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二线城市的咖啡市场一片火热,融资不断,而下沉市场咖啡消费也在“觉醒”:

下沉市场,为什么咖啡会觉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回老家工作的人们,带去了新的生活方式

下沉市场新增的咖啡消费人群,很可能是那些“曾经被大都市浸染过,最终选择老家工作”的人。

无论疫情影响,还是压力过大,近两年,一大批人都从一二线城市回到了老家。

回到老家,他们将老友间聚会的地点搬到了咖啡厅,也带动了越来越多当地年轻人开始尝试咖啡。

2. 瑞幸、幸运咖快速布局,带来了“第一杯咖啡”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下沉市场新势力:幸运咖。

作为平价咖啡的代表,幸运咖以极低的价格、规模化能力,降低消费门槛,精准触达,让三四线乃至县城的消费者,有勇气去喝一杯咖啡。

同样让更多消费者愿意尝试咖啡的还有瑞幸咖啡,如今在三四线城市,很多人的第一杯现磨咖啡,就是瑞幸。

在这些咖啡馆店主的眼里,连锁品牌教育了市场,也为他们找到了市场的增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新茶饮下沉,带去了饮品的消费习惯

咖啡的增量市场也与新茶饮的发展息息相关。当古茗、书亦烧仙草、蜜雪冰城在下沉市场快速布局,社交聚会时点上一杯饮品变得习以为常。

20元的水果茶可以点,20元的咖啡为什么不喝?

在三四线城市,咖啡更像是一杯饮品。与咖啡馆竞争的往往也不是其他的咖啡馆,通常情况下,咖啡馆需要与奶茶店开始正面交锋。

那么,面对这个具备潜力的市场,“回老家开咖啡馆”应该用什么姿态入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四线开店,有自己的市场逻辑

1. 要做一杯足够“简单”的产品

云南曲靖的HEY咖啡,有一款爆款产品叫“海盐冰咖”,大众点评上也可以看到很多关于这款产品的好评。

接受复杂的产品需要一个过程,三四线城市推爆品,越“简单”才更容易被人接受。

这并非不鼓励创新。但在三四线城市,现阶段要去讲顾客都能听懂的咖啡故事,做消费者能够接受的大众口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可以用“家乡味”打开市场

在地方特色中找爆款的动作,在下沉咖啡市场同样适用。

青海西宁的悟里咖啡,门店主打款就是“牦牛奶dirty”,老板用牦牛奶替换了普通的纯牛奶。

青海一直有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的习惯。当“牦牛奶dirty”推出,本地人更有尝新的动力,而外地游客前来探店,也愿意尝试一杯有本地特色咖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选好位置,2家店就能“包围”一座城

太仓的蜗牛咖啡,去年在太仓的南郊、北边的商圈写字楼都开了店,两家店一南一北,仅仅相差4.5公里。

这样选址,不仅方便配送,还在小区域内形成规模效应,通过老店的品牌势能盘活新店的流量。

如今蜗牛的第3家店在昆山开业。在小城市,一个咖啡馆只要能开出2、3家店,就会形成一种较强的品牌感,甚至“拿下”这个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下沉市场的咖啡机会已经出现了,潜力非常大,但开店还没有到谈规模的时候,更多是在谈生存,以及更好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