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个会让人上瘾和着迷的东西。它能够让人永葆青春,也能使人六亲不认。多少父子,兄弟,都因为皇位闹得不可开交。

明朝皇位争夺战屡次上演,最出名的莫过于朱棣与朱允炆的叔侄之争,而最有戏剧化色彩的当是朱祁镇与朱祁钰的兄弟之斗。明代宗朱祁钰,八年的执政生涯中,伴随着他的是无休止的政治交易。

英宗皇帝早年间在三杨和祖母以及母亲的庇护下,并未经历过什么朝堂风波。在他眼里,天下平宁,大明军队更是无往而不胜。所以,当时他整日与太监王振一同玩耍,所以阉人们在朝堂上也颇具影响。

(一)、天降大位,奈何造化弄人

提到朱祁镇与朱祁钰兄弟二人,总是绕不开土木堡之变、北京保卫战以及夺门之变。本来朱祁钰就是一个郕王,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能够荣登大宝。当然,此人也有些妇人之仁,没有彻底清除祸患,使得"留学归来"的哥哥,又夺回了大位。

1. 机缘巧合,触碰到皇位边缘

诛杀于谦,是明英宗永远抹不去的污点。而这一切,都要从他在土木堡被俘说起。大太监王振想着名垂青史,一心撺掇英宗御驾亲征。在满朝文武反对,而准备又极不充分的情况下,英宗带着大明的几十万精锐,浩浩荡荡的向草原进发。

他想像成祖皇帝那样,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声名,也让世人看看,他们的皇帝并不是只会吃喝玩乐。然而这个温室中成长起来的帝王,自然敌不过草原风吹雨打中长大的霸王花也先。明军很快遭遇偷袭,双方又爆发了一场大战。结局是,瓦剌军队大获全胜,英宗惨遭俘虏

紧接着也先率领部众,兵分三路,往大明首都北京进发。碍于北京有天然屏障,能够顺利抵达北京城下的草原部众虽然只有十三万人马,但是明军的精锐在土木堡尽失,而且国中无君,人心涣散,想要打赢这场战役,十分困难。

"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城中的皇室只有郕王朱祁钰正值血气方刚之年,所以由他临时监国。不过当时的很多大臣,都纷纷表示该当学着北宋,尽早进行南迁事宜。

2.临危受命,成功保住首都

如果没有于谦这样的忠直之臣,想必大明会提前亡国。就在所有人都犹豫不决之际,只有于谦一人站出来,他义正词严的说道"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如果皇室南迁,那么就是将城中留守的百姓拱手让人,而且守城的将士们,眼见大势已去,定当不会尽心竭力的抵抗。于谦很明白,当务之急就是稳定人心。结果,最让于谦害怕的事情发生了,面对明军的奋力阻击,也竟然将英宗置身于中军羞辱

如此一来,明军们陷入了左右为难。要知道在平日里直视皇帝,都是大不敬的罪过,更何况眼睁睁的看着他被奚落。而且枪炮无眼,若是伤了皇帝,那又该当何罪。此时又是于谦站了出来,他提议直接让监国的郕王,成为皇帝。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这样一来,英宗之于也先就失去了价值,明军士兵也不会有很多顾忌。

郕王朱祁钰是北京城中的最佳人选,他是朱瞻基的次子,而且又有监国的身份,对于战事也十分熟悉。正统十四年,郕王朱祁钰正式成为皇帝,第二年改元为景泰元年。

(二)、在妥协中上位,在交易中治国

"景帝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明代宗之所以如此兢兢业业,就是因为他知道这个捡来的皇位,得之不易。当然,他也很清楚,自己上位,其实就是各方势力各取所需,互相妥协的结果。

1.一朝天子一朝臣,无奈只得平息众怒

明朝的文臣尤其是那些自诩清流之人,向来以直言死谏著称。只要他们认定的事,不论以什么方式,都会不遗余力的达成。在这些人看来,如果不是王振,就不会有英宗被俘,自然也不会有瓦剌骑兵围堵北京之事。

当然,作为一国之君的朱祁镇应当承担主要责任,不过大家也不敢去指责"北狩"的英宗,自然就迁怒于阉党。王振早就已经死在了土木堡,然而他的余党仍然还在京中生活。当时景泰帝还是以郕王的身份监国,他不想还没上位就得罪那么多人。

