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郑议和这场闹剧结束之后,被戏弄的清廷恼羞成怒,准备发动反扑,而居于厦门的郑成功也有意扩大自己的控制区,1655年六月,前提督黄廷统辖戎旗镇、左右先锋等共十二镇(大约一万人左右)由漳浦、诏安南下潮州,八月,明军包围揭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军

广东的绿营兵相对于福建来说,在名义上数量更多,此时还有尚可喜、耿仲明二藩,所以在纸面上广东清军的实力是十分雄厚的,但这也只是在纸面上,而且还是那个要命的问题,兵力分散,各府兵力也就是两千到三千人之间,一县之兵平均500人左右,还会有一些乡勇助战,当然啦,即使是这样,一县之守军也不会超过千人。而且揭阳在郑军进攻之前,还遭到了暴雨的袭击,城墙有一部分遭到冲毁,形势十分危急,为此,揭阳官员向驻守潮州的潮州总兵刘伯禄求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不只有绿营兵,还有汉军八旗。

刘伯禄有关这个人的具体生平没有查到,应当是原江北四镇旧将,原先跟过刘武元,在赣州大战金声桓、李成栋,后来调到潮州为总兵,潮州府的兵力其实是相当薄弱的,按照顺治八年的记载“潮州府:总兵官一员。马步兵二千名。分为左右二营。中军兼管左营游击一员。兵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右营游击一员。兵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镇标旗鼓守备一员”如此贫弱的兵力按理说是很难抵挡住郑军的进攻的,但是在当时的广东还有耿继茂、尚可喜这两个清朝藩王二人的兵力加在一起也有两万之众,所以刘伯禄先向广州一带请求援军,凑了大约2000人的机动部队,饶平卫总兵吴六奇(兵力1000人左右)也出兵协同作战,清军援兵的总兵力不会超过3000人,即使是算上揭阳守军,也不过40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军。

所以,如此薄弱的兵力对阵郑军十二镇之兵似乎有点以卵击石的感觉,事实也确实如此,八月十三日,在排浦埔扎营的刘伯禄向郑军发动进攻,结果双方交锋只一合,清军就被击溃,郑军“生擒伪中军一员”,斩获首级七百多颗,也就是说清军被阵斩的数字在700人以上,刘伯禄本部参战人数才2000人,即使加上吴六奇的兵力也不会超过3000人,这一下子有700人被杀(700人是最低的数字),如果再算上伤者,清军的损失已经达到了三分之一,刘伯禄带着残兵仓皇逃回潮州,吴六奇则退到汤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军步兵。

几天之后,也就是八月十八日,刘伯禄再次纠集惠州、程乡以及尚、耿二藩的部分军队,共计万余人,再次来援救揭阳于揭阳莺爪花埔列阵,郑军“各镇无不争先鼓勇,齐逼其营”与清军交锋只两合,便又将清军击溃,追击杀死了1000多人,刘伯禄再次战败,被迫退回潮州。刘伯禄在短短的几天之内被多次击败,士兵被杀数千人,这极大的震撼了揭阳县城的清朝官员以及守军,九月份残余的守军从城门中冲出,到汤坑和吴六奇汇合,吴六奇索性带着这些人退回到自己的老巢饶平卫固守,到九月十二日,普宁,澄海等潮州周围的县城向郑军投降,潮州清军陷入了一场巨大的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穿“明甲”的明军。

从前经常听人说,郑成功军是水战天下无敌,陆战一触即溃,但如果真的读了一些有关于郑成功的史料,恐怕就不会这么想了。就以这次揭阳之战来说,郑军十二镇,兵力最多应该在一万人左右对阵清军,第一次清军援军有3000人,第二次则有一万多人,而郑军都获得了胜利,要知道在两军交战的过程中,这一万多名郑军肯定不会全部投入战斗,还有一部分人需要继续包围揭阳县城,以防止清军里应外合,所以总体来说,郑军在单面战场上的兵力,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他们依旧获得了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军依旧获得了胜利。

实际上,这也并不值得奇怪,因为郑成功抗清义师从来都不是一支只有水师的部队,郑成功在起兵之初,就注意招揽陆战将领,同时有一些原本就跟随郑成功的将领也擅长陆战,比如咱们之前说过的王启俸、赫文兴、黄廷、甘辉、包括后来的黄昭、马信,甚至于郑成功本人,那都是陆战的好手,所以说郑军并不畏惧陆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身重扎甲。

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郑军的攻城能力那是非常糟糕,这次揭阳之战,八月初五日,郑军就包围了揭阳,并且猛攻其城,咱们之前说了,整个揭阳县城能拿得出手的兵力也就500人,即使再算上协助守城的平民乡勇也不会超过1000人,而且城墙在郑军攻城之前已经被大雨冲毁了一部分,然而就是这样从八月初五开始,到第一次清军援兵来袭总共过了八天,从第二次清军援兵战败,双方又一直僵持到九月,城内的清军终于坚持不住了,这才突围逃跑,可见郑军的攻坚能力实在是堪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野战也未必能完全压制清军。

两次击败潮州总兵,收取三个县城,潮州一带的清军惶惶不可终日,郑成功军又一次收获了辉煌的胜利,但他们的胜利不会持续太久,因为骄兵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