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小镇古色古韵

一个省级贫困村蝶变成文旅小镇,南皮县刘八里乡双庙村打的是“农旅文融合”牌。深挖历史文化底蕴,为村子添神韵;打造寓教于乐的非遗工坊,让非遗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人文旅游风貌区、传统村庄风貌区、工业景观风貌区、新型社区风貌区……村庄发展规划在不断完善。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纽带,以张之洞文化为依托,以美丽田园为画本,双庙村正在打造一个多彩的文旅小镇。

村史馆中寻根

刚才,路边还是清一色的砖瓦房。蓦然,土黄色的街巷,飞檐翘角的门楼,一个古色古韵的村子跃入眼帘。村口,用小石块儿装点的牌坊上,“双庙村 张之洞故里”几个字赫然入目。

走进村子,画风忽变:蜿蜒宽阔的石板路,高低错落的马头墙,走着,看着,仿佛置身江南小镇。

南皮县刘八里乡双庙村党支部书记李国良开门见山:“咱先去村史馆转转,那儿是今年8月份新打造的景点。俺村为啥发展乡村旅游?怎样一步步打造的?以后有啥规划?转完那儿都清楚了。”

游客徜徉小镇中

头戴官帽,身着长袍,长长的胡须垂于胸前,双手托书坐在椅中思考。迈进村史馆大门,一座塑像引人注目。李国良说,他就是清代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及军事家张之洞,他的祖籍就是双庙村。因为张之洞号“香涛”,所以南皮被称作“香涛故里”。政府将双庙村打造成文旅小镇,就是依托张之洞文化,为村子添神韵。

走进“家乡情缘”展厅,一幅幅老照片、一份份泛黄的史料,将张之洞为中华民族重工业、轻工业及近代军事所作的贡献,展现得淋漓尽致。李国良走到参观的两个男孩面前说:“孩子,张之洞之所以受到世人敬仰,是因其心怀天下的高尚气节。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做社会的栋梁之材。”孩子们听了直点头。

“村史记忆”展厅内,旧纺车、小竹篮、 大铁驴……一件件老物件让在场的人回忆起曾经的艰苦岁月。这些老物件都是村里进行改造时收集起来的,它们见证了村庄的变迁,更是村民心中难以抹掉的乡愁。

踏入乡村振兴展厅,人文旅游风貌区、传统村庄风貌区、工业景观风貌区、新型社区风貌区……双庙村的发展规划一目了然。李国良说,村里正在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纽带,以张之洞文化为依托,以美丽田园为画本,让村庄变成风景线。

非遗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原木色的大门古朴大气,两侧,修竹掩映、景色雅致。门上方,书写“问茶”二字。双庙村湖广路边,一座小院与众不同。

好奇地走进院内,“叮叮当当”的声音从屋内传来。屋内,安奕霏一手拿锤,一手拿錾,专注地在银壶上一下下地敲打着。见到记者,她放下工具拿起银壶介绍道:“这本来是一个普通的银茶壶,刻上精美的图案,就立马变得‘味道’不一样了,这就是錾刻技艺的绝妙之处。古代青铜器上惟妙惟肖的图案,都是通过这种技艺雕刻的。”

錾刻技艺需经千锤百炼

安奕霏老家在南皮,师从北京工艺美术大师杨锐。今年7月份,她把工作室从北京搬到双庙村。她将工作室取名为“问茶”,意在让游客边品茶,边欣赏精湛的錾刻技艺。

说到錾刻工艺,安奕霏娓娓道来,一件精美錾器的完成,需要经过打胚、打样、錾刻、清洗、抛光等数道工序。整个过程需要心、眼、手、力的密切配合。错一锤,便前功尽弃。安奕霏介绍完,一位游客决定体验下,可他没敲打几下,便急得头上冒汗。“明明对准了线条上的点,一敲打就偏了,没想到单花瓣中的一条短线,錾起来就这么难。难怪安老师说,錾刻要经过‘千锤百炼’。”游客感慨道。

问茶小院南面的剪纸馆内,几个孩子正在剪纸艺人杨淑珍的指导下,手拿剪刀在红纸上认真地剪着。“奶奶,我剪的小手像不像?”一个男孩问。杨淑珍笑着鼓励道:“非常不错。直线不能剪弯,有弧度的地方要剪得自然些,这些基本功掌握了,再剪复杂的就容易了。”

双庙文旅小镇管委会主任杨勇介绍说,湖广路两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目前,已有剪纸、泥塑、陶艺、錾刻等六七项非遗入驻。他们将陆续引进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游客近距离的游览体验,让非遗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张之洞思想润泽后人

走进位于双庙村西面的南皮县第一中学,正对大门口,张之洞塑像巍然矗立,不由令人肃然起敬。

学校副校长刘金贵介绍,学校的前身,是清末重臣张之洞出资建造的慈恩学堂。1904年,张之洞回家乡南皮祭祖,面对家乡教育的落后状况,他用慈禧太后的赏银和自己为官积攒的一万多两白银,兴建了这所学堂。

如今,南皮县一中“明德励志,博学笃行”的校训,正是延续了张之洞 “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张之洞,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从慈恩学堂到南皮一中》,书中搜集选编了张之洞勤读诗书、修身律己的成长经历,勤政爱民、兴办实业的为政业绩,以及对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

双庙村史馆

如今,在双庙村,张之洞思想不仅激励学生们奋发学习,还成为村子的文明新风。李国良说:“在村庄改造过程中,大伙儿不计得失,义无反顾地支持村里发展,这种精神也是对张之洞思想的无形传承。”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眼前古色古香的双庙村,几年前是个穷得叮当响的省级贫困村。大小道路除了沟就是坑,街头巷尾垃圾、柴草乱堆,村民大多靠种地谋生,没有别的进项。2018年,南皮县借助市旅发大会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张之洞文化为依托,对双庙村进行改造,村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改善环境是好事,可都是住了多少年的房子,谁家没感情?起初,党员、村民代表入户做工作,大伙儿直叹气:“真舍不得啊!”

你不拆,他不拆,村里谈何发展!关键时刻,党员干部挺身而出。李国良第一个拆掉了自家的住房和五金厂,至今,厂子还在附近村租地方;村民张法平主动拆掉了村口的3间房;张法培拆了5间房……“没有大伙儿的齐心协力,哪能有村子现今的好环境。”说着,李国良喜笑颜开。

如今,双庙村870亩土地中,已流转600多亩种上了果树,40多户村民搬进了新民居。谈及未来,李国良:“我们将以张之洞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通过农旅文融合,将双庙村打造成一个多彩的文旅小镇,让张之洞思想润物无声,在故里发扬光大。”

来源:沧州日报

记者 祁 洁 通讯员 南宝通 陈东辉 摄影 陈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