《明史》"郕王方摄朝,廷臣请族诛王振。而振党马顺者,辄叱言官。于是给事中王竑廷击顺,众随之。朝班大乱,卫卒声汹汹。王惧欲起"。这就是著名的午门血案,朝廷官员在没有得到任何人许可的情况下,公然大闹朝堂,并锤杀了三个王振余党。

郕王根本就没有见过这种场面,当即要跑。于谦出面斡旋,"退出左掖门,吏部尚书王直执谦手叹曰"国家正赖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

随后朱祁钰宣布清算王振余孽,并且对于参与此事的朝臣,不给与任何惩罚。就在朱祁钰明确表态以后,第二个月他就成功的当上了皇帝。

2.后宫干政,代宗不得不低头

于谦等人苦口婆心的劝谏孙太后,也就是明英宗的母亲称"圣驾北狩,皇太子幼冲,国势危殆,人心汹涌。"话已经说的非常明了,就是现在国中无主,又值此危亡之际,应当尽早拥立新君。

而孙太后在朝中也有些权势,她不愿意看着自己那还在吃苦受罪的儿子的皇位,落在他人手里,不过也无可奈何。

所以,在景泰帝快要登基之前,孙太后还又下达懿旨,意思就是提醒朱祁钰,这个皇位还是我儿子的,你的权力也是我授予的。其实,这就是一场后宫和前朝的交易。双方因为局势危急,而不得已达成妥协。

结果就是朝臣们心中的第一人选朱祁钰上位,而以孙太后为首的后宫还可以继续干预朝政。"奉皇太后圣旨,今立皇帝庶长子见深为皇太子"。紧接着孙太后又立了亲孙子朱见深为太子。这其实也是双方交易的内容之一。

孙太后同意朱祁钰暂且上位,但是只是待明英宗回来以后或者景泰帝百年以后,皇位还是传到自己亲儿子这一脉的手中。而一向以直言死谏著称的明朝清流们也不能再干预这个公然违反祖制的事件。所以,朱祁钰的皇位就是后宫和前朝交易的结果。

(三)、皇帝难当,想掌握绝对权力并非易事

历史上真正的皇帝,从来都不是电视剧里那样高高在上,朝臣们对其听之任之。能站在大殿上议事的官员,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又怎么会没有自己的想法。更何况,他们面对的是明代宗朱祁钰,这样一个多方势力妥协共同拥立的皇帝。

1. 倒反天罡,无奈向臣子行贿

朱祁钰上位面对的是三方势力,首先是紧握权力而且又念子心切的孙太后;其次,则是那些自以为正直忠良的老臣;以及以于谦为代表的通过北京保卫战而上位的新阁僚。对于代宗而言,只有于谦等人,才是他值得信任者

但这并不能让他满足,他想做的是确保皇位永久的传下去。所以,开始刻意讨好臣子,还给他们送银两。自古以来,只有大臣给皇帝进贡的,而景泰帝的这个做法,足以看出他在皇位上坐的是战战兢兢,生怕有人反对他。

在送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可以提出易储之事,让独生子朱见济成为太子。这样就算是有一天哥哥明英宗又回来了,也无力回天。这些没遭到群臣们的反对,不过这个孩子似乎没有帝王命,在刚成为太子没多久,就一命呜呼。

2. 夺门之变,至死未入十三陵

"丙戌,诏赦天下,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论夺门迎复功"。明英宗在孙太后的努力下,最终还是回到了北京。不过他很快就发动了宫变,自己又重新登上了皇位。而曾经救过大明,而又拥立了景泰帝的于谦,也惨遭清算。

这其实也是一场交易,只不过是英宗与石亨和徐有贞的交易。因为代宗当时病重,这些野心家们担心自己前途未卜,所以提早与朱祁镇建立了联系。他们手中有兵权,而且还掌握着宫禁,再加上英宗这个太上皇身份的加持,很有可能大获全胜。

交易的内容就是徐有贞等人帮助英宗恢复帝位,而英宗则会在上位之后,念及他们的拥立之功,保证其地位步步高升。就在这一场场的交易中,可怜的景泰帝被赶下了皇位

结语:

景泰帝在位的八年,一直都是如履薄冰,他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他就是那一场场权力的交易中的筹码。但他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从来就没有人在乎过他的感受。同时,此人有些妇人之仁。如果他当初能够决绝一些,他有一万种可以铲除英宗的方法,可是他还念及兄弟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