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汉首张同名专辑发布。我喜欢专辑文案中提到的“细火慢煨”,我也喜欢专辑中的曲目《独角兽》。在我看来,前者代表着整张专辑的气质,后者则是在讲专辑的属性。

气质是说,相比于迫切感,《许光汉》给我的感觉更多是轻松自如,其中10首歌曲,每一首都散发着“慢下来,沉下去”的气息,有种手艺人潜心打磨的意味。它们没有要立刻抓耳的企图,相反,都在以婉约内敛的方式给听者提供听赏体验。属性则是说,专辑整体风格是诉求个性的,没有盲目的潮流倾向,而是在独特性跟区别化方面做足文章,在创作跟编曲上都在积极回避“口水化”。由此就出现了诸多富有新意的尝试,留下颇为惊喜的记忆点。

当然,气质也好,属性也罢,最终归属都是许光汉。正如专辑的命名,这确实是一张高度本色化的作品,无论是创作还是制作都在为突出许光汉个人的特质而服务。巧妙的是,面对大众对于许光汉歌曲已然产生出的预设印象,专辑并不是盲目地去迎合,它选择的是积极突破。这里面的音乐自然会是充满浪漫感,富有神秘色彩,情意绵长……但在此类关键词基底之上,歌曲试图实现丰富效果。

这说的是,相较于消费许光汉积累下的口碑,专辑《许光汉》在探索全新的可能性。这里面他的角色已经超越简单的偶像歌手,更接近于持续挑战自我的独立音乐人。正如专辑封面所示,并不是以许光汉优质的正脸形象作为“招牌”,视觉设计大胆以“乱码重复的意识形态概念”挑战着我们的视觉感官,颠覆着常规理念,显现出许光汉的创想性跟实验性。

歌曲《独角兽》的内容关注的是都市生活中格格不入,离群索居的人,发出“让我独自回到/我的森林”的内心呼唤。而于音乐层面,这首歌曲的象征意义体现在:以创造“独角兽”的思路开辟“小众”路径,抵达不一样的风景。

具体是如何做到的?按照我的理解,最起码有以下三个维度的尝试。

首先,人声。作为歌手,人声势必是辨识度的核心。许光汉的人声自带记忆点,浪漫、敏感、甜蜜。制作人陈建骐老师显然清楚“许光汉的声音”在听者心中意味着什么,专辑中他就有意识强化为许光汉人声的质感,在总体大都会流行氛围里,促使他的声音尽显磁性与感性。不过说实话,如果只是单纯还原我们印象中的“许光汉的声音”,相对会显得平庸。所以,专辑《许光汉》真正在做的其实是,拓展人声表现力。

一方面,为许光汉的演唱设定好充分发挥的场景,他的声线音色里磁感充足,整张专辑所设计出的Chill-out氛围基调恰好可以让这般磁感在空间化的声场中散发出更为梦幻的魅力。另外,他的演唱方式是随性自然,由此与弛放的音乐产生紧密呼应,若即若离,若隐若现。一旦与音乐形成奇妙套叠,人声就会展现出无限的张力,萦绕在脑海里,弥散在空气中。

另一方面,让许光汉的人声抽象化。我是说,专辑歌曲里很难捕捉到人声的具体形态,因为它变幻无常,毫无定式。《出戏》中飘逸梦幻,《你残忍可爱的傲慢》中跳跃轻盈,《一派轻松》中倾情真挚,《Soufflé》中松弛绵柔,《独角兽》中忧郁脆弱,来到《一日》中则是温婉深情……按照曲目顺序体验下来,你会感受到许光汉人声的N个侧面。如此一来,在听感体验上专辑很好地避免了审美疲劳的问题,彻底让人声立体化,进而也就让情绪跟情感形成动态变化。

