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1 19:3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匡丽娜 实习生朱 莹)《重庆日报》

什么样的人能称为“英雄”?是战场上视死如归的将士,还是江湖中重情厚德的侠客?是纪念碑下的忠魂还是走出战壕回归现实的普通士兵?……

“向我开炮!向我开炮!”经典影片《英雄儿女》主要角色———王成孤单一人奋力阻击美国侵略者时,伴着激昂的背景大合唱,加上画龙点睛的男声诗朗诵,到王成奋力一跳完成最后一击,美国侵略者脸上现出的极度恐惧和绝望的表情,给人心灵以强烈的震撼!这就是我们的英雄!那句“向我开炮”表达出的大无畏精神,深刻地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作为这部经典电影的插曲———《英雄赞歌》也成为那一代人耳熟能详的歌声。

英雄是文艺创作者笔下喷薄的激情。1952年3月初,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组人员换上了军服,伴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踏上了满目疮痍的朝鲜土地。1953年8月,作家巴金为搜集更多的英雄事迹,体验生活,第二次赴朝鲜采访。根据志愿军某团六连副指导员赵先友和通讯员刘顺武两人真实的事迹,巴金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团圆》拍摄了故事片《英雄儿女》,并由刘炽作曲,毛烽、武兆堤作词,为《英雄儿女》录制了这首令人荡气回穿衣搭配卸妆哪种胶原蛋白效果丰好胸美颈霜哪个好眼线做什么运动减肥最快肠的《英雄赞歌》。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每当这首气势磅礴、振奋人心的《英雄赞歌》唱响,人们的心中禁不住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主义精神,一种压倒一切敌人,决不向敌人屈服的精神,以及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骨肉之情,鼓舞了那一代人奋发努力,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康庄大道。

如今,《英雄赞歌》流传了几十年,可它依然魅力四射。英雄不仅是文学家笔下生花的光辉形象,而且是根植在我们13亿人心中永不磨灭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5·12”汶川大地震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像王成精神一样,鼓舞了13亿人的士气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发出了时代的强音,成为了永久的记忆。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每个人心中,那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不怕困难、敢打硬仗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坚韧果敢、勇于胜利的奋斗精神……他们用自己的汗水、鲜血,甚至是生命,赋予“英雄”这两个字神奇而伟大的力量。这就是《英雄赞歌》的魅力所在,也是这个民族的脊梁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英雄儿女》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英雄儿女》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