批次库存了。

在加工时,首先从存储区领料到加工区(移库),将商品批次库存转移到加工区仓位上,然后执行加工,此时,需要冲减原料的批次库存,产生产成品新的批次库存,包括包装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等信息,最后将加工后的产生品再移库到存储区或拣货区,准备配送。

在盘点时,严格清点每个仓位上的商品,对存在差异的情况则识别为盈亏,盘亏商品则根据仓位、批次、数量等信息,确定少的哪个批次的商品,进行批次库存冲减;盘盈商品则需要确定商品的包装、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产生新的批次信息,形成新的批次库存。

在门店退货时,当商品拉回到配送中心,如果在门店就能够识别商品的批次的话,则不需要再次识别,反之则要进行认真的识别,重新确定商品的包装、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产生新的批次信息,形成新的批次库存。

在退货给供应商时,严格识别出库仓位(可能是退货区)、批次、数量等信息,退货后,就可以明确冲减批次库存。

以上介绍了配送中心主要业务的出入库处理要求,其它出入库的业务可以参照这些模式进行。

先进先出的实现

配送中心进行批次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商品的保质期和保鲜期,使每一件商品都能够得到控制。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在批次的处理上,进行商品批次的先进先出。

首先,配送中心在进货时,严把生产日期关,不要使超过保质期1/3的商品进入配送中心。

在大多数配送中心的仓库中,包括常温库、恒温库(从冷藏库到25℃恒温库等多种情况),里面存储的需要管理保质期的商品,都要在管理批次的基础上,进行先进先出的实现。

在实现时,是按照商品的生产日期来进行的,每次出库,都由系统自动根据生产日期排序,优先出生产日期早的商品,依次安排出库。而拣货操作人员,则必须严格按照系统的指导去操作,从而保证先进先出的有效性。

在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超过保质期2/3的商品再配送到门店(特殊情况除外),所以在商品保质期快要到2/3时,要给仓管人员及时的提醒,尽早安排特殊处理。

对于一些特殊的可以冷冻保存、冷藏保存的商品(以生鲜商品为主),如肉类、冷冻鱼类、冰淇淋类等,在冷冻冷藏保存期间,其保质期天数可以延长。此时,在这些商品进入仓库时,保质期天数给予一定的锁定。但为了保证商品的鲜度,也要尽量确保商品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来出库。

对于不管理保质期的商品,如纸张、塑料制品、电器等,也要尽量保证先进先出,以确保商品生命周期的鲜度。此时,一般的要求是按照商品进货日期的顺序,进行先进先出的处理。

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商品不按照先进先出的方式来出库,而是采用其它方式。

一种方式是后进先出,如两级配送中心的情况下,企业为了保证二级配送中心中存储商品的鲜度和库存周转的有效性,在针对其的配送出库时,会选择按生产日期后进先出来处理。

另一种方式是指定批次出库,就是管理人员根据特殊需要指定某些批次库存单独出库,如某个批次单独进行了拆零处理,而这批拆零的商品需要单独配送给某些门店,就需要指定批次出库;再如门店退回的特定批次,需要转配给其它门店,也需要指定批次出库。指定批次出库,一般和指定功能区域出库是结合起来实现的。

来源:仓库社区

注:文章及图片除原创外均精选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意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货之家专业提供:保税仓储、进口报关、跨境货源、海外仓储、国际物流、跨境平台、跨境购汇等定制一站式跨境进口无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