如果说听专辑有收听“午夜电台”的熟悉感,那么许光汉的人声则是让这份熟悉中有了实时更新的新鲜味道。

其次,风格。怎样来定义这张专辑的风格?Pop?但又不仅于此,当你听到诸如《出戏》中的Chill Pop,或是《你残忍可爱的傲慢》里的Art Pop,亦或是《想去哪》里的Dream Pop时,你会意识到,在流行的总体框架里,专辑中歌曲是在向不同的重点发力的,其目的必然是在保持统一风味的同时,实现多样化的具体细节。

统一风味即是Chill-out,无论包容怎样的细节元素,歌曲均是在营造弛放舒展的音乐形态。主体采用Downtempo的节奏,编曲倾向于极简逻辑,包括许光汉“如常叙事”的演唱方式,这些实际措施都保证了最终呈现出的音乐是清新的,朴质的。特别像是在《一派轻松》这般强调真实乐器音色的歌曲里,根源色彩的Chill感觉就更为清晰。

将细碎风格元素打造成易感的整体感觉,这或许就是专辑《许光汉》所注重的音乐内核。所以,与其去探求特定的风格不如放心享受Chill的风情。这是在迅疾都市节奏中为我们提供的暂时脱离嘈杂紧迫的出口,歌曲《Soufflé》中反复唱到“今晚来点Soufflé”,不就是在告诉我们,努力放松,卸掉重负,沉浸在此刻闲适。

当然,专辑是重视风格确认的。这是塑造许光汉歌手角色的关键,可以看到,歌曲涉及到不同音乐的呈现形式,有典型的流行音乐作品,也有基于Band Sound的独立音乐范式,如此就能够解锁出许光汉的多元能力。某种意义上来讲,专辑《许光汉》是一番隆重的开始,它的意义是奠定其往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从专辑歌曲的具体表现来看,许光汉未来完全可以兑现更多期待。

最后,内容。仔细看专辑的幕后创作团队阵容,不夸张地讲,几乎集结了华语乐坛你所知道的知名词曲作者,可谓是“梦幻豪华”。此处倒不是想格外强调参与音乐人的名气,而是为讲明,十首歌曲从内容层面保证了丰富,不同的构思逻辑,不同的主题表达,不同的手笔风格,这些都让歌曲从内容上纷繁多彩,这里的内容即包括音乐内容也包括文本内容。

音乐创作上是讲求特色的,旋律轮廓的平缓铺陈,是在呼应Chill-out的风味,同样也是在贴合许光汉自身淡雅的性格。文本创作上也是讲求态度的,特别是比如《独角兽》这样的作品,在看似舒缓的叙事行进中输出着强烈的个体意识,“让我独自回到/我的森林”,态度的显露从来都不在于声量跟气势,而是倚重坚定程度。虽然口吻温和,但表达是无比坚定。

那么,专辑要锁定的态度究竟是什么?我体会到的是,守护自己的世界,做一个“独角兽”。

专辑里所有环节所具备的非常规特点都源自这种态度。不过,鲜明态度并未造成接受度层面的区隔。专辑《许光汉》谈论的都是都市人群有所体悟的内容,都是我们所面对的日常现实,有爱情关系中的互动,也有现代生活里的沉浮,总之是在内容层面跟我们构成联结,如此就顺畅产生共鸣。至于到底如何进行解读,这个选择留给了各位。也就是说,专辑只提供体验的可能,绝不强行给予确定的答案,这也是为什么歌曲都进行大量留白的原因所在。正如歌曲《想去哪》里“随选目标顺着路牌前进……”所提供的参考,不必强求结果,顺着心意而去就完满。

不强求结果,顺着心意,这本质上也是专辑《许光汉》的精神内核。我看不到任何刻意为之的手法,也听不出任何粉饰的迹象,有的只是放松听赏的体验,以及,自由享受音乐的状态。专辑全程有着一气呵成的润顺感,而作为演绎者的许光汉,则展示出即兴般的生动活力,在跟音乐热情互动的过程中,倾诉感受,表明态度。

毫无疑问,专辑《许光汉》是成功的,在于成功打造出优质耐久的音乐作品,更加在于成功塑造出许光汉的音乐个性:邻家感中不失棱角,温情中蕴含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