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教授谭劲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全过程,推进共同富裕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

谭劲松表示,从“十四五”到2035年,推进共同富裕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要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突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总体上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富裕程度,为实现较高水平共同富裕创造更好物质基础。二是要持续加大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切实按照“抑高”“扩中”“提低”要求缩小收入差距,构建居民收入橄榄型社会,在消灭绝对贫困基础上加快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扎实推进高水平共同富裕建设。2035年到2050年,一方面,加快推进以科技进步为引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提高劳动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基本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逐步提高公有制经济在经济社会中的比重和按劳分配收入在社会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缩小贫富差距、消除相对贫困,最终实现高水平共同富裕。

谭劲松认为,面对特殊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推进共同富裕要防止三种错误倾向:一是脱离实际,急于求成。二是形式主义,把共同富裕当作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三是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是发达社会主义的标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具备实现共同富裕条件,无法推进共同富裕,对推进共同富裕信心不足,缺少主观能动性。

针对“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谭劲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石,要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主力军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居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国家战略中承担着双重使命:即为国家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和就业岗位,率先实现公有制经济自身高水平共同富裕,成为国家实现共同富裕的示范。
谭劲松认为,非公有制经济要服从服务于国家共同富裕战略大局。一要坚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动摇,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创造财富、增加税收、扩大就业、发展经济、繁荣市场、激发竞争活力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助推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二要把握好非公有制经济在基本经济制度中的正确定位。基本经济制度明确规定“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三要引导私人企业老板正确处理资本利润同劳动报酬的关系。非公企业吸纳就业人数占城镇就业人口的80%以上,私人企业劳动者能不能致富关系国家共同富裕战略成败。政府要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监督私人企业老板严格执行劳动法和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劳动者依法获得正常劳动收入。政府要引导支持私有企业吸收职工参股,向职工让利,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红利,把私人企业打造成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四要教育引导企业家树立正确财富观。引导企业家深入思考致富的初心是什么、为什么致富、为谁致富、怎样致富、富起来后怎么办、财富留给谁,如何使自己成为富而有德、富而有爱、富而有责,感恩国家、回报社会、扶贫济困、先富帮后富,热心慈善事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实业家。
“在举国上下推动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中,非公有制经济不能缺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能置身之外,徘徊观望、无所作为,更不能成为阻力和障碍,而应积极投身到国家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中去,既要利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加快自身发展率先致富和带领企业员工致富,又积极有为地发展经济、创造财富、增加税收、扩大就业,在抑制剥削、防止贫富分化上主动作为,为推进共同富裕尽责出力作贡献。”谭劲松说。

来 源 | 中国经济新闻网

责 编 | 吴昕灿

审 核 | 武德力